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園漸入"端午時間"——看端午民俗表演 品特色口味粽子
漫步世博園,看端午民俗表演,品特色口味粽子,蓋端午印章……隨著端午節的日漸臨近,世博園漸入“端午時間”。
“中國傳統的文化,五千年來風雨下;多少習俗傳后世,千秋贊頌大中華;澳門盛事在初夏,爭分奪秒聽浪花;龍舟競逐賀端陽,比賽已成國際化;粽子飄香品種多,每種味道都不差……”6月11日下午3點半,上海世博園城市最佳實踐區的城市廣場舞臺上,傳出一陣清脆的女聲快板。
仔細一瞧,原來是澳門館主辦的“玉兔迎端陽”文化演出,數百名觀眾正看得如癡如醉:只聽得民樂團奏出《金蛇狂舞》的歡快樂曲,令人心神激蕩、雀躍不已;忽見一隊妙齡女子,身穿紅襖、敲著腰鼓魚貫而出;咚咚的鼓點聲中,又見四位身著“醉龍”小褂的漢子,一手執龍頭,一手執酒壇,看似步履蹣跚,實則底盤穩健;謝幕曲《將軍令》響起時,已是龍騰獅躍、扇子飛舞的一片歡騰。
這樣一支百人左右的演出隊伍,所有人都是業余愛好者。“我們過來演出,都是憑著對中華文化的一腔熱情。”民樂團指揮、澳門長虹音樂會會長杜存忠告訴記者,樂團為參加端午演出,已經準備了將近一個月,合練都是大家抽業余時間進行,每周不少于兩次。在澳門,過端午向來要賽龍舟、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各種民俗文化表演。
精彩的端午民俗表演,對游客來說既是享受也是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對小觀眾來說尤其如是。記者身邊的一對父女,父親不停地給六歲的女兒上“樂器普及課”:“這個細長的是胡琴”;“這個圓圓的是月琴”;“咣咣響的是釟”……樂曲響起,父親又變成了“報幕員”:“這個是《得勝令》”;“現在是《步步高》”;“廣東音樂《賽龍奪錦》”……小女孩看得入了神。
“新加坡娘惹粽,快來品嘗!”世博會新加坡館外的小吃亭,赫然懸掛著這樣的招牌。11日下午4點,記者來到這里時,已經是只見招牌不見粽子,娘惹粽早就被搶購一空。“娘惹”,是東南亞的一種獨特文化,由華人文化和馬來文化融合而來,其“娘惹菜”一直聞名遐邇。
新加坡館行政總廚陳偉民告訴記者,從11日到16日,新加坡館每天都會推出娘惹粽,不過每天數量都只有100枚。娘惹粽的精華首先在于餡料,獅城獨特香料“芫荽粉”配上醬油,精心腌制上等瘦肉,配以香甜爽口的冬瓜條混炒,裹上透白晶瑩的糯米,鮮而不膩,咸中帶甜;其次在于粽葉,粽子以東南亞特產斑蘭葉包裹,獨特清香直沁糯米之中。
記者走訪了多個中國省區市館。屈原投江的湖南是端午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湖南館方表示,端午節時將把“岳陽日”和“端午”結合在一起,館內有可能在現場教參觀者包粽子或者贈送粽子。山西館館長賈雪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稱,場館目前正在考慮籌備端午節活動,屆時會在館內增加一些端午元素或是舉行一些與游客互動的環節。
按照每逢節日便有相應印章推出的慣例,端午節當日入園的游客,還可以獲得“端午節印章”的敲章服務。浦東片區世博特許商品旗艦銷售店透露,這個店鋪繼“母親節印章”“父親節印章”之后,將推出端午節印章。位于浦西片區的中國鐵路館,也有推出“端午印章”的計劃。
世博園里,記者碰到23歲的加拿大籍華人李越。她告訴記者,自己從小隨父母出國定居,這是十年來第一次回國探親,買了張7日票打算“玩轉”世博。“從小到大,每到端午節媽媽就給我包粽子。”李越說,“這次回來,既可以看世博,又可以吃粽子、看賽龍舟,過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