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噸成交均價突破21萬元:硅料成為光伏平價的“阿喀琉斯之踵”?
“今年不要談‘6·30搶裝潮’了,再這么下去可能‘12·31’搶裝潮都沒了。”談及最近光伏產業鏈持續上漲的現象,國內某頭部光伏制造企業負責人憂心忡忡。
每年的6月30日和12月31日,是中國光伏行業的重要時間點。因并網補貼時限的政策限制,在這兩個時間點里,國內光伏項目集中并網,需求旺盛。但眼下,業內普遍認為今年不會再出現“6·30搶裝潮”。
原因并非如2018年那般因終端需求低迷所致。持續上漲的硅料價格,正在掀起一場嚴重的產業鏈“內耗”,似有成為阻礙光伏平價進程的“阿喀琉斯之踵”。
“硅料價格回到十年前,組件價格回到三年前,下游開發商只能采取觀望態度,哪有心思談‘搶裝’。”一位組件企業高管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個細節,往年端午節碰上“6·30搶裝潮”,光伏企業幾乎都不放假,加班加點開足馬力沖刺,在今年不少公司放起了端午假。
6月9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多晶硅料價格數據,本周國內單晶致密料最新的成交均價漲至21.31萬元/噸,與年初相比,漲幅高達150.71%。
硅料漲價何時休?
業內對多晶硅料環節的敏感程度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
6月8日,新疆西部合盛硅業年產20萬噸密封膠項目997硅氧烷成品包裝車間發生火災,又給近期“談硅色變”的光伏圈,添了一把火。
作為一家以有機硅和工業硅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上游企業,合盛硅業向包括大全新能源等多晶硅料企業供應工業硅原料。此次事故一出,有人喊出“硅料價格或破300元/千克”的悲觀言論。但一位硅料企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合盛硅業的事故不會影響工業硅的供應,更不會波及光伏硅料的供應。
行業對于合盛硅業事故的擔憂,是目前光伏產業對硅料價格波動的極端反映。這一插曲恰恰表明,目前日益上漲的硅料價格卡住了下游生產制造的意愿。
硅業分會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國內多晶硅料價格平均成交價正式突破了21萬元/噸。
該協會統計了8家國內多晶硅龍頭企業的報價,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為21.68萬元/噸,周環比漲幅2.31%;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21.31萬元/噸,周環比漲幅2.01%。硅業分會最新的分析文章,將硅料價格繼續上漲的原因歸結為,目前硅料環節總體供不應求的局面并未扭轉。
但在前述頭部光伏制造企業負責人看來,部分涉嫌存在炒作價格行為的硅料廠商難辭其咎,“眼下采取的周定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價格恐慌”。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取的一份國內某頭部多晶硅料廠商最近兩個月的競標信息,從4月底至本月初,多晶硅料中標價格漲幅約33%。值得一提的是,該多晶硅料廠商采取以每周散單形式組織競標。其中,部分未發貨的硅料按照最新的市場價格重新議價,發貨期延長至未來一兩個月。
“硅料、硅片供應商不及時發貨,只要一延遲,價格就可以變動,并按照新的市場價格收費。”前述組件企業高管人士表示,目前行業現狀表面上是市場終端需求與上游硅料產能不匹配,但實際上存在中間貿易商、產業鏈各環節囤積,助推價格上漲。
那么,今年的終端市場需求與硅料供應是否匹配呢?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呂錦標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2021年,國內硅料含進口的供應量為58萬噸,可以供應約193GW的組件生產。根據機構預測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區間在160-200GW,供需是平衡的。
實際上,面對持續上漲的硅料價格,各方都在議論何時能出現價格拐點。“光伏行業現在材料端的漲價是暫時的,協鑫進入光伏行業做材料端多年,已經歷了第四個周期,希望大家不要一哄而上。”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在本屆SNEC展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預計到明年年底,整個硅料的市場緊張情況將緩解,價格也會迅速下降。
呂錦標則認為,硅料的價格拐點很難預測,“(抑制硅料價格上漲的)主動權在下游幾個龍頭企業手里。”
下游如何應對?
下游主動下調開工率,或許是目前給持續漲價的硅料降溫的可行性措施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因產業鏈漲價造成的成本壓力,不少龍頭企業已經開始下調開工率。根據了解,國內某組件頭部企業正計劃將開工率調低至四成,某頭部電池片企業開機率已經大幅下降到60%,以應對上游原材料漲價壓力。與此同時,面對當前硅料、硅片報出的新價格,部分下游采購商開始抵制高價。有企業人士甚至對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漲價背景下,已經簽訂的合同屢屢發生價格變動的情況,“企業之間的契約精神都沒有了”。
可以肯定的是,下游調整開工率的確可以給上游原材料漲價帶來一定的影響。硅業分會6月9日發布的文章指出,本周部分硅片企業選擇在硅料價格高于預期價位的情況下主動控制或減少采購量,以期通過縮減需求來調整產業鏈市場價格走勢,這造成“本周多晶硅價格漲幅有所收窄”。
“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企業‘無米下鍋’,而且本周絕大多數硅料企業6月份訂單已基本簽訂完畢,甚至部分訂單交貨期已排至8月份。”硅業分會認為,雖然部分硅片企業采購模式的調整,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不應求的緊張局面,但減少的過剩需求并未扭轉目前硅料環節總體供不應求的局面。
“預計產業鏈價格壓力短期內會在硅片環節轉化,直到硅片開工率或者價格開始下調,多晶硅環節供需才會重新調整。”硅業分會表示。
然而,這就考驗下游廠商能否“忍痛割愛”。呂錦標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只有把下游多余的產能先停下來,不去哄搶硅料,價格自然就會降下來,可問題是誰都不愿意自己先停手。”
事實上,在整個產業鏈的各環節中,部分位于終端的持有光伏電站項目企業也出現了較強的抵觸情緒。“現在下游很多投資商已經開始聯合起來,可能我們會抵制無休止的漲價,因為如果不去抵制它,整個行業在開倒車,會影響到裝機量。”國內某光伏電站企業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終端企業抵制情緒漸起,有其“底氣”。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今年5月20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后,針對關于“2021年保障性并網規模如何落實”的問題予以解讀——“年內未能并網的存量項目,由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統籌,直接納入后續年度保障性并網范圍”。
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認為,“這是行業主管政策的重大變化:意味著開發商并網時限從一年延長為兩年。”光伏協會進一步指出,“在當前原材料價格一路飆升的情況下,一年的寬限期給了開發企業更充分時間,將項目主導權交給了開發企業,有利于避免行業大起大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政府介入干預硅料價格非理性上漲的進度或將加快。5月27日,國家能源局在答復“關于把控新能源組件問題”的來信時表示,“我們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鏈價格上漲對光伏行業的影響,目前正會同有關方面研究2021年的光伏發電行業管理和價格等相關政策,下一步將推動政策出臺,給行業發展創造相對明確的政策邊界,促進行業平穩有序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