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明:2010年榮獲“2010年度亞洲杰出青年時裝設計師”榮譽稱號,擔任中國時裝藝術委員會主任委員;2009榮獲第六屆中國(廣州)時尚風云人物稱號;2009年榮獲中國國際時裝周年度中國時尚大獎“最佳男裝設計師”稱號;2008年榮獲2008年度時尚先生評選“最具風尚設計師大獎”;2007年攜Cabbeen成為首個進入紐約時裝周的中國品牌設計師;現任廣州市卡賓服裝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設計總監。
人生起點 拳擊與賽車
楊紫明出生于石獅一個干部家庭,屬于“70后”。兩兄兩姐,排名老幺的他,是最不安分守己的一個。少年時代的楊紫明,對學習興趣索然,卻有無法抑制的運動細胞。中學時,他成為當地最輕量級的拳擊運動員,對于打最輕量級的楊紫明,重要的是擁有在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打完全場”的自豪感,無論怎樣,這都是戰勝自我的一種體現。
在打拳擊時,即使汗流浹背,渾身淤腫,楊紫明從中得到的享受,是他人無法理解的。高強度的沖擊對抗可以激起他更加旺盛的斗志,楊紫明喜歡拳擊,也正因為這樣他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堅持,還迷戀上了征服的快感。
在拳擊的成就感逐漸淡化之后,他將新的目標鎖定在賽車上。而恰恰是時刻與危險、刺激相伴的賽車,培養了楊紫明永不言敗的硬朗個性,連他寬敞簡潔的辦公室中黑黃兩色與不銹鋼底板的結合都不禁讓人想起公路交通漆。這個充滿征服欲望的男人喜歡一次、二次、三次……疾馳著拐過一個彎道!在他心中,一切的障礙,都足以令他產生征服的欲望,更催促他不停地前行。
石獅是中國最早的服裝生產基地,與香港相距不遠,是內地早期指引服裝流行的風向標之一。楊紫明從小在這樣的商業環境里成長,對時尚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時尚不能脫離商業的運作,只有被消費者認可的設計才有價值。
初生牛犢 進軍服裝業
20歲的時候,楊紫明對服裝生意蠢蠢欲動,并幻想有朝一日擁有自己的品牌。初生牛犢不怕虎,不知天高地厚的楊紫明開始了最初的商場經歷。
他發現給日本廠商做加工,資本可以得到迅速積累,還有機會看見國外最新的服裝設計,楊紫明便開始了與日本服裝商的合作。憑借著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精神,楊紫明的勤奮和踏實得到合作伙伴的信任,生意日漸起色。
一個只有幾十人的工廠,每天挑燈夜戰、加班加點的產出,又一次考驗著楊紫明蠢蠢欲動的心。賺錢是目的,卻不是夢想。楊紫明看著每月倍增的利潤,卻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這難道就是他未來的事業嗎?替人做嫁衣?楊紫明時常有一些狂妄的想法,有較勁的心態,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想法和心態,才成就今天的“卡賓先生”。
帶著所有資金,楊紫明義無反顧地到了香港——這個東方的時尚之都。也許,在這里一搏,那個遙不可及的夢,就近在咫尺了。他也毫不諱言“初到香港時,天天覺得自己的無知、渺小,壓力很大”。楊紫明在香港四處尋找機會,終于,他遇到了一位愿意與他合作,共創自有品牌的朋友。而對于時尚的定位,楊紫明從開始就非常明確——另類男裝。
完全沒有繪畫基礎、沒有接受過專業設計訓練的楊紫明,親手完成了第一張設計圖紙。他承認,自己無法像專業設計師那樣,繪制出生動的人物效果圖來。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利用多年服裝加工的經驗,楊紫明可以快速準確地畫出自己想要的圖紙,而且從制版、打樣,直到剪裁,他也能親自監督完成。這樣的實用設計,反而使他的想法得到充分實現。就這樣服裝品牌卡賓終于在香港誕生了,而楊紫明的夢想,不過才剛剛開始。
未來潮流 越來越“窄眾”
楊紫明的品牌在創立之初,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加之香港的服裝市場紛繁復雜,使得品牌知名度一直打不開。但是隨后,靠著優良的品質和信譽,以及回頭客的口碑相傳,一點一滴積累起來,品牌的知名度越傳越高。最輝煌時,他在香港開到八家店,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產品很暢銷,很多東南亞的主顧特別喜歡卡賓的作品。
正當公司一路高歌猛進之時,危機卻悄然來臨了。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受到突然而至的亞洲金融風暴襲擊,形勢之慘痛令楊紫明至今記憶猶新。他在人生中第一次嘗到了迷茫和無助的滋味。
“突然發現,所有人都不買東西了!就兩個月,公司的賬戶里沒有錢了,已經支付不起員工的工資和房租的費用。所有東南亞客戶的訂單都不提貨了。”楊紫明回憶道。對他來說,所有的原始積累和艱辛努力都沒了,剩下的是一堆沒人要的衣服。面對打擊,生性樂觀、崇尚挑戰的楊紫明,沒有太多時間去悲傷和沉淪。繼而,他毅然作了一個決定:撤出香港,轉戰廣州。
楊紫明初涉廣州顯得信心不足,在他看來,能把當時積壓的服裝賣掉、順利渡過難關就謝天謝地了。但沖進廣州時,他驚訝地發現,市場潛力很大,廣州人非常喜歡卡賓的服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積壓的服裝賣掉了。
得到這一筆現金之后,楊紫明加足馬力,全速發展,放飛自己,信馬由韁的快感使得他對自己未來的發展之路更具信心。他知道,已經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市場了。就這樣,他的產品在1997年進入了全國市場,并在廣州設立集管理、市場、營銷和設計于一體的總公司。
