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發布了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阿里巴巴發布了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快速閱讀
1、單季增加了2200萬年活躍消費者,淘寶直播年GMV超4000億元。淘寶改版增加內容化和體驗感,有了行之有效的作用;
2、阿里云業務實現經調整EBITA轉正,菜鳥網絡實現正經營現金流,履帶戰略初顯成效;
3、SPRING高鑫零售從這個季度開始財務并表,新零售和云兩項業務,將成為阿里未來5年新的增長引擎。
2月2日晚間,阿里巴巴發布了2021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注:阿里巴巴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這個季度,阿里營收2210.8億元,同比增長37%;從盈利能力來看,非通用會計準則下592.07億元,同比增長27%。
財務數據的幾個關鍵指標,都超出了市場預期,但天貓實物GMV(平臺交易額)增速有所回落,當越來越多的挑戰者對其發起沖擊,從京東、拼多多,到抖音快手,從傳統電商到直播電商,各個領域都面臨挑戰。淘系電商的增長動能是否還能保持,在接下去幾個季度有待觀察。
要完整觀察一家企業,需要多維度視角去看。阿里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在財報后的電話會重點提及了“社會責任”這個詞。創造就業,服務中小企業,生產端的改造,要跟業務一樣,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阿里過去會這樣,未來也會這樣。”
通過財報的不同側面,我們看看剛剛過去的這個季度,阿里巴巴分別做了什么,以及表現如何。
電商業務不再單打
阿里財報將整體業務分成了四大業務版塊:核心電商,云計算,數字娛樂以及創新等其他業務。
營收比重上,淘寶/天貓在內的「核心電商」繼續扮演著引擎的角色。
「核心電商」是一個大的商業范疇,包括2C的線上/線下零售、2B的批發、O2O、物流等。翻看財報中阿里近幾年的營收情況會發現,核心電商占總營收的比重都超過了80%,貢獻了大部分的經營***,尤其是其中的淘系電商(淘寶/天貓/聚劃算等)。
這個季度,傳統的兩項營收支柱:客戶管理即廣告營收(Costomer management)與傭金營收(Commission)合并后,在總營收的占比為46%。
1688、阿里國際站等2B業務,都保持著雙位數的增長。菜鳥網絡收入113.6億元,同比增長51%,實現正經營現金流。這幾項主力收入,支撐起了阿里穩定增長的動力。
不過新零售業務(核心電商分類下的“其他”收入),增速已經超過淘寶/天貓了。
判斷一個業務的成長性,離不開這些因素:1、增速;2、重要性。
阿里的新零售業務收入,包括高鑫零售、天貓超市、盒馬、天貓進口直營、考拉等自營業務。這部分收入為517.6億,同比增長101%,占總收入的23%,成了這段時期的增速擔當。
在財報后的電話會,阿里CFO武衛表示,即使去掉這個季度并表的高鑫零售部分,新零售業務同樣增長了40%,總營收增速也有27%。
阿里早已不是一家電商公司,通過自營、收購、合并的方式,搭建起新的業務線。控股的高鑫零售這個季度開始財務并表,稍早前,大潤發換帥,阿里林小海接任CEO,有望解決大潤發超市與集團其他業務打通融合的障礙,進一步加強和天貓超市以及淘鮮達的協同。
1月31日,高鑫零售剛剛公布了2020年業績。去年開出24家小潤發,其中20家在南通市,4家在泰州市。「電商在線」曾在報道《大潤發加速“變小”,下沉版盒馬有什么想象力?》中觀察到,無論是大潤發、盒馬還是永輝,中國零售賣場都開起了中小型超市,500平方米左右小業態挺進社區,下沉市場,觸達更多的人群。
截至12月,盒馬共開了246家門店。升級為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餓了么,日均付費會員數同比增長了近30%,從送吃的到送水果蔬菜、日用品,不斷增加著品類。
同城零售+本地生活服務+生鮮電商構成了我們的“身邊經濟”,是比網購還要大的市場,阿里從2015年就開始培育新零售生態,投入巨大,最近的一些列布局,不難看出是從過去被動及防守的策略,到進入主動進攻發展。一旦打通彼此間的業務壁壘,增加效率,占領這塊高頻市場,將為阿里抵御來自不同方向的炮火(京東、拼多多、美團最近都在發力社區團購)。
問題解決的了嗎
用戶增長,是資本市場對電商平臺最關心的指標之一。
截至12月31日,阿里在中國零售市場的年活躍消費者AAC達到7.79億。這個季度,年活躍消費者環比凈增2200萬,為近8個季度來的***表現。
自2019年初以來,下沉市場就成了阿里用戶增長的重要來源,幾乎每個季度都貢獻了60%至70%的增長。淘寶特價版的表現被單獨拎出來,上線不到一年,已經取得了上億MAU(移動月活數)。
