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市場化和法制化的關系和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要素之一是勞動力市場,即勞動關系市場化。只有市場化的勞動力才能充分流動,實現合理配置,達到效率最優化。但是,在強權力和強資本的人情社會里,勞動關系就容易行政化和形式化,從而損害勞動者的權益。
我們必須明白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是矛盾的兩個方面,是對立又統一的關系,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的同時,也會損害用人單位的利益。從國家長遠發展的大局看,發展經濟的目的也是提高勞動者的福祉,單方面重視用人單位的利益,與國家發展目標相違背。
正確的勞動關系應該是雙贏關系,企業發展,勞動者權益得到保障,收入福利水平得以提高。為此,必須用法律手段規范勞動關系,實現勞動關系法制化。
勞動關系的法制化是在市場化基礎上的法制化,脫離開市場化的這個基礎,法制化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法制化規范的是市場化的勞動關系,剔除的是勞動關系的行政化,形式化和人情化。只有勞動關系市場化,法制化才能有實際對象,同時,只有勞動關系的市場化,勞動關系的市場化才有正確的方向。
勞動關系市場化就是由市場調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關系,但不相信市場是萬能的,必須用法律手段保證勞動者最低收入水平,勞動環境的安全。
勞動關系的法制化就是用法律手段調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的關系,既要防止用人單位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又要保護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規范勞動者的行為。工會組織在勞動關系市場化和法制化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作用,當好職工的娘家人,為建設和諧穩定法治中國做貢獻。
相關鏈接:
規章制度的制定需要符合法律要求,包括內容合法和程序合法。在內容合法的層面上說,只要規章制度規定的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內容合法的要求就已達到;在程序合法的層面上說,就是用人單位應按照法律規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規章制度。
大體程序為:人力資源部門提出草案→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形成定稿→公示告知,簡單概括就是“討論+公示”。
合法合理的規章制度可以成為勞動仲裁部門以及法院判定案情的參照標準,而不符合法律規定制定的規章制度則不發生法律效力,可能會給用人單位帶來不利影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