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節頭鞋是一款上檔次的產品,有些細節的問題需要做專題討論。
1.前包頭的工藝蹺
三節頭前包頭的底口位置需要取工藝蹺。原因何在?如果把三節頭與二節頭比較,會發現前包頭的底口略微變長。這是由于前包頭的背中線略微上蹺的緣故。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在前包頭與前中幫鑲接部位的繃幫量上,修剪掉一個2~3mm的缺口,見圖1-3-6。
工藝蹺取在前包頭與前中幫之間。為了保持前包頭的外形完整,修剪在前中幫的幫腳上比較好。注意缺口角只修剪在繃幫量上,減少繃幫量的長度。如果不取這個工藝蹺,在繃幫時需要多捏出2~3個皺褶。
2.鞋口里外懷的區別
在后幫的鞋口應該有里外懷的區別,也就是外懷要低于里懷2~3mm,這也是為了防止鞋幫磨腳踝骨。因為腳的里踝骨位置比外踝骨高,所以外懷一側的鞋口要低于里懷。
在手工操作的年代,這個區別是依靠工藝加工的辦法解決的。在制取樣板時,里外懷是沒有區別的,在繃幫時,有意識地把外懷一側鞋幫多往下拉伸一些,所以說是“外懷低于里懷”,參照物是里懷的后幫高度。
現在多采用機械繃幫,繃幫機沒有“多拉伸一些”的操作程序,所以要在樣板設計時就把里外懷的區別作出來。在結構設計圖上表示時,是把里懷P’點的位置提升2~3mm,然后再順連出里懷的鞋口輪廓線,參照物是外懷的后幫高度,見圖1-3-7。
注意:后幫鞋口里外懷的區別是指高度上的區別,連接鞋口輪廓線時不要改變鞋耳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