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線、針織、家紡”三展今日上海開幕
8月,桂花盛開。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家用紡織紗線(秋冬)展覽會(業界稱“夏季三展),于8月24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如期開幕。
展會上將有上千家展商為你呈現豐富多彩的、功能各異的時尚家紡、針織和新型纖維制品盛宴,以充分展示中國紡織產業在國家有關政策措施支持下,通過產品、技術創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取得的創新成果。同時,展會在組委會的精心打造下,更是成呈現出與往屆不同的特點。現擷取幾點先睹為快,屆時展會上再身臨其境去感受。
家紡展——本土家紡的文化回歸
走馬觀花國內市場,在滿眼的歐美風情、英倫田園、簡約時尚的家紡產品包圍之下,無論是產品本身,還是產品締造的生活品味風格,我們都不難發現,家紡產品越做越漂亮,越做越奢華,而家紡產品的同質化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盡管企業都在想法尋找自己的藍海空間,做出自己的個性化風格,可做來做去還是免不了不約而同地擠在了同一個空間下,靠價格優勢和促銷活動來分得一塊蛋糕。
再放眼全球家紡市場,我們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都能憑借鮮明的民族個性化風格在世界家紡前沿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我們只能在制造業的加工鏈條上堅守一點點低附加值的加工利潤。
無可質疑中國的家紡業近些年來的日新月異的巨變,即便是在金融危機的洗禮下依然保持著高速的增長勢頭。而如果我們只是奔走在目前越來越同質化競爭的格局下,這一切,又能維持多久?
同質化如何突圍--家紡產業要亟待解決的一個生存發展問題。 這次在展位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組委會依然拿出200多平方米來免費提供給有關方面做文化概念,就是想引導中國的家紡設計逐漸向民族特色設計的方向發展,形成我們自主中國風格的家紡設計。哪怕需要幾年的時間,也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堅持。因為這是未來中國家紡屹立于國際市場的根基所在。
”尋根“——中國家紡設計的文化回歸
中國家紡產業的起步有著深深的西化烙印。十多年前,在那個中國社會對”家紡“這個詞還很陌生的年代,我們只有毛巾、床單復制行業。而十多年后,”家紡“在中國已經家喻戶曉,家紡品牌蓬勃發展,家紡產業已經成為紡織領域最具活力的一極。這要得益于中國家紡企業趕上了發展的良機,他們敏銳的市場把握能力和精良的制造優勢占得了市場先機;更不可否認的是家紡企業在產品設計上善于借鑒學習模仿西方設計的優勢,走了一條快速起步的捷徑。走過產業的起步階段,進入一個趨于成熟的發展階段,越來越突出的同質化問題讓我們不能不反思:設計研發能力不足、品牌渠道運作能力不足依然是我們的短板。跟國際同行相比,中國家紡的原創設計和民族性特色風格亟待提升。
無論是從國際還是國內市場需求來看,家紡設計的文化回歸,都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在2009年的中國(上海)國際家紡展上,云錦、侗族織錦、蘇繡、南通老粗布、沈繡、南通藍印花布、苗族蠟染、魯繡、青海藏羊地毯等14家紡織技藝方面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聯合組成的”中國家紡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區“和韓國拼布藝術區的亮相,讓很多參觀者感受到了中國紡織技藝悠久的歷史文化,既為中國家紡行業多年來倡導的家紡產品原創,找到了創新方向,也為云錦、侗錦、藍印花布等傳統技藝找到了產業化發展的新平臺和路徑。
家紡業作為一種創意文化產業,只有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民族元素與國際趨勢相融合才能設計出好的作品來,才能創造出一種有別于西方、自主創新的家紡時尚潮流。
文化——飽吸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
