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億元,這是中國服裝批發貿易額,如此巨大的金礦讓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摩拳擦掌想要分一杯羹,電子商務當之無愧地成為其中不容忽視的新勢力。據艾瑞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一季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整體交易額突破萬億規模,環比增速驚人。
電子商務,阿里巴巴這位全球網上批發專業戶當然不能缺席,但在這個金礦里面還不能忽略像白馬商城、十三行這類具有雄厚實體資源基礎的全國服裝批發商城所建立的網站。事實上,單干族在金礦前也難耐寂寞,日前衣聯網就高調宣布要分一杯羹。在這場逐鹿大戰中,誰是贏家,讓我們拭目以待。
阿里巴巴 加緊搶食實體市場
看電子商務,絕對不能忽視阿里巴巴的操作模式,其占據了B2B領域的半壁江山,來自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占全國市場份額的58.9%。而阿里巴巴2009年的財務報表顯示,該網站的企業商戶已經達到680萬個。
據悉,針對服裝服飾批發市場的快速成長,最近阿里巴巴專門設立了“服裝服飾批發”網頁。據悉,阿里巴巴一天的批發客流量達639萬,最終成交商品數306萬件,其中服裝的成交占1/3,達100萬件。不過深究其在線上交易的對象,阿里巴巴公關部負責人吳昊透露:“在服裝等日化消費品的領域中,買家仍以淘寶商戶為主。”
針對于此,阿里巴巴推出了“混批”、“小額批發”等舉措,極大地滿足了小商戶。“在淘寶上創業的多是沒有資本的年輕人,這種5件起批,10件起批的量既避免了壓貨的風險,又極大限度地豐富網店。”一淘寶賣家談到。除此以外,混批也是留住小商戶的好方法,記者在阿里巴巴的網站上了解到,只要具有混批標志的商品都可進行混批,門檻一般為5件起批或100元、200元或300元起批。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小規模的服裝批發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服裝批發電子商務化還有很大的距離。畢竟,依托淘寶小商戶的阿里巴巴并沒有接觸到服裝批發的核心———實體。業內人士表示,由于觀念、成本等問題,擁有實體的廠家一般不會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因此,在網上搞批發的網店常是商務性公司。也就是說,商戶向廠家拿貨,再通過網絡批發出去,充當中間商的角色。
事實上,阿里巴巴也深諳其中的癥結,并加速與實體聯合。今年,阿里巴巴就首次舉起了“廣貨贏天下”的旗幟,開展“廣貨北上”的電子商務模式。據了解,透過此平臺,廣州服裝商家可零成本入駐阿里巴巴并設立“廠家直供”專場。據悉,專場上的商戶都是經過嚴格資質認證的有加工生產能力的工廠,保證100%沒有中間商成本。此外,阿里巴巴也正加緊與專業性市場的合作,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阿里巴巴曾與如白馬商城這些擁有龐大實體商鋪資源的批發市場洽談合作關系,以此打開實體市場。
目前,“廠家直供”專場已有327家進駐廠家,這種模式,能夠簡單地以B2B2C概括,吳昊表示,B2B2C其實是一種電子商務類型的網絡購物的商業模式,第一個B指的是商品或服務的供應商,第二個B指是的電子商務的企業,C則是表示消費者。B2B2C來源于目前的B2B、B2C模式的演變和完善,通過B2B2C模式的電子商務企業構建自己的物流供應鏈系統,把中間繁雜的過程打通,更有效地縮減成本。
白馬商城 B2B主要是用來招商引資
若要談及實體服裝批發商城,以服裝批發聞名全國的廣州流花商業圈當之無愧地成為佼佼者,這里的租金已是廣州地標中信廣場的5倍。對于新興的電子商務,全國專業服裝批發的白馬商城、十三行都開設了官方網站,但兩者似乎仍未十分注重網站的建設。
“白馬E網上提供的貨品主要來自白馬服裝城中的商家,”白馬服裝網的負責人張志勇經理介紹道,“但白馬服裝網的主要工作不是服裝批發,而是招商引資,幫助商戶尋找加盟代理商。”記者查看白馬E網上也發現,該網站并沒有如阿里巴巴般按廠家、商戶進行劃分,而是以衣服的樣式為劃分標準,操作模式與卓越網類似,而在網站上購衣也沒有要求批發的字樣。
雖然白馬這些傳統服裝批發巨頭每年都對電子商務有所投入,但始終沒有把網絡的作用放大,張志勇認為,“服裝批發的電子商務無疑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但目前仍有多方面的制約。”他分析,“100多件的批發量在網上已經算很大了,但這種量遠不及實體店數千件的批發量多,小額利潤很難吸引具有實體的商家進駐。”
