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童裝店里兒童服飾色彩紛呈,款式新穎,街上小孩子身上的衣服更是越來越時髦,吊帶裙、牛仔熱褲、長腿絲襪……童裝時尚已不再僅僅停留在對成人服裝的翻版,大多數更是標新立異,秀出了新時代兒童的著裝特色。連大人們都不禁感嘆:小娃娃的衣服跟我們小時候比起來,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呀!
新世紀小孩買衣服的要求已不再像老一輩的童年一樣只要求穿暖穿好,現在小孩子時興的是買時裝,自己挑衣服,自己搭配衣服,顏色款式都要搭調。童裝的款式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有的大人們甚至也開始流行買大號童裝穿:現在童裝色彩好,款式新,料子舒服,為什么不穿?
童裝,是留在孩子們身上的時代縮影。正如英國著名體態語學者D·莫里斯所說的那樣,穿在人們身上的衣服總是在傳遞著某種社會信號,每件衣服都在表述穿著者的一段故事,而且常常是很微妙的故事。
50、60后的藍、白、灰:
“公安藍”、的卡、土花布,也許是50、60年代出生的人對童年服裝記憶深刻的名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那個時代出生的人對童年服裝沒有太多色彩的記憶,家住天全縣新華鄉的高霞告訴記者,回憶起她的童年,不管是自己還是周圍的孩子,仿佛只有暗沉的灰、藍、白。她說那時候由于物資短缺,小孩子穿的服裝款式、品種還有面料基本上沒有什么選擇,大家穿得都很樸素,小孩子也一樣,都以藍、灰、白為基調,稍微有點色彩、艷一點的就是土花布。
高霞說,那個時候好多小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大人不要的舊衣服改制的,有的家庭還常常出現一件衣服兄弟姐妹們輪流穿,穿得暖和就是那時候的要求。家庭條件好點的大人們就扯幾角錢一尺的布到裁縫店里做一套,但這樣的待遇一年也僅僅限于一兩次,想像現在的小孩子那樣天天穿新衣服,她們那時想都不敢想。她告訴記者,那時候女生都流行穿土花布,男生穿的卡和“公安藍”。洋布跟土花布比起來質量要差得多,顏色也只有純青色和純藍色,土花布的花色要多一些。三四毛錢一尺的土花布,做一套小孩子的衣服,布料錢加上工錢也要好幾塊。所以那時每逢過年都是她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只有過年才有機會穿上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