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博弈:民營PTA企業限產保價調查
榮盛石化是民營石化巨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與同在浙江的恒逸石化共同創建了中國最大的PTA(精對苯二甲酸,重要大宗有機原料之一,廣泛用于化學纖維、輕工、電子、建筑等多個方面)生產商逸盛集團,PTA總產能達到了1360萬噸。
“巨頭也錢緊啊。”有跨國投行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自5月逸盛、恒力和翔鷺三大民營PTA巨頭聯合限產保價,PTA價格一路飆升,但是相關企業也承受了巨大的財務壓力,逸盛發債在所難免。”
今年5月開始,PTA期貨價格即由5990元/噸起步,開始快速攀升,經過兩輪起伏,至7月底已創出7508元/噸的新高,漲幅超過25.3%;即便在現貨市場上,PTA的漲幅也同樣驚人,5月初PTA價格為6100-6110元/噸,至6月底價格已達7630-7650元/噸。
而這背后,是逸盛石化、恒力石化及翔鷺石化三家維持長達兩個月的、不足60%的低開工率。
據了解,自2011年紡織品主要原料的PTA行業進入下降周期,PTA價格從當時的12000元/噸一路跌至不足6000元/噸,占據全國70%左右產能的逸盛、恒力和翔鷺不得不長期處于微利甚至虧損的境地。“它們上有境外PX原料供應商漲價壓力,下面又遭到紡織品消費不振影響。”
今年5月開始,以上述三家為首的8家民營PTA生產商決定將開工率控制在60%以下,限產保價,“為保證8家企業行動的一致性,它們還專門聘請了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向所有參與方收取保證金”,有知情者告訴記者。
“這樣做既可以加強自己應對PX生產商的議價能力,同時也可以盡快完成產業鏈的整合,以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最終增加對遠東紡織產品定價話語權。”他說。
然而,限產保價的代價是巨大的:限產使得企業開工率無法保證,人力成本、設備折舊、庫存壓力等,都侵蝕著三家的現金能力;而上游PX價格的波動及款到發貨的付款模式,更使得它們壓力巨大。
于是,榮盛石化發債也就在所難免,根據證監會的核準,榮盛石化共獲得了20億元公司債額度,此次發行的10億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對于這些民企限產保價行為,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央企雖然坐視民企與跨國資本的博弈,但卻并不認同這種做法。
“它們(逸盛)就是在賭,拼近期大量投產的海外PX裝置會迫使PX價格大幅降低,從而改善PTA生產商的利潤空間,進而獲得全球紡織品定價權的影響力。”
有中石化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但從中長期看,逸盛等的這種策略很難見效,因為國內PX——PTA——聚酯——滌綸化纖產業鏈已存在很多問題,單純的PTA定價權不足以改善整個產業鏈的狀況,更何況它們爭奪PTA定價權也未必能夠成功。”
8月24日,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坦言,中國的化工市場在全球都是價值洼地,需求也在增長,但是隨著民營化工業的產能釋放,供應商的增長將更快,“所以價格將持續下跌,趨勢向下不是暫時性的,因此中石化要做戰略性的調整”。
而8月下旬以來,PTA期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至9月1日已至6704元/噸,跌幅近800元/噸;“但是對三大民企卻無損,因為PX價格也在跌”,從最高峰的1500美元/噸滑落至1300美元/噸以下,“PTA企業的獲利更大”,上述知情者感嘆道:“這似乎反證了他們策略的正確,畢竟短期看它們就是為了自己的毛利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