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數據分類分級將釋放哪些潛在價值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開展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應用試點的通知和試點企業名單。其中,黑牡丹紡織有限公司、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山東華興紡織集團有限公司、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江蘇紅豆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紹興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無錫一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安莉芳(中國)服裝有限公司、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紡織服裝企業成為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應用試點企業。
紡織企業要實現智能化生產,需要機械、紡織、自動化、計算機信息等多專業和技術的有效結合,完成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智能單機設備互聯,形成柔性化新型生產模式。即形成集智能管理、智能車間、智能物流運輸、產品管理、售后追蹤于一體的完整模式,通過智能計劃、智能生產調度、智能監控、實時成本分析、市場分析、智能決策形成智能管理系統。這一切都需要數據的收集、管理作為支撐。
據了解,工信部于今年3月印發了《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旨在指導企業提升工業數據管理能力,促進工業數據的使用、流動與共享,釋放數據潛在價值,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數據驅動讓效率明顯提升
此次入選工信部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應用試點名單的企業,都是業內兩化融合較好,并在智能管理系統建設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的企業。
位于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的紹興英利印染有限公司生產規模并不大,但企業一直在積極探索智能印染道路。
去年8月,由北京數制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在英吉利印染全面上線。這個被稱作紡織大腦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讓英吉利印染的整個生產流程真正實現數字化。只需輕點鼠標,選中某臺染色機缸,該機缸的一切實時工況數據,便會迅速以表格或柱狀圖顯示出來。管理者還可以清晰地通過屏幕上的生產曲線偏差幅度和具體參數,快速判斷某個機缸出現了什么問題。
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文俊介紹,數制科技的“智慧印染”系統上線后,洗缸次數減少45%之上,設備利用率也顯著提升?!耙酝鶈未闻女a,我們都是人工操作,常常耗費個把小時,現在只需幾分鐘,就能快速搞定。尤其遇到插單等特殊情況,都可以在5分鐘內完成高質、高效的排產調整,能耗、洗缸切換、人力等成本顯著降低,直接降低成本至少100萬元/年。”
王文俊說:“相比以往都是靠線下人工推動流程運轉的模式,現在工人們采用手機智能終端作為工作臺,相比固定終端,硬件投入成本下降80%,業務流程也明顯精簡,工人報工操作非常簡單,與此相對的是管理成本下降明顯。我們現在的報工數據基本與業務實際情況一致。如今生產進度實時透明,風險可以及時預警,全廠工作在數據驅動下效率明顯提升。”
據悉,北京數制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紡織的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針對印染行業最關注的成本、質量、交期、環保四大難題,結合大數據沉淀與自學習形成智能優化建議,全面打通ERP、MES、PLM、設備系統等信息孤島,研發出“智能排產”、“智能監控”和“智慧能源”等新一代技術產品,真正做到讓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的數字化目標。
據北京數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黃福鑫介紹,像英吉利印染公司這樣年產值在2億~5億元規模的企業,通過智能管理系統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每年可直接增加效益500萬~800萬元。
實現智能化還需發揮數據更大作用
同樣入選工信部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應用試點名單的山東華興紡織集團,與三星集團SDS公司以及鄭州天啟自動化系統公司合作開發了國內首套智能紡系統。
