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WTO農業委員會稱 對棉花的補貼未超上限
日前,WTO農業委員會棉花分委會公布的一份材料顯示,中國就國際共同關切的棉花補貼、棉花貿易、儲備等問題做了回應。中方在這份回復中強調,中國對棉花的補貼為微量補貼,未超過中國入市時承諾的補貼上限,并且中國并未因此縮減進口。
這實際上是一份遲來的回復。2013年12月第九屆WTO部長級會議形成決議,提升棉花貿易方面的透明度和監管水平。2014年底的第二次專門會議又決定,各成員國可以基于自愿原則,回復一份關于其近期國內棉花補貼、市場準入、出口政策的問卷。至2015年5月底,包括歐盟、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埃及、巴西等在內的17個成員國回復了問卷。中國當時并未提交回復。至9月22日,WTO農業委員會棉花分委會才公布了中國的回復。
中方在這份回復中表示,中國對棉花的黃箱補貼(即價格支持、與農產品現期產量、面積等掛鉤的直接補貼等對貿易有較大扭曲作用的補貼)仍處于微量允許水平,補貼率為8.5%,低于其他發展中成員(8.5%-10%)。無論是從絕對數量還是從人均數量上看,中國的棉花支持水平均處于較低水平。從絕對數量上看,中國對棉花的支持量為4.8億美元;從人均數量上看,中國對每一個棉農的支持量僅為16美元。
中方還表示,中國一直是發達成員棉花補貼的受害方,入世以來,中國的棉花進口量從11.3萬噸大幅增至420萬噸。中國對解決棉花問題已經作出了很大貢獻。中國是最大的棉花進口國,在全球棉花進口中的占比一直超過50%,為發展中成員的棉花出口創造了大量的市場準入機會。中國從非洲產棉成員(包括棉花四國)進口了大量棉花,2001-2013年期間,中國自非洲的棉花進口從3700噸增至44.2萬噸。
中方稱,入世后,中國的棉花產量一直呈下降趨勢,棉花種植面積從2001年的480萬公頃減至2013年的430萬公頃。中方將這種局面出現的主要原因歸為國內生產成本上漲,以及發達國家通過補貼低價競爭。中方還表示,中國的紡織品出口由于發達國家制造關稅等壁壘,止步不前。
中方強調,雖然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棉花生產主要基于小農戶,棉花平均種植面積僅為0.3公頃/戶(即4.5畝/戶)。棉花產地主要位于資源貧乏和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被作為維持生計安全和脫貧的唯一手段。“如果政府坐視不理,這些貧窮的小農戶就會失去工作”。
在國內政策補貼更新方面,中方表示,中國已經在2010年更新過政策,目前新政策的準備工作正在進行中。
2011年,中國開始對棉花實行臨時收儲政策,即在市場價格低于臨時收儲價格時,由政府敞開收購。然而,政府保護價下,國內國際市場形成高價差,形成中國為全球托市、進口大增、中國自己的棉花卻堆在國庫的扭曲局面。2014年,中國終于動手改革棉花補貼制度,用目標價格替代臨時收儲,即讓價格隨行就市,政府只補貼目標價格和市場價格之間的差價??紤]到市場連續性和穩定性,目標價格仍定在19800元/噸的高位。然而,由于巨量儲備壓迫和需求不振,市場價格急跌,導致財政補貼支出很大。
中國叫停了實行多年的棉花收儲,無疑使國際市場受到巨大沖擊。2014年10月,美國棉花協會(NCC)便曾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施壓,呼吁其調查中國的補貼水平。
除受到國際社會壓力,中國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在國內也碰到執行困難、成本高等問題。中國已經將2015年的新疆棉花目標價格降為每噸19100元。如何建立和中國國情以及市場規則相適應的農業補貼體系,仍是一個待解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