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四重力量積極參與,在線教育不斷發展
自疫情蔓延以來,在線教育以及抗疫藥等概念股在二級市場不斷得到追捧,連板漲停個股迭出。年前年后A股和美股中概股均呈現普跌態勢,而在線教育板塊卻迎來逆勢大漲。2月7日晚間,連續收獲五個漲停的方直科技等企業,紛紛發布股價異動公告并提示投資風險。
在線教育板塊在疫情期間大漲的原因說來非常簡單,為阻斷疫情向校園蔓延,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教育需求不得不向線上轉移。教育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并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學校延期開學,學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參加集中性活動,同時教育部并明確建議各地積極開展網上教學。許多地方教育局已經出臺了本地在線教學的方案和安排,不少企業以及社會力量也積極進入,為在線教育積極提供平臺與教輔課程。
鑒于在線教育的井噴式火爆,教育部又專門追發提醒:為了不增加學生學業負擔,為了疫情期間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在各地原計劃的正式開學日之前,不要提前開始新學期課程網上教學。
在線教育堪稱互聯網的鼻祖級業務。事實上,校園本身就是中國互聯網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在早期的各種商業模式中,在線教育名列其中,當時叫遠程教育。經過20余年發展,中國的在線教育市場雖然大為擴張,但教育作為線上需求實際上并沒有成為一種普遍需求,教育領域也沒有誕生出一個巨頭級互聯網企業。而隨著此次疫情防控的要求,以及現實的學習需求,在線教育的普及壯大非常明顯。
如果疫情是大背景,那么具體而言,在行業內,還有四重力量實質性的推動了在線教育在疫情期間的火爆。
首先是眾多線下教培機構線上求生的沖動,由于市場和監管趨嚴的雙重原因,2018、2019年堪稱中國線下教培機構的寒冬,不少線下教輔機構面臨挑戰,剩下的紛紛轉向線上求生,據不完全統計,約有超過70萬家線下教培機構有線上“安家”的需求,疫情期間線下培訓顯然已無法實施,這些線下教培機構加速向線上轉移。
其次,為了支援防疫,也是為了自我導流,疫情期間各在線教育機構紛紛推出了免費馳援政策。據悉,有超過80家在線教育公司開始針對疫情向全國的中小學生提供免費課程。教育部更是擬于多數地區原計劃正常開學的2月17日開通國家網絡云課堂,以“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項目獲得部級獎的課程資源為基礎,吸收其他優質網絡課程教學資源,供各地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網上學習。
再者就是互聯網巨頭在疫情期間發揮平臺優勢,介入提供在線教育解決方案。其中比較典型的是騰訊發起的“不停學”聯盟,據報道稱聚合百余合作伙伴力量,覆蓋20多省市數千萬師生,為全國各級教育部門、全國各地中小學及高校、教育機構、學生提供在線直播課堂、在線課程,以及在線協同辦公、教務教學管理等相關產品、技術、內容資源,于疫情期間全部免費開放。
最后就是有關在線教育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成熟,大大方便了線下教育機構上網。以前,中小培訓機構要進行線上教育必須自己搭建線上平臺,門檻很高,但現在,由于云服務的崛起,這些中小培訓機構,甚至個體只需接入相關平臺,即可開展在線教育服務,門檻大大降低。
中國在線教育多年來發展一直平穩,一大原因在于應試教育過于發達,這使得教育市場主要集中在學校和線下培訓機構一端,在線教育只能涉足幼兒英語教學、學前教育、留學生考試、職業考試、個人興趣等局部領域,這使得絕大多數適齡人群實際上基本沒有真正嘗試過在線教育。去年,在相關監管趨嚴的背景下,行業整體在合規過程中還出現了陣痛。但就像當年非典與電商消費的關系一樣,這場疫情,很可能也帶來了更多的在線教育體驗,而最終可能產生整個在線教育市場爆發式增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