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遭遇滑鐵盧,連續關店又傳將被收購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2018年可謂是快時尚品牌的“寒冬期”,各大快時尚品牌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沖擊。根據2017年五大快時尚品牌排行榜顯示:第一名Zara(西班牙)、第二名H&M(瑞典)、第三名優衣庫(日本)、第四名的C&A(荷蘭)、第五名GAP(美國),這五大時尚品牌創立最早的當屬C&A,創立于1841年。“快”了這么長時間的C&A是否有些疲軟?
C&A旗下五個子品牌,分別是:Yessica:年輕職業女性服裝;AngeloLitrico:年輕職業男性服裝;Clockhouse:青春活力的學生服裝;Palomino:色彩繽紛優質童裝;BabyClub:安全舒適的時尚童裝,五個子品牌中童裝占據兩個席位。
在全球范圍內,童裝市場都被看作一個“香餑餑”——根據歐睿國際的數據,自2010年至今,童裝市場的增速一直高于男女裝市場,而且這一勢頭目前預測將至少延續到2020年后;瑞士信貸的一份報告則描述了各國父母為14歲以下兒童花費的年金額之大,以2015年的美國為例,當年該國父母平均會為自己的一個孩子花費487美元(約合3060元人民幣)。在日本,這一數字為435美元。
中國家庭為14歲以下兒童花費的年金額在2015年是每個孩子92美元,所以中國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空間可以挖掘。
渠道下沉,擴大開店規模
快時尚市場的戰火已經漸漸燒到了童裝領域。這從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打著快時尚名號的童裝專賣店就能看出些端倪。
2018年2月3日,荷蘭快時尚品牌C&A在成都高新區凱德廣場·新南開出其中國首家獨立童裝店。而為了宣傳該新店的開業,品牌還在上述商場中庭區域開設了快閃店,自2月1日至2月11日,進行為期11天的展銷。
這符合C&A品牌零售運營及拓展總監童登林在2017年8月時接受采訪時給到的說法。他當時稱,C&A一方面會將渠道下沉至二三線城市,另一面在童裝市場會加大開店,尤其是開設獨立童裝店的力度。
利用數據精準開店
C&A通過阿里巴巴的品牌數據銀行,融合智慧門店、商圈、廣告數據、媒體數據等實時融合成品牌自己的消費者數據資產。新零售也將不僅停留在線上引流階段,更重要的,是通過線上觸達形成消費者關系(粉絲,會員,導購等),將用戶引流到線下門店。
2018年5月,C&A利用數據分析在昆明開店,該地消費者主要為18-34歲的年輕女性,且已婚已育女性占75%以上,女裝及童裝正好是C&A的重點發展品類,因而選擇了昆明。
C&A是首批嘗鮮新零售的國際品牌,也是國際快時尚服飾品牌中第一個將旗下近100家直營門店全部開通智慧門店的。
嚴把品質關,采用直采供應
C&A在亞洲進行直接采購已經有超過30年的歷史。除了原有的服務于C&A的供應商以外,C&A(中國)也為其即將展開的中國業務建立起了本地的供應鏈體系。
早在2000年,C&A在中國的嬰幼兒服裝供應商就被要求必須提供產品的Oeko-Tex Standard 100證書。到2005年,C&A將該要求擴大到所有成人服裝。
C&A遭遇滑鐵盧,連續關店又傳將被收購
以C&A來說,自2011年取得30.9億歐元的歷史性營收成績以來,品牌業績逐年下滑,表現堪憂。2017年全年,品牌銷售額定格在26.2億歐元。而為了節省成本,扭轉局面,關店又成了與品牌關聯度最高的新聞熱點:2016年7月,C&A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2017年,中國市場包括成都熙春路旗艦店、上海中山公園龍之夢店也陸續關閉。
在2018年初有消息傳C&A將被中國財團收購,至今該消息未被證實。
快時尚“寒冬”的言論被大肆渲染,每個快時尚品牌都如履薄冰。但是如果對市場的變化和自身的定位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寒冬”來臨只是早晚是事情而已。目前C&A的業績不太理想,但是從策略上來看,還是比較經得起考驗的,接下來就看它具體的操作了。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