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式圍子鞋有一個“里懷找里懷、外懷找外懷”的設計原則。對于外耳式淺圍子鞋也同樣適用。
1.成品圖
如圖2-2-8所示,本款鞋與前三款鞋是同一系列產(chǎn)品。在設計外耳式
圍蓋鞋時,不論鞋舌斷與不斷,都采用雙線取蹺法。如果是斷舌,要采用A1/Ao線設計;如果是不斷舌,要采用A2/AO線設計。本圖的鞋舌是不斷開的。
鞋耳的前尖點有里外懷的區(qū)別,前尖點下段也有里外懷區(qū)別,要與圍條的里外懷相對應。
2.結構設計圖
外耳式淺圍子鞋結構設計圖見圖2-2-9。
(1)先設計鞋耳與后幫鞋耳長度取在1/2VE位置,設計兩個眼位。鞋耳的前尖點在O點位置附近,鞋耳的下端點向后適當傾斜。鞋耳的前尖點要有里外懷高低、前后的區(qū)別,下段只作出前后的區(qū)別,等待與圍條銜接后,就能有高低的區(qū)別。
設計出鞋口的輪廓線,設計出后包跟的位置,設計出鞋耳的假線和鎖口線位置。
連接出后幫圍條直線。
(2)設計鞋蓋與圍條利用作弧線與EV延長線相交找到,。點,作在背中直線上用復制板描出鞋蓋外懷輪廓,然后順連到圍條直線上,終止點為O'。自J'點起補充1/3差值,在背中曲線上用復制板描出圍條外懷輪廓,順接到O'點止。O'點的位置是個大致位置,要以線條順暢為主。接著作出鞋蓋和圍條的里外懷區(qū)別。
圍條前端連AJ'線作圍條背中線。順著圍條的圓弧線作中線的垂線進行修正,虧損的量補充在底口繃幫量下面。如圖2-2-9陰影所示。
最后設計出底口繃幫輪廓線、作出里外懷區(qū)別。
標注鞋蓋上的規(guī)矩點不用再轉(zhuǎn)轉(zhuǎn)前幫,雙線取蹺時已經(jīng)使前幫得到旋轉(zhuǎn),腳背上的部件很貼楦。鞋蓋的基本樣板見圖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