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研究突破 蠶絲粗細顏色均將可控
8月12日訊 重慶市科委日前發布消息稱,西南大學顏色等經濟性狀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家蠶是5000年前由中國野桑蠶馴化而來的,其基因組上的遺傳變異與特定突變性之間,有著怎樣的變化和聯系,成為學術界亟須攻克的課題。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研究團隊從2003年開始先后繪制完成了世界首張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家蠶基因精細圖、高精度遺傳變異圖譜,由此奠定了我國在家蠶基因組研究中的世界領先地位。而家蠶基因組DNA甲基化圖譜的誕生,則是我國科學家取得的又一重大基因組研究成果。據悉,這是世界上第一張昆蟲甲基化圖譜。
據了解,作為表觀遺傳學的一種重要化學物質,DNA甲基化在基因組防御、基因調控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它能影響動植物生長過程中形態、顏色等多種生物性狀。但相對于動植物而言,昆蟲甲基化水平很低,它是否也影響昆蟲的遺傳生物性狀,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
西南大學家蠶基因組研究團隊利用新一代測序技術,構建了世界上第一張昆蟲甲基化圖譜––家蠶絲腺甲基化圖譜,通過家蠶中95%全基因組的信息,發現約有0.11%的基因組被甲基化修飾,且與家蠶絲腺器官中的基因密切相關。這也就意味著DNA甲基化圖譜的繪制,將有助于日后科學家“自由掌控”家蠶吐絲的粗細、顏色等各種性狀,進而影響家蠶產絲性能,提高家蠶研究培育的經濟價值。
對此,重慶市科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世界首張昆蟲甲基化圖譜,家蠶甲基化譜的完成,不但為理解昆蟲表觀遺傳學調控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也為進一步發掘家蠶人工馴化過程中的遺傳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