“服裝無法標準化是阻礙網上批發的原因之一,張志勇稱,“由于服裝的樣式千變萬化,沒有固定標準,網絡批發無法讓采購者接觸到實物,全憑批發商的圖片和游說使采購商承擔著一定的風險。”這也就隱含著由于批發量太少,導致實體店家不愿意把價格降低,因為他也要考慮到其他大客戶的利益。可見,網上批發服裝也沒有想象中的實惠。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長期依賴市場交易的傳統服裝廠家很少會有心思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想在網上拿到廠家一手貨源更是難之又難,“市場上的貨都是倒來倒去的,經常去廠里跑貨的人根本沒時間上網,有的是不懂,有的是生意忙不過來,不愿意浪費時間在網上。”一位商家這樣說。據了解,在服裝界存在著兩種廠家:生意艱難的小廠家和銷量好的大廠家。小廠家的貨品質量不高成本卻不低,由此造成產品利潤低,很多滯銷,網上銷售的多是這樣的產品。說白了,也只有這樣的產品才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走貨。而在大廠家中,除了單純做網上批發的廠家外,好銷的貨一般都被長期合作伙伴壟斷或者幾個大批發商拆分,只有不好銷的貨才可能被一般去廠里選貨的批發商接觸,通過兩、三層的零批才到達網絡上。
除此以外,網絡服裝批發需要考慮地域問題。一般大廠家在全國各地都已建立完善的代理網絡,但網絡卻是一個沒有地域限制的工具,“有時候,華南總代理商的定價低于華東總代理商的定價,如果通過網絡銷售貨品,就會損害到華東總代理商利益,擾亂了原來的秩序,這也是大型廠家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張志勇談道。
衣聯網 單干族的顯現
正是由于白馬巨頭們亦步亦趨的做法,使一眾單干族看到這塊尚未散發濃郁芬芳的大蛋糕。從服裝店主論壇起家的衣聯網,對于傳統批發行業巨頭對服裝B2B集體失語的原因,衣聯網的總經理于華認為,主要是由于傳統的批發市場利潤依然豐厚。
但是于華非常看好電子商務的服裝批發。他認為,“扛著大包小包”批發的傳統模式耗費了大量的人力、時間成本,而且經常出現串貨、抄板樣。網上批發則可憑借先進的技術保護“版權”,減少庫存和中間環節,提高服裝的更新頻率,“相信會越來越流行,最終取代傳統的拿貨模式”。
據悉,衣聯網早在5年前就朝著做大服裝批發B2B方向走。從積累專業客戶資源到構建網上批發平臺,直到今年的4月3日,該平臺正式營運之時,已有近40萬注冊用戶。于華介紹,站內的批發商主要在廣州地區,店主多為廣東省以外商戶,記者查閱其網站發現,站內以十三行的店鋪居多,上線商鋪的總和為273家。
據悉,衣聯網最大的特色是,走雙實體道路,也就是說,把近年來熱門的網絡代理商和網絡批發商都排除在外。于華解釋道,這個“雙實體”的身份可以純化貨源和買家,在當今魚龍混雜的網絡供貨體系中,它使賣家更容易找到對口的買家,也使買家更容易獲得符合實體店需要的貨源。”但這種在電子商務的“新玩法”還沒有相關的案例可說明其成效性,它被于華稱為“能使服裝流通領域活起來”的這個新方法。
除此以外,衣聯網針對網絡服裝批發的特點,對其網站設定了保護商家利益的功能。“其實服裝批發商最擔憂的是抄板問題,”于華解釋道,“廠家研發和開發一個款式的費用很高,而互聯網又是一個共享資源的平臺,設立保護功能將有效地消除批發商的疑慮。”因此,衣聯網對某些特有的款式設置了查看的限制,如設置地域限制、交易量限制、交易額限制,比如說,某件衣服廣州地區的用戶不能查看到,某件衣服必須具有50次成功的交易才能看到。據悉,目前衣聯網的盈利模式不做“網絡代銷”,拋棄“銷售差價”的盈利模式,而是靠收取傭金盈利,按交易額提取5%左右的傭金。
大貨源
大貨源(http://www.dahuoyuan.cn),較早進入服裝批發電子商務領域,現在活躍商家超過1萬家。專注于實體批發商向電子商務過渡,網店代銷貨源,批發網址導航等等。
專家看法
網絡批發銷售是未來的趨勢
楚睿商業咨詢的CEO黃文杰認為,總體上看,網絡批發銷售一定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服裝批發也不會例外,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這種面對專業消費者的電子商務市場仍未成熟,因此發展空間比終端零售商的B2C領域更廣闊。在我看來,要在服裝批發領域中發展電子商務應該從輔助宣傳、推廣這方面切入,建立具有交易特點的窗口,在積累了一定商戶的基礎后再逐步實現網上交易,“這是所有電子商務必走的路徑”,在此過程中,把專業消費者大規模地聚攏到一起是關鍵,“就目前而言,專業網站多由地域行業協會牽頭做起,主要還是以宣傳為目的,仍然沒有哪一個網站能夠在此領域占較高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