一針一世界,一錦一文明。燦若云霞的云錦,清新質樸的藍印花布,特色濃郁的侗錦,中西合璧的敦煌紋飾……面對這些漸行漸遠、美不勝收的舊時風物,仿佛聆聽到那時文明的回響,每一個花紋、每一類產品都蘊涵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密碼,引人遐想,心存敬意,發人深思。
一說起中國元素,中國紅,青花瓷,紅雙喜,牡丹花,中國龍……就會映入腦海,隨著東方元素成為全球時尚,中外家紡設計師都在圍繞這些元素開發產品,可大多數產品面世后的市場反響并不樂觀。
大家普遍認為是因為這些傳統元素不時尚,不符合現代生活的審美,沒有市場生命力。果真如此嗎?當我們從法蘭克福、從巴黎、從米蘭看到國外的設計師把中國元素運用的如此時尚美麗引人,只能說是我們的設計師在簡單地生搬硬套這些中國元素,還沒有真正體味到其中的真諦,并沒有很好地提取出代表性的中國元素來創新性地融合到現代產品中,并非是這些珍貴的傳統文化本身沒有生命力了,而正是恰恰相反,我們中國民族特色的家紡風格的形成、破解同質化困境的關鍵,個性化發展的活力,就在今后我們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飽吸創意的營養,找到我們自己的特質和核心競爭力。{page_break}
2010中國(上海)國際家紡展上,非物質文化展區仍將是主辦方重點打造的一個亮點區域。該非物質文化展區在去年14家參展品類的基礎上,優化和精選出云錦、藍印花布、侗錦、黎錦、沈繡、手工土布、魯繡等品類,針對這些品類家紡協會還專門派人員上門輔導提供幫助。去年首次亮相的韓國手工拼布區今年被拓展為國際拼布區,日本、印尼等亞洲國家的東方風情拼布藝術將在這里一展風采。
把敦煌精美紋飾請進來,是 2010年展會的又一大亮點。神秘精美的敦煌裝飾紋樣一直是設計師們青睞的創意之源,今年專門把敦煌紋樣圖案請進家紡展,就是要為家紡設計師提供一個近距離感受中國燦爛傳統文化的機會,在感悟中激發原創靈感,在傳承中創造出新的更適合現代人審美觀念的家紡產品。
非物質文化展區的設立,可謂一舉三得:一是為傳承和保護中華傳統文化,推動其商業化發展、產業化進程搭建了一個平臺,功在千秋;二是為中國家紡形成中國特色風格開掘了豐富的紋飾圖案寶藏和文化精神支撐,利在當代;三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為眾多的家紡品牌注入個性化消費文化理念和定位,提供同質化突圍路徑, 惠在眼下。
”融合“——回歸是為了明天
一方面是歷史悠久、璀璨的文化寶藏,需要我們傳承和發揚;另一方面,是現代朝氣蓬勃的家紡設計要滿足消費者豐富多彩的、多樣化的時尚舒適綠色生活方式的需求,如何找到一條路徑來很好地解決這兩個問題,也為家紡的同質化問題找到了突破口。
突破口就在于要構建有個性特色的家紡文化。首先要做好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提取出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元素融合到現代生活方式中去。這樣,原創瓶頸才能根本突破。其次,構建家紡文化,更多地還要考慮品牌的文化價值在哪里,從傳統文化中找到這種文化情結,并針對不同消費者不同的文化情結來研發不同文化情結的家紡產品,同質化問題也會得以解決。
一幅色彩絢麗的歷史文化畫卷正向我們徐徐展開,潛下心來仔細洞悉傳統文化的秘密,就會找到下一個快速發展階段的發力點,讓我們拭目以待。
高端針博會亮點耀眼
從3月份起,企業就踴躍報名,這比往年提早了一個季度。很快,既便是展館四周的標攤也都被一搶而空!進入成熟階段,自始至終以”高舉高打“做展示的針博會正散發出其獨特的魅力,也更加令人期待。
品牌匯聚 內衣仍占主導
今年針博會仍以產業鏈為主題,品牌企業匯聚,如三槍、古今、安莉芳、美思以及曼妮芬品牌企業等。
此次參展,基于對針博會和主辦方的信心以及對品牌的高度重視,上海紡織控股(集團)公司一次性拿下了225平方米的展位。據了解,此次上??毓晒景讶龢屪鳛樯虾a樋椘髽I的品牌核心,以打造百年老字號老品牌的新形象。
古今展位面積156平方米,將帶來”古今“和”尚十六“系列產品亮相針博會,十分值得大家期待。
在內衣流行趨勢發布上,曼妮芬從第二屆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開始一直代表行業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做中國內衣流行趨勢的發布,今年也將在針博會上做2010/2011年中國內衣流行趨勢發布。此次承擔任務的是曼妮芬新的設計團隊——香港設計團隊,由呂興平擔任設計師。呂興平的設計總是夢幻的、前衛的,卻又不脫離主題。相信大家會如愿以償。
