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2020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上市公司經營情況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安全防護、交通工具、航空航天和軍民融合等領域提供關鍵結構性、功能性材料支撐,在增進人民健康福祉、改善環境質量、提高工程質量、保障職業安全和配套國防軍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一批產業用骨干企業積極順應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需要和產業轉型升級大勢,在長足發展中受益的同時,還加快步伐登陸資本市場,并衍生出多元化、多層次的融資需求,成為最具發展活力的市場主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持續蔓延,口罩及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需求的激增,使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發展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身處防疫物資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全力做好防疫物資及相關原輔材料的生產保障工作,深入開拓國內外市場,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防疫物資產業鏈之外的上市公司努力克服市場需求下滑、原材料價格波動等諸多困難,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研發投入,強化經營管理,有力提升運營效率,總體實現平穩運營。
01 2020年產業用紡織行業上市公司基本情況
截至2020年末,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主板上市企業共有26家,主要從事交通工具用紡織品、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過濾用紡織品、結構增強用紡織品、非織造布、建筑用紡織品、革基布及合成革等領域。2020年,新增穩健醫療、金春股份、豪悅護理以及百亞股份4家上市公司。2021年3月,元琛科技(SH688659)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主要從事高效除塵過濾材料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此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也開展了產業用紡織品業務,但因其創造的營業收入占公司全部營業收入的比重相對較低,因此未被納入此次統計范圍。
表1 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上市公司概況(按上市時間排序)
資料來源:根據上市公司2020年報整理
02 總體業績較為平穩,不同板塊表現分化
2020年,26家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862.9億元,同比增長36.9%;實現營業利潤136.0億元,同比增長203.9%。26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為33.3%,平均營業利潤率為15.8%,平均凈利潤率為12.6%,分別較2019年提高9.2、8.7和7個百分點,均高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平均水平,業績表現較2019年有明顯提升。
表2 2020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26家上市公司總體業績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上市公司2020年報整理
上市公司銷售規模穩步擴大。26家上市公司中,申達股份、中材科技、振德醫療和穩健醫療4家企業營業收入躋身“百億級”行列,其中,中材科技2020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87.1億元,為26家上市公司的最高水平。營業收入在10億~100億元的公司共16家,3家營業收入在5億~10億元之間,其余3家營業收入低于5億元。26家上市公司中,有12家營業收入增幅達到30%以上,8家營業收入增幅達到50%以上,其中振德醫療和穩健醫療因防疫物資生產拉動,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大幅增長4.6倍和1.7倍,增速領跑26家上市公司。但由于受疫情影響引發國內外市場需求萎縮,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結構增強用紡織品以及防護用紡織品行業景氣度下挫,企業經營壓力突出,有10家從事相關行業公司營業收入出現明顯下滑。
