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企業下一站,孟加拉即將與你見面
孟加拉國市場情況分析
近年來,隨著服裝加工“轉移風”吹東南亞,孟加拉國逐漸成為各國服裝企業產業轉移的考察重點。2013年1月初,一場舉辦于孟加拉國達卡邦戈邦都國際會議中心的縫制設備展吸引了中國不少縫機企業的目光,“到孟加拉國去”順理成章地成為了2013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內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究竟,這個世人眼中“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魅力何在?讓我們聽聽本文作者的冷靜而獨到的分析。
對孟出口:國產縫機逆勢上揚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縫制機械出口國。2012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出口整體呈現同比下滑的收縮態勢。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我國累計出口縫制機械產品13.5億美元,與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17%。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行業出口下滑的大趨勢下,東南亞及南亞部分地區市場2012年異軍突起,實現了縫制設備需求的逆勢增長。
其中,前三季度我國對孟加拉國出口縫制機械產品總額達4365萬美元,一躍進入我國縫制機械出口市場前十二強,出口額比重增至3.23%,同比增長了1.49個百分點,出口額同比增速達47.74%,在我國縫制機械出口前20位市場中,出口額增速排名第二,僅次于轉口市場中國香港。
來自日本財務省的數據也顯示,2012年前11月,日本出口孟加拉國縫制機械產品達4.55億日元(約合501萬美元),同比增長10.81%,在日本各縫制機械出口市場中,孟加拉國市場需求增長亦位居前列。
正是在這樣“頹勢”下的“高增長”,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縫企齊齊聚焦孟加拉國。
回顧近年來我國出口孟加拉國縫制機械產品金額變化情況(詳見下表),2005年我國出口孟加拉國縫制機械產品僅不到1400萬美元,而2012年僅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孟加拉國縫制機械產品金額就已突破4000萬美元。短短七年時間,我國對其出口額已翻三倍,孟加拉國縫制機械產品需求增長潛力不容小覷。

追本溯源:服裝業撬動孟加拉市場
近年來,孟加拉國紡織服裝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不斷提高,過去20年間,孟加拉服裝出口增速保持在20%左右。
據WTO統計,2010年孟加拉服裝出口總額156.6億美元,位列第三,僅次于中國和歐盟。而據孟加拉國成衣制造出口商協會(BGMEA)統計,上一財年(2011年7月~2012年6月),孟加拉國服裝出口額達190.09億美元,占該國出口總額的78.6%。孟加拉國已正式躋身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據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的預測,孟加拉國的成衣出口具有廣闊的前景,到2015年將實現兩倍增長,2020年將實現三倍增長。
紡織服裝業是孟加拉國的支柱產業。在過去的30年中,伴隨著出口需求的增長,孟加拉國服裝廠數量激增,從1984年的384家,增長到2012年的5400余家,從業人員達400萬,吸納了孟加拉半數以上的工業勞動力。目前,孟加拉國紡織服裝業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并具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據了解,孟加拉國服裝工業區大多分布在其首都達卡市周邊,及吉大港附近。其主要的服裝工業區有分布在大卡市周邊的Narayangani區、Ashulia區、Gazipur區、Savar區,以及吉大港附近的Chittagong區,其中,約90%的針織成衣廠均分布在Narayanganj區。孟加拉國具有千人以上規模的服裝工廠超過500家,最大的工廠甚至達到了15萬人,工廠為很多全球知名品牌,如Walmart、Zara、H&M、JCPenny及家樂福等代加工產品。
那么,孟加拉國服裝產業的發展優勢又源自何處呢?主要源自兩個方面,其一,相對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優勢;其二,免關稅的出口優勢。
從勞動力價格來看,孟加拉人口1.61億,人口密度達到1023人/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其中40%以上的人口都屬于世界貧困線以下,70%以上都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這就構筑了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天堂。
據了解,孟加拉國工人的工資水平普遍較低,平均月工資在70美元-80美元左右,是中國工人的五分之一,新工人的工資僅僅40美元左右,與中國大批農民工到城市中從事服裝加工行業不同,孟加拉的服裝加工工人多為當地人。這就意味著工廠不用提供給他們食宿,這也會給工廠節省很大一筆開支,企業勞動力成本普遍較低。
而出口方面,由于孟加拉國其服裝產品出口歐洲、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亞時,可以享受這些國家給予的免關稅待遇。2011年1月起,歐盟對“最不發達”的國家(LDCs)實行更寬松的普惠制(GSP),因此孟加拉國的服裝進入歐洲免關稅,但中國的產品仍要加收12%的關稅,這使得孟加拉國服裝出口的成本優勢進一步擴大。
孟加拉國紡織服裝出口在國際貿易中的占比逐年增高,特別在歐盟市場上,2012年1-6月中國出口服裝產品占比下降了0.35%,孟加拉國服裝的份額增長了1.36%。孟加拉國的服裝出口增長迅速,正逐漸取代中國的一些低端訂單。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