戶外品牌嘉麟杰每一次的參展都伴隨著市場開拓,這次也不例外。此次,嘉麟杰瞄準的是北京市場。嘉麟杰負責人認為,北京地區的消費者對于戶外的專業理解非常深刻。據了解,嘉麟杰產品設計中心位于日本東京,除鞋子以外,嘉麟杰成衣基本是由自己工廠生產加工,在打造品牌和保證品牌質量上,可謂下了一番苦心。嘉麟杰有長期給海外做面料加工的經驗,一直在做運動主題的引導,具有中國戶外成衣品牌風向標的能力。
上下游企業共擺pose
對于針織行業來說,一直是終端產品少,中間產品多。經過了三次展出,企業已經知道以哪種方式展示更有利于產品的推廣。此次針博會上,海龍將繼續和帕蘭朵一起以”紗線+終端產品“的形式展示,上下游企業共擺pose;山東華興集團為推廣新型纖維,為嘉麟杰公司做功能性紗線供應商,與銅牛合作做成衣,自身就是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形象。
在展館入口處,由常熟市金龍機械牽頭成立的中國針織電腦橫機研發應用中心也將首次亮相本屆針博會。此中心集合了國內高校、原材料供應、編織設備制造、服飾加工制造、后整理技術服務等各領域中的優勢企業和單位,總面積近100平方米。對于從事行業服務的人來講,這是個很好的信號,原來講主題設計工作室的概念,僅停留在想法上,并沒有成型,沒有完整的產業鏈的結合,此次中心的成立將實現針織電腦橫機產品資源的有效整合,推動電腦橫機編織領域整體產業鏈的發展,值得期待。
抱團參展有新意
危機時抱團取暖有助于企業度過”寒冬“,而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抱團參展不僅能擴大集群凝聚力,也令企業影響力提升。此次參展的集群有廣東東莞大朗、東北遼源襪業工業園、江蘇常熟梅李、浙江諸暨 、浙江海寧以及山東棗莊等。
江蘇常熟古里鎮是我國的針織名鎮,有多家針織制造和印染廠,其中100多家企業是古里鎮商會會員企業。此次針博會上,古里鎮將以團隊形式來參展。
”找低檔襯衫去棗莊。“這是幾年前人們提到襯衫時說起的話。山東棗莊連續3年與中國針織工業協會合作,努力塑造棗莊文化衫品牌。目前該集群的文化衫產品在市場上已經有了相當的影響力。本屆針博會,山東棗莊產業集群又將以集群企業連展的形式出現,爭取取得更大收益。
天竹聯盟一直是抱團參展的典范。據了解,此次參展天竹聯盟擁有552平方米的展位,也是展館內面積最大的一個。在本屆博覽會中找到品牌提升的亮點,是其前幾屆聯合參展后的最大收獲。繼去年天竹聯盟的有效展覽形式后,聯盟認為”天竹“的品牌意義確實有了很好的表現,不再僅僅是用了天竹的品牌紗線這一產品而已,而是加入聯盟的企業在市場品牌宣傳以及上下游的完備上,均找到了有效的對接理念。相信今年的針博會將比去年更有序,所以聯盟選用精選的方式,提煉出聯盟的精華品牌展示給大家。{page_break}
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強
本屆針博會對海外企業的吸引力更強。意大利曼多瓦皮內利襪廠有限公司攜帶功能性攜進式壓力襪及相關的針對脈管炎和靜脈曲張的保健產品首次進入中國市場,打破了3年來沒有一家純正的意大利公司來針博會的紀錄。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針博會上,除了旭榮和聯齊兩家公司外,臺灣專業團隊首次最整齊的以臺灣地區的形象整體亮相。
現場活動精彩紛呈
針博會上,美棉公司將用成衣作品解讀紗線的功能,帶動新面料推廣,同時在針博會上進行一整天的流行趨勢講座。此外,還有色彩、功能性紗線的講座,未來生活主導功能性紗線研發的成衣作品講座;云竹公司也將進行多種功能纖維在針織成衣上應用講座;吉藁繼續天竹產品的推廣活動等等。
主辦方全方位服務
為了給參展企業做好國際和國內市場宣傳,主辦方對展會安排了三個城市的路演。此外,組委會決定,對目前中原消費能力比較強,提升較塊的重慶和成都兩座城市做定向宣傳;第三,組委會和百榮簽訂了5年定向的展場活動,百榮作為針織商貿中心,將為針博會提供更豐富更集中的采購商;同時,也在強力組織海外采購團隊,為針博會提供更多國際采購商。
紗線展:”三個重點展區“串起整個產業鏈
紗線,作為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是紡織產品創新的源頭。它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對于整個產業鏈的影響巨大。本屆紗線展根據紗線近年來的發展特點設置了三個重點展示區域,它們分別是色紡紗、粘膠長絲和高支紗。這三個類別的紗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紗線發展的三個特點。
色紡紗:小批量 大潛力