上市公司盈利表現有所分化。2020年,26家上市公司努力克服疫情沖擊帶來的不利影響,平均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96.9%,盈利能力總體較2019年大幅提升。特別是處于防疫物資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利潤創造能力提升尤為明顯,帶動相關上市公司利潤大幅增長,2020年欣龍控股和新綸科技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250倍和187.2倍,振德醫療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6.7倍,共有10家上市公司利潤增幅達到100%以上。申達股份、新綸科技、華峰超纖由于國內外市場需求下滑、部分商譽減值計提和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原因陷入虧損態勢,利潤總額較2019年明顯下滑。從毛利潤率來看,2020年26家上市公司的毛利潤率多處于30%~60%的較高水平,主要集中在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領域,其中穩健醫療毛利潤率達到59.5%,為26家上市公司的最高水平;此外,從事汽車內飾面料研發生產的宏達高科、曠達科技毛利潤率也處于較高水平,分別達到31.2%和28.8%。
從最終股東收益看,振德醫療、穩健醫療、豪悅護理和金春股份對股東回報較高,2020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別為12.50元/股、9.80元/股、6.95元/股和2.76元/股,在26家上市公司中名列前茅。
03 更為注重綜合管理,運營效率穩中有升
2020年,26家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上市公司資產總規模達到1293.5億元,同比增長22.6%。共19家公司資產規模實現同比增長,其中增速最高的為豪悅護理,2020年總資產為33.9億元,同比增幅達到224.1%,申達股份、先鋒新材等7家公司因受子公司出售及破產處置等因素影響,資產規模同比有所減少,但生產經營狀況并未遇到明顯波動和困難。
2020年,26家上市公司在積極應對疫情沖擊的同時,更為注重提升綜合管理能力,采取積極措施抵御各類市場和資金風險,主要運營指標均有顯著改善。從反映產銷銜接順暢度的存貨周轉率來看,2020年,26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存貨周轉率為5.3次,較2019年加快8.2%。其中申達股份和金春股份存貨周轉率達到10次以上,分別為12.9次和10.4次,顯著高于26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此外九鼎新材、津膜科技、振德醫療存貨周轉率較2019年分別加快74.2%、58.8%和75.9%,表明這些企業存貨占用水平較低,存貨變現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率有所提升,產銷銜接及市場供給能力均較為穩定。
從體現資金回款能力的應收賬款周轉率來看,2020年,26家上市公司平均應收賬款周轉率為7.3次,較2019年的5.3次加快37.7%,其中15家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高于平均水平。因受疫情影響,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需求激增,水刺非織造材料市場需求保持強勁增長勢頭,欣龍控股、振德醫療、奧美醫療和豪悅護理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4.1次、15.7次、16.1次和44.2次,同比分別大幅提升120.3%、214.0%、47.7%和74.7%。由于國家在環保要求和資源利用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超纖行業在原材料、能源等方面受到更為嚴格的限定,優質資源進一步向骨干企業集聚,同屬超纖合成革行業的雙象股份、華峰超纖和同大股份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達到27.0次、8.2次和9.2次,在26家上市公司中處于較高水平。
從表示資產利用效率的總資產周轉率來看,2020年,26家上市公司平均總資產周轉率為0.7次,較2019年加快16.7%。2020年,26家上市公司的成本費用和財務風險管控能力有所提升,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2.5%,處于良好區間,好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46.6%的平均水平;平均三費比例為11.4%,較2019年減少2.9個百分點。
表3 2020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26家上市公司總體運營情況
資料來源:根據上市公司2020年報整理
04 2020年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上市公司生產經營中亮點表現
(一)齊心抗疫,全力保障防疫物資生產供應
面對疫情,處于防疫物資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充分發揮其生產和技術優勢,全力做好防疫物資及相關原輔材料的生產保障工作。其中,穩健醫療在疫情初期生產線24小時不停機,所有醫療防護產品的生產線滿負運行,為一線醫生們輸送“戰甲”和“戰袍”,被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稱為“抗擊疫情軍工廠”。欣龍控股在春節期間號召所有生產線人員全部返崗,按時優先交付訂單,并以最快的速度為口罩、醫用防護服等防疫物資提供原料。振德醫療在疫情期間為浙江省提供了超過60%以上的醫用口罩供應量,并通過公司電商平臺,全力保障口罩等物資的線上供應。奧美醫療在疫情初期獲悉防疫物資緊缺有關情況后,全力恢復防護用品的生產并快速實現滿產;同時,公司還向湖北省防控指揮部、方艙醫院等防控一線單位捐贈了大量N95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助力抗疫。華峰超纖生產的超細纖維也是一些高檔口罩、手術用醫用口罩的關鍵材料,疫情期間,公司開足馬力保證非織造布的生產,確保醫用口罩原料無間斷供應;與此同時,公司還向防控一線的工作單位捐贈了大量醫用防護服和防寒服。金春股份在2020年春節期間始終未放假,員工堅守在生產車間,加班加點滿負荷生產防護服、消毒濕巾等防控疫情用品所需原料。此外,公司積極為安徽省醫療援救隊提供保障物資,馳援戰斗在武漢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先鋒新材在疫情初期研制出KJ00系列產品,在面料紗線包覆層的復合材料中加入抑制細菌繁殖生長的功能性元素,有效阻隔細菌傳播。產品研發完成后,先鋒新材第一時間向抗疫一線捐贈1000平米的KJ00面料,用技術創新為抗疫工作者做出貢獻。