淘寶主打豐富,天貓為品牌主陣地,淘寶特價版主攻工廠貨上行。可以看出阿里針對不同的客戶人群,進行分類管理,推出多元的商品供給,滿足不同的用戶。
不過在用戶總量上,京東年活躍購買用戶數4.41億,拼多多年活躍買家7.31億,都在追趕阿里。
在手機月活用戶MAU這個指標上,12月底MAU為9.02億,單季增加2100萬。能在9億月活的檻上完成臨門一腳,這個數值已經非常接近中國現有的9.4億網民,當增長不再是***目標時,接下來的發力點將聚焦于用戶的使用時長、消費深度上。
「電商在線」采訪過的一些商家,最近都在嘗試內容化,學習怎么拍視頻。
今天的電商,變化巨大,特別是在流量側。上游的流量也許是內容平臺,也許即時通訊工具,也許是社區平臺,他們以各種各樣的形態鎖定了用戶。于是今天的電商有了新的課題——如何從抖音、快手、微信、微博、B站這些上游的這些流量池中,引入用戶,在自己選擇的平臺中成交。
張勇認為,互聯網用戶產品增多,商家多平臺經營成為常態。淘系平臺的差異化價值,是能夠提供成套的經營工具,而不是一種解決方案。
過去一段時間,淘系平臺一直在做的事情:不斷改版升級,增加商品信息流,新增內容中心「逛逛」。
一個新入口會產生多大價值?你看看直播就知道了,淘寶直播、快手、抖音都是千億GMV,快手和抖音直接晉級成了電商公司。
這個季度,淘寶首頁推薦帶來的頁面訪問量同比增長了90%。淘寶直播年GMV超過***4000億元。
淘寶正變得富媒體化,從最初的購物場,逐漸生長成一個看中內容的新場。從這個角度看,淘寶推出「逛逛」與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提出的「視頻號」,都是意在加速App體內的流量循環。
每一項舉措目標不一定能開拓新用戶,但可以留住已有用戶并促進消費。用戶在平臺上待的時間長了,就能實現逛/買-吸引商家來開店-推新品/新品牌-多元需求得到滿足-更多用戶來平臺逛/買,形成飛輪效應。
在最近的商家春節團拜會上,天貓發布了今年新的策略。「電商在線」在《天貓新策略》中梳理了三個關鍵點:
?提升消費者體驗;
?降低運營成本,優化產品(旗艦店、數據產品),提升全域運營效率;
?推新品、新品牌、新品類。
不支持“二選一”,簡化營銷玩法,讓商品價格更直接,物流體驗更加確定性,提升體驗成頭等大事,淘系電商想要變得“簡單”
阿里的新動能
當進入2021年之后,所有大公司都會回歸到相同的命題:如何保住現有的增速,以及如何獲得新的增量。
對于未來的投資直接關系到一家企業未來的成長性,阿里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說過,會用8到10年的時間孵化新業務。阿里的核心業務是商業,但阿里的業務有著不斷突破邊界更深入搭建基礎設施的動力和意愿。
2009年春節后,一群年輕人在北京上地匯眾大廈一間快要廢棄的辦公室里,寫下了阿里云計算操作系統“飛天”的第一行代碼,開啟了中國云計算的新篇章。
阿里云成立已經第11年,菜鳥成立至今已經7年。“阿里有句話叫‘履帶式發展’,就是我們永遠為今天而工作,為明天而投資,為未來而孵化。”張勇說。
就好比一輛裝甲車,履帶一截連一截,要前輪領著,后輪跟著轉動,才能扎實向前推進。
從最初的B2B(1688)→C2C(淘寶)→B2C(天貓)→金融(支付寶)→云計算(阿里云)/物流(菜鳥),最終體系越來越完善,從單純的交易平臺演進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這個季度,云計算收入161.15億元,同比增長50%,經調整EBITDA(一項非公認會計準則財務指標))實現了正增長。
這個季度,新零售和直營業務在總收入中占到23%,菜鳥5%,本地生活服務4%,云計算7%。多元發展帶動阿里整體收入結構發生變化。
“我們說播種、壯大、盈利,今天菜鳥就是壯大的業務,云是走向盈利的業務。”阿里CFO武衛說。
幾年前,阿里對于盒馬等新零售的投資已成為拉動平臺增長的動力,實現多引擎的穩定增長是阿里巴巴投資明天的結果。阿里對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投資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項目當中,物流、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都可以看到新技術的影子,這同樣是阿里巴巴投資明天的結果。如今投資商家、投資明天,這些投入短期或難以在財報上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是企業著眼于為企業提供持續性增長。
財報電話會議末尾,有投資者提問,阿里如何平衡***和對新業務創新的投入?武衛的答復很干脆,“在業務和增長上,我們會毫不猶豫投資未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