色紡紗的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然顏色,在紡紗過程中,把不同顏色的纖維充分、均勻混合后,獲得一種獨特的色彩,呈現出”空間混合“的效果。色紡紗做成服裝后顏色含蓄、自然,具有較強的朦朧感,這種自然的、返璞歸真的風格符合現代個性化、多樣化、時尚化的服裝發展趨勢和消費趨勢。
同時,色紡紗由原先的”先紡紗、后染色“變為”先染色、后紡紗“。產業流程顛倒后,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變化便是體現在染色上。由最原始的坯布、紗線染色,取而代之以纖維染色,這種演變是環保節能的體現。
色紡紗對于管理的要求也非常高。色紡紗色彩的豐富性和生產工藝的復雜性要求企業具備較高的生產現場管理能力、調度能力和品質管理能力,也要求企業有良好的供應鏈管理能力。
在色紡紗區域的企業有江蘇金紡紡織集團,江蘇新金蘭,江蘇霞客色紡等。
粘膠長絲:源于自然 高于自然
傳統的粘膠長絲又稱人造絲、維卡,多以棉短絨為原料,經過多道工藝程序制成棉漿粕,再把棉漿粕化學處理而制得粘膠溶液,粘膠溶液經過紡煉而得的纖維。后來,粘膠的原料范圍不斷擴大,木漿、竹、麻等天然纖維也逐漸應用”粘膠法“來進行紡織。
粘膠纖維因含有保濕因子基因,易與水分子結合,所以有較高的吸濕率,符合人體皮膚的要求,天熱時吸汗透氣,柔軟舒適;不會像滌綸類的化纖產品因吸濕率低,不能及時吸收和排除汗氣,衣著悶熱潮濕。因此,粘膠纖維又稱會呼吸的纖維。
”維卡“是粘膠長絲的商標,類似于現在天竹纖維產業聯盟推出的”天竹“吊牌。它對規范粘膠長絲市場、擴大粘膠纖維認知度產生了較好的作用。粘膠長絲以擅長”仿絲“著稱,它的仿絲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用粘膠長絲來生產仿絲產品,具有光澤好、便于染色、色澤艷麗、高貴典雅等特性。經多次洗滌,仍亮麗如新。吉林化纖集團白山牌粘膠長絲主要用于絲綢生產。該集團粘膠長絲在全行業出口價格最高,多用于里料、絲絨等高端市場,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專區參展企業有吉林化纖、保定天鵝、南京化纖、湖北金環、九江化纖、新鄉化纖、宜賓絲麗雅。山東海龍有自己單獨的展位,不在專業展區里,他生產的麻賽爾是一種以黃紅麻為原料,應用粘膠方法生產的纖維。
高支紗:突破傳統 節省原料
我們對于紗線進步最初認識都是從”高支紗“開始的。棉紡的300英支紗線、麻紡500公支面料研制成功,我們從媒體對于高支紗線取得的突破中感受到了紗線水平的提高。
高支紗線的發展與紡織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紡紗技術的發展一直未曾停止,從20世紀的50年代起,先后涌現出成紗機理與環錠紡截然不同的轉杯紡、噴氣紡、靜電紡、摩擦紡、平行紡、渦流紡、自捻紡等新型紡紗技術。近年來,又有噴氣自由端紡紗,以及在環錠紡上稍做革新而形成的賽羅紡、賽羅菲、索羅紡(國內又稱纜型紡)和集聚紡等。近年,山東如意集團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紡紗“技術突破了現有環錠紡出300支高支紗的極限,達到500支,高支紗在其紗線支數上再次實現了突破。
在高支紗的生產過程中,紗線支數取得突破后,保持紗線質量往往顯得更為重要。當紗線支數變高,紗線毛羽、節點等缺點反而更容易暴露。因此,高支紗的生產對于企業管理要求更高。
高支紗價格高于普通紗,生產高支紗可以節約原料成本。現在的棉花、麻等原料價格高,生產粗支紗需要的原料多,需要占用大量流動資金,而高支紗生產效率相對較低,棉花、麻等原料用量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和采購壓力。
在今年的高支紗展區內,無錫一棉,山東魏橋,濰坊海天,阜陽華源,山東岱銀等將展示他們的高支紗線。
有人說,紡織的過程是一個可以無限放大,也可以無限縮小的過程。所以處于產業鏈前端的紗線,其作用不容忽視。
對于紗線企業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原料的優點在紗線環節無限放大,原料的缺點在紗線環節無限縮小。對于后道企業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紗線的優點在后道環節中無限放大,紗線的缺點在后道環節中無限縮小。由此可見,根根紗線不僅是紡織產業的重要環節,它同時還有種神秘的力量,串起了整個產業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