多家上市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轉產防疫物資。其中,申達股份子公司上海汽車地毯總廠有限公司利用自身廠房空間與工藝技術優勢,調整改造部分自有車間,投資購置所需設備,生產供應用于制作口罩核心濾材的熔噴非織造布。新綸科技發揮其防護用品研發優勢和生產制造優勢,火線購置生產設備并投產,從規劃新產線到投產爭分奪秒,24小時趕制口罩,滿足市場對口罩的需求。
不具備轉產條件的上市公司也通過不同形式為抗擊疫情提供著援助和支持。中材科技、宏達高科、曠達科技、豪悅護理、牧笛高分別向當地政府捐款捐物,用實際行動支援抗疫。津膜科技成功將膜產品高效的病毒分離功能與科學滅毒方案緊密結合,針對自來水、中水、污水處理等形成新的運行工藝,提供給相關膜產品和膜系統使用單位參考執行,并提供遠程指導服務。
(二)研發投入力度加大,科技創新能力穩中有升
產業用紡織品是技術導向的產業,通過技術創新形成的產品性能、質量和成本優勢是上市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的關鍵。2020年,26家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共計30億元,相較2019年提升49.34%,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3.48%,比2019年增長0.29個百分點。2020年,26家上市公司的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為11.05%。
26家上市公司中,津膜科技、宏達高科、先鋒新材、華峰超纖、中材科技和同大股份的研發投入比均超過了5%。從絕對投入量看,15家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超過5000萬元,中材科技的研發費用最高,達到了9.58億元。
(三)合理謀劃,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未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競爭將由低成本優勢轉變為高性價比優勢,由規模體量優勢轉變為創新應用優勢,由廣度拓展優勢轉變為深度主導優勢,由國內制造基地轉變為全球制造網絡。經過疫情“洗禮”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上市公司對于可持續發展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未來將從不同方面持續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根據上市公司2020年報中披露的信息,26家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和規劃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深耕主營業務,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作為企業的立身之本,26家上市公司在未來規劃中幾乎都提到了將繼續專注于各自領域的發展,并加大對現有產品的研發投入,不斷鞏固在各自領域的優勢地位。
(2)優化產業布局,積極開拓國內和國外市場。疫情對全球化產業格局產生了結構性沖擊,在當前“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26家上市公司正根據自身的戰略規劃,積極完善各自的產業布局。以申達股份為代表的大集團公司根據行業特性和自身優勢進一步加強在國內的產業布局,同時結合出口業務繼續在全球范圍內提升全產業鏈配套生產能力;以豪悅護理為代表的民營企業,則通過自身的技術優勢和產品優勢,在產業鏈上縱橫發展,圍繞國內外下游客戶的集中區域進行產業布局和技術布局。
(3)推進智能制造,提高生產制造環節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經過多年的培訓和實踐,行業企業對于智能制造的認識更加理性和務實。中材科技、穩健醫療、振德醫療、豪悅護理、天華超凈等上市公司發揮資本優勢,持續推動智能制造的探索和建設工作,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培育新的商業模式,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高效協同。
(4)加強品牌建設,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品牌是企業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參與經濟貿易的重要資源。隨著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近年來的快速發展,行業企業的品牌意識不斷增強,尤其是面向終端消費者的衛生用品生產企業,他們更加關注消費者的新需要和不斷升級的市場需求。在26家上市公司中,穩健醫療、奧美醫療、振德醫療、豪悅護理、百亞股份等均在報告中提出了品牌建設計劃,以期提升自身品牌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來源: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