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李寧大調員:策略相同是否具有“抗藥性”
5月25日訊 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市值一日蒸發逾35億元。第二個交易日繼續遭遇大幅殺跌,兩日累計跌幅達21.88%,市值縮水48.96億元,研究機構繼續大幅調低估值。導致此次股價狂瀉的直接原因是李寧公司2011年第二季度訂貨總額減少、大量關閉店鋪,驗證了非凡中國反收購的失敗。僅僅幾個月的股票大跌,引爆了隱藏在李寧背后的企業危機,闊別李寧十年多的發展瓶頸再一次朝著李寧襲來。
搬舊斧斬新兵
2011年以來,耐克和阿迪達斯兩大跨國運動品牌業績增長迅猛,大中華區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36%,達到2.84億歐元;截至2011年2月28日的3個月里,耐克大中國區收入5.54億美元,同比增長21%,撇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18%。如果李寧以2010年的速度增長,可能與耐克和阿迪達斯之間縮小的距離會重新擴大。加之李寧公司2010年收入94.79億元人民幣,13%的收入增幅低于過去10年復合年均增長30%以上的而本土品牌中安踏2010財年營業額達到7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1%。而在銷售門店數量上,安踏與李寧比較接近,整體實力與李寧公司的差距也在拉近。
自李寧品牌問世于眾,還從來沒有遇到過有國內品牌可以抗衡李寧的市場攻勢和成績的。但是,隨著安踏品牌的實力壯大,這種壓力臨近了,空前的競爭、史無前例的窒息感讓李寧公司不得不做出相應的對策。5月23日,李寧公司有關人士昨日向記者確認,該公司首席運營官郭建新、首席市場官方世偉以及電子商務部總監林礪離職。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公司新的業務架構調整后面臨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與各自的職業發展前景有關,李寧公司已經批準他們的申請。對于三名高管的“決然”出走,我們看到了李寧公司的“放手一搏”的決心,然而這貌似“異曲同工”的高招究竟能否引領李寧再次走出低谷仍然是個疑問。
回顧李寧的開疆之路,始終離不開一個人,素有“時尚教父”的陳義紅。在與李寧攜手共進發展的15年當中,陳義紅的高管角色可謂是演繹的轟轟烈烈,“公司姓陳,而不姓李”更是將陳義紅的地位展現的猶如李寧“當家人”。然而,陳義紅卻沒有帶領李寧突破李寧發展遇到的“10億“大關,也就此終結了陳義紅的管理李寧公司的旅途。因此,李寧解決公司內部結構變得尤為重要,也就是在這個不得不面對的契機下,李寧迎來了從高管到下屬的翻天大洗牌,在這一系列的調整當中,以張志勇為領導的新一輪的管理層成為了李寧發展的轉折點。這個從2001年起擔任總經理的年輕人,憑著熱情、勇氣以及對“系統”和“制度”的執著追求,在兩年多時間里使公司的年銷售額翻了將近一番,突破了讓李寧頭疼多年的10億元人民幣關口。將李寧從發展的瓶頸中帶了出來,李寧也因此走向了嶄新的高度。從李寧大刀闊斧的調整內部結構和產業發展方上,展望未來的決心可見一斑,但是,近乎完全一致策略對應現如今李寧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卻顯得非常無力。{page_break}
大調員恐帶“抗藥性”
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表示,自從李寧開始提高自身定位,試圖與國際品牌競爭之后,在同店銷售和訂單增長方面一直不夠理想,公司的股價表現也不容樂觀。
在這個關鍵的轉型期又出現高層變動,影響了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因此今日股價才會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他指出,其他體育品牌如安踏(02020.HK)等,都專注于發展二三線市場,訂貨額一直保持在較高的雙位數增長,而李寧則試圖與國際品牌在一線城市競爭,“公司的品牌定位有問題,預計未來股價很難再有好的表現”。
此外,李寧公司內部原來功能性、平面的組織結構變為按照運動品類來劃分管理業務,比如羽毛球、跑步、籃球等,橫向的部門則有產品開發、市場、銷售、供應等,李寧公司內部管理上變成矩陣式組織架構。上述組織架構的調整,可能導致高管人的權力范圍發生變化,進而有可能出現高管“被架空”的可能。李寧公司2010年收入94.79億元人民幣,13%的收入增幅低于過去10年復合年均增長30%以上的而本土品牌中安踏2010財年營業額達到7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1%。而在銷售門店數量上,安踏與李寧比較接近,整體實力與李寧公司的差距也在拉近。
雖然李寧處在國內運動品牌老大的位置,但這把“交椅”何時將拱手相讓卻以不在是一種期待,在其他品牌勢均力敵的攻勢下,李寧的未來可謂是非常艱難。我們只能預測,這次的高管離職的前因與與后果,但在李寧內部新一批的領導沒有接替高管職位之前,李寧的所有猜測都是一個謎,或許,李寧早已胸有成竹,亦或許,李寧已四面楚歌,但李寧精神絕不會屈服于此。愿李寧像他的口號一樣MakeTheChange!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