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設計師真的又多又好嗎?
可能沒人做過確切的數字統計,但我們寧愿相信從數量上和質量上男設計師都超出女設計師這個一貫的結論。
這里沒有絲毫貶低女設計師的意思。早在上世紀初到三十年代就有了像Vionnet、Schiaparelli、Coco Chanel等眾多女前輩。到了當代服裝設計大師輩出的80/90年代,不僅出了像Armani、Versace、Valentino和Karl Lagerfeld這樣的設計中堅,也有像Miuccia Prada、Jil Sander、Vivien Westwood、Sonia Rykiel和川久保玲這樣的現代時裝的女性領軍人物。直到上世紀末,女設計師都算是一道風景,包括Donna Karan、Versace小妹Donatella和Krizia 的Mandelli等等。
在時尚多元化和高級時裝成衣化的潮流下,跳出更多的新生代女設計師——先有Stella McCartney,后有Phoebe Philo、Luella,再加上眼下的Frida Giannini和Ivana Omazic,時尚圈里好像一下子變得重女輕男。McCartney和Philo二人原先均在Chloe任職,先是有著明星爸爸的McCartney從老Karl 手中接過了Chloe藝術總監職位,當年只有28歲,風頭之強可謂一時無二。McCartney離開后Philo由副手扶正,結果出人意料——兩年下來把Chloe帶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業績翻番之時卻成了Philo急流勇退回家照顧寶寶之刻。此舉輕松當上了05年時尚熱門話題(Fashion Gossip)冠軍。不過還得佩服Philo的東家,真會把壞事變好事:直到現在接班人選的猜測還不時見于報端。此事處理的高調姿態不亞于當年的Ford離開Gucci,Chloe借此又好好的宣傳了一把。05年還有一女備受關注——Luella Bartley,同樣是來自英國,和Philo還是閨中好友,在祖國時還是無名小輩,轉投到另一塊時尚陣地紐約很快顯露了頭角(這兩年大批歐洲、亞洲年輕設計師轉到紐約發展,使其成為一方活躍的時尚熱土)。她的英式女孩形象為今天的Girly大潮推波助瀾,在美國擁有粉絲無數。
熱門女設計師讓時尚界發燒
說到06年新的熱門女設計師非Frida Giannini和Ivana Omazic莫屬。二人年齡相仿又都是新官上任,被期望值相當高。有人拿兩人和Philo相比,我看不太恰當。Philo設計個人風格突出、影響力大而且已經“功成而退”,而這兩位可以說才剛剛開始,等待她們的變數還很多,一切還要看年終老板賬本上是紅還是黑。不過她們兩個比起前任們來說還是聰明和運氣多了。其實很多東西是天生的,幾季下來她/他的風格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就像Tom Ford在時Gucci的風格其實就是Tom Ford自己的風格,即Tom Ford for Gucci。如果他的繼任者還想設計Tom Ford for Gucci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兩個設計者的情況根本不同。同樣的“雙G”logo和印花圖案,不同的人玩起來自然效果不同,這也正是設計師個人能力的顯現和時尚潮流得以滾滾向前的根源。不明白這一點的設計師還是有點笨,所以Alessandra Facchinetti 的“短命”是不可避免的和不令人吃驚的了(很多成功設計師走后的第一個接任者總是“夭折”,而第二繼任的人則較順利,除了上面提到的Gucci以外,Jil Sander和Burberry都曾有過類似的命運)。Frida聰明地接受了教訓,于是06春夏——她的第一個Gucci秀上(她為Gucci作的處女秀是05年的Resort系列,但不對外發布)就擺脫了90年代Gucci黑暗加色情的調子,性感的同時加入了自己的清新風格和年輕化的廓形比例,贏得了一個碰頭彩。
不過不要以為Frida就此上了正道,她的第二個Gucci秀,也就是最近的一場06秋冬發布還招來了評論家們懷疑的目光。皆因整場秀從發型化妝到音樂燈光,從源自70年代藝術搖滾的靈感到充滿Techno風格的幾何圖案,從Jersey面料超短裙到及地的裘皮大衣,都讓人無法不想到深諳此道的Versace和Cavalli。要知道,高級時尚Hi-Fashion里就怕一個“像”字,當刁鉆的時尚記者和苛刻的買家發現你锃亮的招牌和高人一等的價格下面只是些似曾相識、缺乏新意,甚至和誰誰相似的服裝時,先是持懷疑的態度,隨后就是堅決地不買賬了。媒體們對Frida的這場秀的評價褒貶不一,但至少我們看到Frida沒有堅持上一場的風格,也就是說Frida給新Gucci帶來的是什么——到現在我們還是有些糊涂的。
男女大不同,設計一大同!
單有出眾的設計才華不足以使你登上服裝設計的最高峰。高水平的設計師應善于堅持自己風格,堅守自己的陣地,甚至有堅持把丑說成美慢慢地它就美了的能力——這也可以理解為一種預測流行、制造流行的能力。想想那個不斷在顛覆人們視覺習慣的Galliano吧;再想想略帶神經質的McQueen,大智若愚的Nicholas Ghesquiere……這些應該就源自男女設計師最基本的不同吧。當然也有許多女設計師出類拔萃,但她們身上恰恰具有了這種韌性,就像Muccia Prada和Jil Sander,還有那令人敬佩的Marni設計師Consuelo Castiglionli——這位慢熱型的女設計師已被許多媒體看作是第二個Muccia Prada。她看似家庭主婦,卻有著對服裝非凡的熱情和別具一格的設計風格。如果回頭翻看她近10年的秀你會驚覺她當時對未來流行發展的洞察力,以及她對自己設計哲學的那份執著 ——從默默無聞一直堅持到浮出水面。大多數女設計師以更為深沉的態度“慢工出細活”,她們的設計著眼點從對女性自身的理解出發,更側重于含蓄的實用方向,更值得細細玩味。
而那些達到較高水平的男性設計師,往往以逼人的氣勢和夸張的手法體現站在女人對面的感受,輕易地博得更炫更張揚的第一印象。不過他們往往多是游離在第一和第二性以外的第三性或是中性,這里不單指他們的性取向,更是他們對藝術和時尚的追求超越了常人。因為高級時裝和高級成衣恰恰都是脫離普通人和普通生活的——它們都處在金字塔的最高處。高水平的女設計師則表現為一種本性的回歸,可以是俏皮可愛的女孩,如Betsey Johnson;也可以是位優雅的母親,如Diane Von Fursternberg、Carolina Herrara 和Vera Wang;或者兩者兼有,如Prada 和Consuelo Castiglionli。
總之, 雖說時尚界是個名利場,但她更是個生意場。不應光注意設計師和哪個影星關系好,更要看消費者買不買賬。Donatella的明星朋友越來越多,仍擋不住家族生意的起伏;十幾年來Muccia Prada依然不改她的內向與羞澀,但她于當今時尚界的領袖地位仍無可取代。說到底,時尚潮流兜兜轉轉,時尚人群來來去去,時尚的市場卻在那里安然不動,像一塊試金石,反映著設計師們的真才華、真感覺,不論你是超女或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