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店的經營者在進貨時會面臨各種困惑,諸如是該選自己喜好的服裝款式,堅持自己的品味,還是應該選擇更潮流化的商品?是聽從批發商某個款式好賣的建議,還是只挑選自己中意的花色?是在附近的批發市場進貨,還是到外地似乎更有名的市場上批發?這些問題,從開業之初便時刻考驗著店鋪的投資者們,他們仿佛鉆進了一個很大的迷宮,每個出口似乎都有希望,而每個出口又好像前途渺茫。
首次進貨的迷途
在進貨上,一個叫小于的客商,她第一次也栽了跟頭。她在第一次進貨前,對周圍的同行出售的貨品進行了仔細分析,發現他們的貨大多是從當地的外貿小廠和批發市場進的,為了顯示自己的商品跟他們不一樣,她就決定找一些更有特色的貨源。她在網上看到很多人對杭州的外貿服裝批發很推崇,于是在店鋪裝修期間舍近求遠,到杭州的九星、中星等批發市場進了貨。舟車勞頓、途中辛苦自不必說,她到了杭州后發現,很多批發商聽說她是從深圳來的,都用很奇怪的眼光看她。等她帶著1.5萬元的貨回到深圳,經營了一個多月之后,才慢慢發現原來這些商品在深圳的批發市場都有,而且批發價比她的進價低了一半。小于這才明白,自己是守著金山要飯吃,明明周圍有的是批發市場,卻被她自作聰明地忽略了。
服裝小店的經營狀況如何,跟商品的定位和進貨的眼光很有關系。要做好一家服裝店,除了要有良好的銷售方法外,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懂”進貨。這個“懂”字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不僅要知道進貨的地點、各批發市場的價格水平和面對的客戶群,還要了解小店針對客戶群的喜好、身材特點,更重要的是要會淘貨,要煉就一雙選貨的火眼金睛。
服裝進貨要適銷、適量,簡稱“雙適”,是經商者必須把握的關鍵一條。經營服裝,既要適銷,又要適量,但兩者很難掌握“準”。很多初次開店的投資者因為眼光不準,都在第一次進貨時吃過大虧,有人甚至笑稱:開服裝店的第一批貨都會積壓,所以最好第一批少進一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