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需完善金融措施 破解“錢荒”之策
6月10日訊 據悉,在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勞動力成本上升、經營壓力驟升的問題。
為此,銀監會日前出臺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要求商業銀行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實行差異化考核、適當提高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容忍度等措施,意在讓金融資源更多地向小企業傾斜,以緩解當前一些企業出現的“錢荒”現象。
有關專家認為,上述政策的出臺,有助于小企業獲得更多的信貸資源,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其困境。但要想從根本上破解鞋服等中小企業的“錢荒”問題,則須多管齊下,提升我國的金融發展水平。緊縮政策產生累積效應。
自2010年初以來,為抑制日漸加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央行已連續11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并進行了四次加息。今年以來,央行貨幣工具動用更加頻繁,其中,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一月一調”的地步。鞋服等中小企業普遍感受到了貨幣政策收緊的累積效應。
成本攀升擠壓利潤
另一方面,由于人民幣升值和各種成本上升帶來的疊加效應,則進一步加劇了中小企業的經營壓力。
自去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與此同時,各種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也大幅增加,這都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
對此,浙江一家紡織服裝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受棉價飛漲和原材料短缺影響,加上行業競爭十分激烈,企業利潤相比金融危機前明顯降低,其中,勞動力成本上升之快最令他憂心。
在他看來,目前每名員工的平均薪水約1700元,此外企業還要承擔每人每月500元至700元的社保繳費。而當前布料價格的一路上漲,則進一步擠壓了企業的利潤空間。作為處在產業鏈的底端、缺少定價權的服裝加工企業,日子非常艱難。
受人民幣升值等多種因素影響,中小企業利潤空間微薄的問題進一步突顯。據溫州市經貿委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該市鎖具等35家出口導向型企業銷售產值同比下降7%,利潤同比下降30%。這些企業中虧損的占比超過25%,只有3成企業保持利潤增長。
“這些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僅3.1%,利潤率超過5%的企業不到10家,比2008年還艱難。”浙江省中小企業局辦公室主任蔡章生表示。
一方面是外部資金難以滿足日常的運轉需求;另一方面,各項成本的上升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內外交困”之下,中小企業的壓力陡增。
銀行信貸結構失衡
發人深省的是,與當前鞋服等中小企業普遍面臨“錢荒”的困擾相比,很多大企業特別是部分壟斷企業,并沒有感受到資金方面的壓力。一方面,這些企業掌握著一定的定價權,能以漲價的形式消化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另一方面,這些企業的融資渠道比中小企業多,融資成本也比較低。對于一些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在銀行獲得貸款的成本只需按照基準利率甚至下浮,而中小企業即便能獲得銀行的授信,一般也是在基準利率基礎上進行上浮。{page_break}
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國有企業整體融資成本比民營企業要低225個基點,在財務成本上具有明顯的優勢,這一優勢并不是因為國有企業資金利用效率或者盈利水平明顯高于民企所致,而是取決于國有企業背后政府信用的支撐。
由于中小企業大多難以提供有效資產抵押,加上行業競爭激烈,抗風險能力低,導致其在與銀行貸款談判中處于劣勢。
由此可見,當前鞋服等中小企業所面臨的“錢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其背后折射出銀行信貸機制的某些頑疾。盡管監管部門出臺了多項為中小企業提供優惠的貸款政策,但銀行“壘大戶”的觀念仍根深蒂固,要徹底扭轉這種觀念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我國現行制度下,各家銀行依然比較偏愛大型優質客戶,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當前國家收緊信貸趨勢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嚴重。”對此,哈爾濱銀行投行部首席研究員王亞玲稱。
尋找破解“錢荒”之策
在商業銀行信貸難以滿足正常融資需求的情況下,多數中小企業只好求助于利息更高的民間借貸機構。自2009年以來,以投資擔保公司為代表的民間借貸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迅速繁衍。
據四川省中小企業局不完全統計,現階段該省中小企業采取銀行貸款解決資金缺口的比例僅占32.17%,這意味著僅有三成中小企業解決“錢荒”靠銀行,而其他途徑大多來自民間高息借貸,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不可否認,民間借貸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資金困難,填補了正規金融不愿涉足或供給不足所形成的資金缺口,但一些融資性擔保機構的違規操作也增加了市場的風險。”一位金融界人士擔憂。
那么,如何破解鞋服等中小企業“錢荒”困境?赫鳳杰認為,根本的解決之道在于提升金融發展水平,形成開放的、競爭性的、市場化的融資體系,降低融資在所有制、規模等方面的差別和歧視程度。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徐策建議,解決“錢荒”需要進一步健全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其中包括成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鼓勵服務于中小、微型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快速發展,降低民間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門檻等。除外,還要不斷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中小企業信用征集與評價體系。
