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旅游博覽會各地風情收眼底
從神秘的新疆吐魯番到豁達的內蒙古大草原,從古樸的西安古都到時尚的港澳都市,從靜謐的云岡石窟到熱情的太行老區,在旅博會上逛一逛,是大腦與視覺的一次“光速”旅行,市民對國內美景的憧憬與期待也得到極大的滿足。8月28日,“2011中國·山西旅游博覽會”的第三天,展會已經累計接待觀眾上萬人,無論是民俗表演,還是旅游路線,都讓大家樂在其中。
“古堡”里邂逅“康熙”
走進旅博會大廳,主展廳左側一座120平方米的古堡式“建筑”,吸引了市民的眼球,亭臺院落、堡墻拱門,格外矚目,這就是晉城市展區。入口處“太行極品看晉城”一行紅色大字凸顯了晉城市的主題。
步入展廳,腳踩“王莽嶺云頂”噴繪,恍若走入仙境。整個展廳里,有玨山的“嫦娥”、“玉兔”,有柳氏民居的“主題人物”,還有高平大糧山的長平古戰場真人秀,生動還原了景區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和良好的生態資源。晉城市旅游局局長劉金鋒介紹,晉城市展區以皇城相府的外形結構為主題造型,結合城堡式流線造型,顯示晉城雄奇壯美的太行風光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背景。
古色古香的表演更讓許多參觀者叫絕。瞧,“康熙皇帝”正在兩位“大臣”和“小太監”的輔佐下觀舞,幾名身著古裝的女子伴隨著《春江花月夜》的悠揚古樂,甩著裙擺翩翩起舞,“康熙”不住地點頭,豎起大拇指直夸“好”。你可知道,這些女子都是“2011年度世界旅游小姐”哦!
皇城相府作為清代早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化家、詩人陳廷敬的居所,文化內涵豐富,歷史遺存甚多。明清兩代,生活在這座相府內的陳氏家族,人才輩出。自1998年修復開放以來,其以獨特的魅力,吸引來數百萬海內外游客,被美譽為“東方第一雙城古堡”。
鹽湖浴缸上演“水上芭蕾”
要說整個展會最惹眼的,還數運城展區的黑泥浴和死海漂浮真人秀。只見一個寬大的浴缸里,兩名模特仰面而憩。她們或四肢舒展,如樹葉一般,靜漂水面;或撐開花傘,手撫書卷,枕波而讀;或伸腿揮臂,隨意擺弄出水上芭蕾的舞姿,好不悠閑自得。在浴缸沿上坐著的幾個模特則將黑泥涂滿全身,享受著泥浴帶來的健康和樂趣。
“中東"死海"人可漂浮的奇跡令許多人心向神往,現在在我們運城市就可體驗"死海"漂浮的感覺。”運城鹽湖·中國死海景區負責人劉小武告訴記者,運城鹽湖是世界三大硫酸鈉型內陸鹽湖,與中東“死海”有著相似的成分,含有豐富的鹽分,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1.25克-1.29克,浮力比淡水高出近三成。因此人入水中,自然漂起,水不沒腹。這為喜水而不會泳者提供了方便。
據了解,鹽湖漂浮除娛樂性外,還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漂浮本身可使人充分放松,減少緊張。鹽湖還具有一定溫熱效應,另外鹽湖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對人體肌膚具有治療作用。
“中華第一關”現場推介
在喧鬧嘈雜的展館內,忻州展區卻顯得一片靜謐,佛音繞梁,神秘而莊嚴,這里便是佛教圣地五臺山的所在地了。只見幾十位僧人在木魚聲中默念著心經,許多觀眾進入展廳內,無不雙手合十,虔誠地表達自己美好的愿望。
除了舉世矚目的佛教圣地五臺山,忻州代縣的雁門關景區也做起了現場推介。以邊塞文化、長城文化、關隘文化為一體的雁門關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最為悠久、戰爭最為頻繁、知名度最高、影響面最廣的古關隘,被譽為“中華第一關”。
記者了解到,雁門關風景區以長城、關城、隘城、兵堡、烽火臺等不同等級、不同用途、不同形制的歷史建筑遺存,構成了雁門關景區蒼涼、凝重、雄渾、大氣的邊關特色風情旅游資源,展現了這座歷史名關的功能作用,也講述了3000多年的滄桑歷史和風云際會。現場,更有身穿鎧甲、手持大刀的“楊家將”舞刀弄劍,讓觀眾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戰亂紛飛的北宋年間。“照張相吧,就當咱也回了趟宋朝!”市民小郭笑著,與三個“古人”合影留念。
少數民族展區別具風情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熟悉的詩詞如今加上優美的旋律,別有一番風味。順著如此美妙的歌聲,記者來到了內蒙古展區。這里,有熱情的草原人民獻上奶茶、美酒,歡歌笑語中,身著民族服裝的姑娘小伙子們跳起了盅碗舞、筷子舞等蒙古特色舞蹈,讓人大開眼界,許多觀眾合著節拍舞動起來,甚是歡暢。在這里,還可以將內蒙古著名旅游景點一覽無余:格根塔拉草原、響沙灣、成吉思汗陵……熱情的草原人民歡迎大家去做客。
以游牧為生、逐水草而居、住著毛氈房、點著油燈;掐下一塊馕配著奶疙瘩狠嚼之余,再看看新疆婦女在一邊手織帷帳、毛氈豈不美哉。“香甜的新疆葡萄、哈密瓜,快來嘗一嘗嘍!”記者將切成小塊的哈密瓜放入口中,又香又甜又脆,忍不住再來一塊。在新疆展區,美食、銀器、工藝品,無論哪一樣東西都無疑散發出獨特的民族韻味,讓觀眾不由得駐足觀賞。新疆展區工作人員介紹,在這次旅游博覽會上,新疆展團布展并未花費太大力氣,但新疆人民卻帶著最大的熱情,希望更多的山西人走進新疆、感受新疆。
坐在臺北101大廈下松松腿
逛累了嗎?在4米高的臺北101大廈模型下小憩一會吧。這里是港澳臺展區,大家可以邊聽工作人員對旅游產品的介紹,邊品嘗地道的阿里山高山茶、鳳梨酥和竹炭花生等。
63歲的孫大爺和老伴告訴記者,他們早就打算去臺灣逛一逛。“退休好幾年了,在家也沒什么事情,趁現在還能走動,我們每年都出去轉轉。”孫大爺說,他們這幾年去過國內很多旅游景點,惟獨還沒有機會去臺灣。“打算今年10月份去臺灣,能看看我們的寶島,我這一輩子也就沒有什么遺憾了。”工作人員隨即向他們介紹起了去臺灣旅游的各項事宜。
山西商務國旅總裁助理牛剛告訴記者,我省自2009年開放赴臺灣團體旅游后,每年大概有1萬人去臺灣旅游,而且人數在逐年上升,主要以中老年人為主,他們普遍有較深的“臺灣情結”。臺灣旅行業經理人協會理事長白中仁表示,雖然太原已經開通了到臺北、花蓮的直航,但遠遠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目前一周只有一個航班,所以目前臺灣和山西之間往來的主要是中高端客人。我們的目的是全民化,讓大家都坐得起飛機,游得起臺灣。”據了解,今年10月底,山西與臺灣之間的航班數有望由一周一班增加到一周四班,這樣兩地互動的客源會大大增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