這套系統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技術,實現了對每個工序和作業點的可視化監控,客戶可以實時通過互聯網了解訂單的進度和質量情況。同時系統可以將實時數據傳遞集成和分析,以數據分析反向指導生產管理,實現了集生產狀態遠程監控、產量報表自動生成、質量數據實時監視、訂單實時跟蹤、無縫集成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等功能為一體的管理平臺,從而實現生產全流程的網絡化、集成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管理精細化水平。
山東華興智能紡系統實施后取得顯著的效果:能夠有效提高生產效率20%,縮短產品生產周期30%,在制品庫存資金周轉加快,取得間接經濟效益10%;企業萬錠用工達到15人,降低人工成本可達80%;能源利用率提高12%;智能配棉的應用,可平均降低配棉等級0.5級,大幅降低了用棉成本;企業綜合運營成本降低20%。此外,項目實施后可有效降低在庫庫存資金占用和在制品物資資金占用,降低庫存資金占用10%,有效節約了財務成本。綜合分析,項目實施可在多方面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全員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升,平均可使企業增加利潤30%左右。
在山東華興集團董事長胡廣敏看來,應用智能紡系統最重要的是改變了企業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維,使人、設備、軟件系統融為一體,互聯互通。
他認為,智能化的核心應該是智和能融合在一起?,F在的智能化做到了“智”,即使用技術等諸多手段,將很多數據收集起來,然而數據只是一個手段,反復使用數據,才是智能化。
胡廣敏也坦言,在智能紡系統實施中也遇到不少問題。例如,數百臺多種型號的生產主機及輔機設備,由種類眾多的控制器完成單機自動控制。且眾多的設備廠商對設備數據端口進行加密或者各設備通訊協議存在差異,使得各種設備數據無法獲取或者設備之間信息傳遞受阻。“要想做到真正的智能紡,必須要了解我們的設備到底具有什么特點,前后工序是否能匹配,數據是否能開放,開放的數據是否能滿足智能紡項目的要求,通訊接口的協議情況如何,要求取得的數據是原數據,而非加工過的數據。以上這些都是智能紡項目要求的,否則很難實現智能紡的含義。”胡廣敏說。
據了解,由于我國目前紡織行業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較低,智能化系統在實施的過程中會有以下一些困難:一是專業化與信息化融合難。要實現紡織機械的自動化與智能化,需要兼顧紡織和計算機技術,而現實的情況是跨界難,即紡織企業不懂智能化技術,IT企業不懂紡織工藝。二是沒有所有企業通用的全套智能化系統。每家紡織企業都有自身的特點,很難有現成的全套智能化系統拿來就能直接使用,否則都存在不兼容和不適應的問題。為此,紡織企業需要根據可借鑒的建設思路結合企業自身特點構建智能化系統。
數據分類分級推動與制造業深度融合
根據《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試行)》,工業數據分類分級以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為目標,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企業主體、行業指導和屬地監管相結合,分類標識、逐類定級和分級管理相結合。
企業結合生產制造模式、平臺企業結合服務運營模式,分析梳理業務流程和系統設備,考慮行業要求、業務規模、數據復雜程度等實際情況,對工業數據進行分類梳理和標識,形成企業工業數據分類清單。根據不同類別工業數據遭篡改、破壞、泄露或非法利用后,可能對工業生產、經濟效益等帶來的潛在影響,將工業數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等3個級別。鼓勵企業在做好數據管理的前提下適當共享一、二級數據,充分釋放工業數據的潛在價值。二級數據只對確需獲取該級數據的授權機構及相關人員開放。三級數據原則上不共享,確需共享的應嚴格控制知悉范圍。
開展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意義重大,體現在幾方面:一是有助于強化企業的數據應用意識,通過開展數據分類分級,引導企業開展數據管理和提升數據應用意識,有利于企業全面梳理自身工業數據類型,促進數據充分使用、全局流動和有序共享,全面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和對工業數據重要性的認識。二是有利于提升工業數據管理和應用水平。加快工業數據的采集、挖掘、共享、利用等,最大限度釋放工業數據潛在價值,充分發揮工業數據對數字經濟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提升企業兩化融合管理水平,推動大數據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夯實工業數據安全保障基礎,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三是有利于從操作層面上推進工業數據分類分級的落地實施。《指南》為企業有效挖掘數據價值,加速工業領域生產方式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指導和理論依據,明確了企業分類分級主體責任及相關要求,以及地方工信主管部門責任,便于對標對表數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能力,有效挖掘數據價值、實現企業生產方式轉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