近日,素有“中國民營經濟風向標”之稱的浙江中小企業,連續出現多起倒閉案例,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團三家較大企業接連宣布破產或倒閉,更是引起較大反響。波特曼等企業為何倒閉?面對“錢荒”等壓力,企業該如何走出困境?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多方調查和采訪。
過度擴張釀苦果
2009年,溫州知名鞋企霸力集團的倒閉與公司董事長王躍進的出逃一度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彼時,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際執行效果被市場認為實屬“過度寬松”。但在流動性充沛的2009年,霸力集團仍然“錢緊”。
由于鞋業利潤率持續受到壓縮,圖謀轉型的霸力集團收購了一些礦山,資金來源于霸力旗下實業公司,還有從各家銀行獲得的累計1億元貸款,另有數額不小的民間借貸,但最終因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落下資不抵債的結局。{page_break}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昨日對記者回顧這一破產案例時說,企業的盲目、過快擴張是造成其資金斷裂乃至倒閉的主要原因。
貨幣政策寬松時尚且如此,政策一旦緊縮這類問題更為突出。
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等企業近日的接連倒閉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并被部分人士解讀為融資難導致的一大結果。
針對部分媒體關于“錢荒”導致溫州鞋服等中小企業扎堆倒閉的報道,溫州市銀監局主監管員周青冥對外澄清說,“這幾家企業倒閉是個案,主要是其自身原因造成的。”
據其介紹,經營多家公司的波特曼咖啡企業決策失誤、戰線拉開過長導致資金鏈斷裂;主營電線電纜的三旗集團公司則由于盲目跨行業經營、惡意拉多家企業擔保、向銀行騙貸等原因造成企業主出逃。
上述兩家公司皆由經營策略不善導致資金供給出現問題,江南皮革的倒閉則是因其法人代表黃鶴欠下巨額賭債并在今年4月外逃。
“有的企業立足點在做精主業,有的企業則謀求多元化發展,分散風險,兩者都有成功的案例,也都有失敗的案例,對于一些企業而言,多元化很有必要,但不能把面鋪得太大。”某地中小企業局相關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周德文也說,“多元化經營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問題是企業的擴張不能超過其自身能力范疇。”
周德文介紹說,目前溫州70%的企業仍在正常生產經營,雖然存在資金困難,但不至于遭遇資金鏈斷裂的危險。這些企業要么堅守主業,或者能在政策緊縮期間收縮戰線,或進一步挖潛削減成本。
企業應做到未雨綢繆
溫州市信用擔保行業協會會長郭炳鈔告訴記者,2009年時,溫州企業很容易就能從銀行獲得大量價格低廉的信貸資金,與此同時,外地政府到溫州招商引資的也多,很多溫州企業當時投資了房地產、礦產等利潤較為豐厚的行業。但2010年下半年以來,隨著貨幣政策收緊,國家對房地產等行業實施調控,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企業應對不當,難免遭遇困境。
不過,該人士也表達了對銀行“壘大戶”的不滿,尤其在政策緊縮期間,中小企業遭遇的融資瓶頸更多。
黎友煥也認為,部分鞋服等中小企業遭遇的“錢荒”,主要是由于銀行不愿意放貸給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面臨成本上升的生存壓力的時刻,想通過貸款來進行轉型和升級,卻得不到銀行的支持,而陷入生存困境。
為此,專家呼吁,在合理收縮信貸規模的同時,應當落實好“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特別是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具有成長性的中小企業給予資金支持。
銀監會日前出臺了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政策,要求商業銀行對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實行差異化考核、適當提高小企業不良貸款比率容忍度等措施,政策意在讓金融資源更多地向小企業傾斜,以緩解當前一些企業出現的“錢荒”現象。
銀監會出臺這一政策的背后,凸顯出當前我國金融服務中信貸投放仍不均衡的現實。政策與其說是對小企業信貸政策的傾斜,不如說是還給小企業一份應有的金融服務獲得權。眾所周知,一直以來與大企業相比,小企業若想獲得相應的信貸資源,往往有著更大的難度。{page_break}
在金融權利方面,小企業缺少一份應有的平等。這種不平等被金融學者解釋為結構性資金缺口現象。具體來說,即在當前一些中小企業貸不到款的同時,卻又有相當多的大企業資金異常充裕,這邊小企業開不了工,那邊一些大企業卻可以從容地用銀行資源買樓買地。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現象并不獨見于當前的貨幣緊縮時期。即便是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實施了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之后,在天量信貸的投放中,小企業亦未獲得與大企業等同的金融機會。
事實上,不平等并不僅僅發生在金融資源的獲取上,當前一些小企業運營日漸困頓、舉步維艱的背后,除了自身競爭力不強之外,也與諸多不平等疊加有關。除了在信貸方面難以獲得平等的權利外,在行業準入、政策扶持、行政調控等領域,小企業均處于弱勢。
這些不平等是機會的不平等。在經濟轉型期,相比于結果的不平等,機會的不平等更加有傷于市場經濟土壤的形成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一些民營企業因種種限制無法進入到玻璃門另一端時,當一些壟斷企業一味做大做強影響到上下游資源供需環境時,影響的將是市場的活力、公平競爭的秩序和國民經濟的創造力、內生動力。
當前鞋服等小企業經營困難,并不僅僅是因為銀根的緊縮,而是因發展機會正變得日漸狹窄與局促,從這一角度來講,除了信貸松綁外,中小企業需要更多的平等關照和解困之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