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時尚、個性、大方、簡約服飾的人們,在服裝行業被稱為“咖啡文化消費圈”,而針
對他們的需求推出的服裝品牌,在國內漸成氣候。
“咖啡文化消費圈”年齡在20到40歲之間,屬于社會的生力軍,絕大部分為工薪族,他
們對時尚、潮流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對服裝的款式、顏色、價格、面料、服務依次敏感。他
們需要有品位、有個性、時尚而不另類、上檔次、價格又合理的服裝。
“咖啡文化”的時尚、前衛服裝,是我國起步最晚的一個服裝細分市場,目前除了杰克
·瓊斯、馬克華菲、ONLY、VERY-MODA等國際知名品牌在國內一些經濟發達城市開店外,國
內品牌只有卡賓、G.I等在業界小有名氣。隨著時間的推移,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群都
將逐漸轉入“咖啡文化消費圈”,使這個群體的基數急劇增加,“咖啡服飾”市場需求也將
越來越大。巨大的商機與潮流趨勢,引誘著眾多商家著力研究“咖啡文化消費圈”,就連經
營運動類服飾的龍頭企業安踏也投入巨資控股卡賓,欲分市場一杯羹。
正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咖啡服飾”的快速發展。據中國社
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廣東省名牌推進委員會副秘書長蔣建業介紹,我國一
些長期為國外品牌做貼牌生產的企業,從技術上講完全可以生產出與國外著名品牌的產品質
量不相上下的服裝,而其產品售價卻比國外同類產品便宜三分之一。出口業績下滑以及國家
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這些出口主導型企業轉向內銷市場提供了良機。這些企業借
鑒國外品牌的營銷手段,依據本民族文化和消費習慣形成自己獨特的流派,開始做大做強自
己的品牌,豐富了國內時尚服裝市場。
G.I母公司浩亨服裝以前一直以出口為主,據其總經理鄭健培介紹,長期以來浩亨為巴
黎服裝批發商提供產品,這些產品最后流入歐洲51個國家的時裝店,然而去年以來,來自巴
黎的訂單減少了三分之二,尤其是今年的國外訂單,簡直少之又少。
“我們已為歐洲中產階級、小資階層生產時尚男裝8年,擁有一流的時尚男裝開發與生
產能力。現在我們在大經濟環境的影響下,重新規劃企業發展戰略,將西方‘咖啡文化’與
中國的消費市場緊密結合,加大企業研發投入,全力發展國內市場。”鄭健培說。
當前全球性經濟衰退使國外名牌也不景氣,在國內銷量大減,這也為國內時尚“咖啡服
飾”異軍突起、創建品牌提供了好的機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秘書長楊紀朝表示,龐大的內
需市場是我國服裝產業很好的基礎,中國人對紡織品的需求任何其他國家都滿足不了,只有
靠中國自己。當前中國服飾通過提高科技含量,進行專業化生產,細化服裝分類,使質量上
水平,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一批自主品牌服裝將可能就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