品牌接連受挫 屬于“李寧”的年代過去了?
2月13日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我們告別了2010,距離李寧換標,已是半年。
再次寫下了有關李寧的標題,緣于兩個小插曲:2010年12月底,非凡中國收購李寧30%品牌,他第一個觀點就是,李寧開始做90后的品牌重塑,對我們70和80后而言,在情感上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誠然,無論是市場真實數據還是品牌專家心里概念中,李寧的下滑顯得那么的明顯。
然而筆者卻不愿意像以往,再做一次李寧的批判者,盡管我曾經是李寧換標行動中堅決的反對者之一,盡管李寧半年以來的種種表現,似乎可以讓筆者可以用一種勝利者的姿態來炫耀自己的前瞻。可經過半年的觀察和對體育品牌市場的再次思考,我更愿意轉換自己的陣營。
首先想說的是,用股市的表現衡量一個企業的成功與否,是最最不靠譜的事情。最顯著的例子非中國石油莫屬。從2008年上市以來,中石油從48元的開盤價狂瀉千里,帶著中國股市紅紅火火的大盤從6000點的高位順流而下,奔流向海一去不回頭。直至現在,中國石油的股價還是牢牢的穩定在12元左右的價格巋然不動。而中石油的年報卻好的嚇人——2010年每天4.6億元人民幣的利潤。這個幾乎是中國最牛的企業,在股市上已經熊了近兩年時間了。由此可見,股價的波動,更多是資本市場博弈中的一種表象,而非一家企業實質性的反應。
李寧在香港的第一輪下挫源于非凡中國的收購方案沒有通過審批,而引發了劇烈的震蕩,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李寧在地產方面的布局并不會因此而停下腳步,或許下一輪的資本運作中,李寧就可以成功將地產的資源及概念轉換進來。而房地產市場,哪怕國家的調控政策再嚴厲,從政府中的信號也能看的出來,政策的目標是遏制過快增長的房價而非讓房價大跌。很顯然,只要李寧的資本介入房地產市場,依然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行情。有資料顯示,在去年夏天李寧收購非凡中國股票后,勁股票的溢價效益,就讓李寧獲利匪淺,絕對超過2010年李寧體育品牌的利潤。
回過頭再轉到體育品牌,2011年第二季度,李寧牌服裝產品、鞋產品訂貨數量同比分別下降了7%、8%,總訂單金額與2010年同期持平,這是導致李寧股價下跌的另一原因,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李寧產品的平均零售價格上漲均超過8%。據李寧公司公告估算,其2010年銷售額約為97.93億元,2011年的銷售額大致會與2010年持平,加上李寧計劃中整合500家門店,單從數字上來看,李寧的利潤率應該是增長而非下降。
李寧被爭論最多的還是換標事件與消費者定位。半年前,李寧耗資巨大,改換LOGO標識和slogan,我們熟悉的一切皆有可能,也變成了讓人感覺似乎有些別扭的“MaketheChange”,目標直指90后。意欲搶先一步,占領未來的消費大軍。半年的轉換,李寧的收獲并不很多。疏遠了隨李寧品牌一起長大成人的七八十年代消費者,而李寧去刻意討好的90后,也好像并不為此買賬。
地產策略受阻,銷售增長停滯,品牌策略不前,于是乎李寧的2011開局,飽受質疑。甚至有業內朋友在微博中寫道:屬于李寧的年代,過去了。
在經過半年的思考與觀察,筆者的看法,卻有了另外的變化,或許是對李寧的品牌運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中國的體育品牌當中,李寧無疑是一個領跑者。與晉江的集群效應不同,李寧從誕生伊始,就因為創始人的獨特身份,擁有了自己的品牌認知。而李寧在中國體育品牌前行的道路上,經歷了無數的第一次,第一次引入品牌形象,第一次改變訂貨形式,第一次在訂貨會上有所突破,第一次贊助國外運動員,更重要的是,李寧第一個實現了公司管理模式的轉變,實現了職業經理人制度等。{page_break}
在全球的體育品牌領域,有個不爭的事實。人人都知道彼岸在何方,耐克與阿迪達斯是毫無爭議的老大,他們就是所有品牌學習和追趕的目標。人人都知道自己的品牌終極目標在哪里,但是要走勝利的彼岸,確是茫然一片。而李寧就是在風雨泥濘中當中第一個趟出那條道路的人,在中國體育品牌的前十五、年,李寧是當之無愧的領導者,探路者。
終于當眾多的晉江品牌奮起直追的時候,中國體育市場進入了真正的戰國時代,烽火彌漫,硝煙四起。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李寧也恰恰進觸摸到了品牌的天花板。與對手們不同,李寧沒有學習的對象,只能自己去尋路。如何變革是李寧最大的難題,而李寧一直在前進中求變,尋求品牌與市場的突破。無論是進軍乒球、網羽還是90后,抑或是房地產。
不論結局如何,李寧的長年探索,在自我突破中尋找下一個方向,這種品質,這種積極求變的性格以及大膽轉變的魄力,才是李寧在藍海中搏擊出的寶貴財富。這種近乎本能的素質,必將為李寧帶來與眾不同的氣質和能力。筆者有理由相信,假如有不可預知的劇變產生,李寧的求生與存活能力,一定是第一位的。李寧的品牌競爭力,依然強勁有力。不斷的探索精神,賦予了李寧品牌更加旺盛的活力。
再看李寧如今的品牌定位所遭受的包括本人在內的批判,你會發現,這些批評對于李寧來講并不是很重要。而目前就給李寧品牌下一個結論還為時過早,也沒有聽說哪個品牌能在半年之內就可以轉型成功。
何不給她更多的時間,期待他能帶給我們下一個驚喜。不是半年一年,而是三年五年,屆時我們再回過頭來。或許,我們才明白探路者李寧的可敬之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