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海島棉基因為陸地棉提質:華中農大棉花基因組研究取得新突破
記者從正在武漢舉行的2014年國際棉花基因組計劃會議獲悉,華中農業大學主持開展的海島棉基因組測序研究,通過對具有優質纖維和抗病性的海島棉基因組的解析發現,可利用海島棉基因資源提升陸地棉纖維品質和抗病性。
據華中農大棉花遺傳改良研究團隊負責人張獻龍教授及成員朱龍付教授介紹,目前我國所產原棉95%來源于陸地棉。陸地棉具有適應性強,產量高特點,但纖維長度偏短,易感黃萎病;海島棉主要在我國新疆部分種植,具有纖維長、細、強和抗黃萎病等優良性狀。近年來棉花品種相似性強、抗病性低,尤其是棉花黃萎病發生日益嚴重,對我國棉花產業發展和棉花生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華中農業大學從2000年起開展海島棉纖維發育機理的研究,于3年前啟動海島棉基因組測序工作。科學家們反復改進分析方法,最終將海島棉高度相似的A、D兩個亞基因組序列很好地區分開,并發現了海島棉纖維發育的特殊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棉花基因組的構成及進化,通過鑒定決定海島棉優質纖維形成的基因和抗黃萎病的基因用于改良陸地棉的纖維品質和對黃萎病的抗性。
研究成果引起2014年國際棉花基因組大會科學家的關注和重視,來自美國、澳大利亞、法國等10多個國家和我國20多所科研院所的300多位棉花研究專家給予充分肯定。
近年來,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研究團隊在棉花種質資源創新、復雜農藝性狀的遺傳解析、棉花抗黃萎病、纖維發育和多抗機理闡明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工作成效顯著,相關研究成果已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顯示出團隊在棉花基礎研究領域的實力。同時團隊還培育棉花新品種6個,其中“華雜棉H318”具有高產、穩產、優質、適應性廣等特點,已在長江流域大面積推廣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碳纖維等新材料將獲國家重點支持
碳纖維、稀土、耐高溫金屬材料,有望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新材料。我國新材料將重點關注碳纖維等三大領域,工信部將研究配套政策給予重點支持。
目前工信部正在加快重大專項論證步伐,研究建立新材料風險補償機制,完善財稅、金融、保險等綜合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動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按照計劃,工信部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加快包括新材料產業在內的重點領域發展,推動我國整體邁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
新材料、信息和能源是當前世界新技術革命的三大支柱。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新材料產業規模已突破1.2萬億元,年均增速接近25%。但是,在許多領域,我國新材料仍是短板,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對新材料的扶持。
目前,碳纖維、稀土、耐高溫金屬材料有望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新材料,另外還包括新型顯示材料。但是,記者了解到,被市場非常關注的石墨烯材料,由于其更為前瞻,因此更多傾向于后期扶持。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說,大力發展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等新材料產業,對于提高我國原材料工業的市場競爭力、保障國防安全、促進我國工業由大變強都具有重要意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