當時,他們的服裝風格非常妖艷,視覺沖擊力很強,更重要的是還有那個在上世紀90年代末被認為“很女性”的修身腰線的設計。然而在那個年代,這樣風格的服裝頗受爭議,不少人抱著懷疑的態度在觀望。這樣的一個品牌在當時自然被看做異類。但時尚圈就是這樣,越另類越受寵。從2004年參加中國國際時裝周開始,這一切得到證明。楊紫明的服裝在滿是“中國元素”的藝術設計中脫穎而出。
“我是服務大眾的,所有T臺上見到的衣服都能在我的品牌店里買到。”2009年,與楊紫明同臺演出的設計師郭培制造了一件重達50公斤的華服,在國內一時爭議四起。“她的東西我也很喜歡,覺得可以進博物館,但我不行,我是一個商業設計師。”
宣稱自己第一身份是藝術總監,更愛設計的楊紫明也主動去學EMBA,因為他深知自己身兼雙職。“我總鼓勵公司市場部的同事和設計師爭吵,但一般我會偏向設計師一邊多一些。”他說,“設計師有設計師的性格,商人有商人的思維,要經常MIX。商業總是看市場,而時尚要看趨勢。一個立足現實,一個具有前瞻性。”
“融合一幫性格相近的人,這樣就易形成一個氣場,塑造品牌就很容易了。”楊紫明也愛把經營企業表述為“創作”,“品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我覺得所有品牌的營銷定位的形容詞差不多,很多人把營銷定位混同于品牌定位,其實消費者可以是一個大群體里的所有人,但是品牌定位只能是其中的一個人。我塑造一個人,是這類人中的一個,他們都喜歡,那就行了。”
楊紫明表示,公司經營時,以中華文化樹百年品牌的方向不會改變,而品牌做國際化中國設計師品牌的道路也不會改變,因為自主原創品牌無疑是長遠趨勢。在他看來,未來的時尚服飾潮流只會越來越“窄眾”,而非越來越“大眾”,一個品牌被賦予靈魂的同時,就已經約束了它的受眾范圍,因為每個人的靈魂需求都是不同的。
顛覆時尚 就是創造時尚
經過不懈努力和艱苦打拼,楊紫明的企業漸漸駛上了快車道。從2002年開始,他一年一度地推出了規模宏大的品牌發布會。而真正成熟和引起巨大震撼的,是2002年4月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的“顛覆流行”時裝發布會。當時,在北京時尚界引起了一場巨大的沖擊和震撼,反響非常熱烈。這不僅是因為其場面恢宏,更是因為發布中的很多設計是非常大膽的,不對稱、拼貼、混搭女裝面料在男裝中間——這些手法很少有國內的男裝設計師敢用,但是楊紫明做到了。
“顛覆時尚,就是創造時尚!”在北京電影制片廠的張揚作秀,對楊紫明來說只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他說,“顛覆”就是“另類創新”,而“時尚”就是“引導潮流”。在楊紫明的心目中,力求使“卡賓”成為“具有國際青年時尚背景和設計文化的文化名牌”是實現個人人生理想和個人價值的終極目標。
2002年11月24日,是楊紫明的生日。這天,他收到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他在香港國際會展中心與前往香港招商引資的石獅市市長簽約,進駐寶蓋高科技園區興建大型生產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工程占地18畝,總投資超過2400萬元。事情不是偶然的,隨著公司發展壯大,重建大型生產基地早已提到楊紫明的議事日程。他看到當時的石獅打造中國服裝名城、中國休閑服裝生產基地的宏偉藍圖正日漸清晰,感覺興奮鼓舞。
對于楊紫明來說,200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卡賓2007/08秋冬系列作品在紐約時裝周的秀場上進行發布,這也標志著楊紫明帶領的團隊邁開了向國際進軍的步伐。真我、顛覆的風格并沒有因為去紐約而改變,在紐約的發布會跟以往的風格很接近,楊紫明并沒有特意為美國市場作更多的改變。他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作為自己設計時取之不盡的源泉。在遵循民族文化的同時,又結合潮流元素,將自己的風格融入國際化的潮流中,把自己的作品真實地在這個國際平臺上展現給大家。
楊紫明認為,中國本地設計師品牌要在世界時尚舞臺脫穎而出,首先要堅持原創,堅持本民族的文化,堅持自己的設計風格;其次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到國際時尚舞臺展現自己的作品,展現中國的設計,改變“中國=制造”這種狹隘的認識。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我們本土設計師也要重視自己的舞臺,因為一直在討論“中國崛起”的話題,這不是一個品牌能改變的,是需要所有的中國服裝品牌共同努力的。這個話題無論從市場容量,還是從時尚行業水平的發展方向來看,中國都是具備高潛力的。所以,他們將會一如既往地重視國內的每一場秀。
時尚顛覆者
泉商印象
時尚顛覆者
一個被媒體稱為“時尚顛覆者”的時裝設計師,非科班出身的他,在短短兩年之間,從一介白丁到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服裝設計師,他的經歷本身就充滿了傳奇色彩。
印象中的Mr.Cabbeen(卡賓先生——楊紫明),總是能看到他戴著一個顯眼的耳釘、打理著時下流行的發型,棱角分明的臉部線條、中等精干的身形,受采訪時身穿著一件有國旗標志的POLO衫,據說是出于公益設計的導演服,整體看來他更像是流行歌手又或者是時尚雜志的編輯。
看著他遞過來的透明牛油紙卡片,上面寫著董事長兼藝術總監,如同名片顯示的那樣,如今他的名字也已和卡賓這一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品牌,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楊紫明,一個設計出讓人目眩神迷男裝的男人,一個擁有離奇經歷的超齡大男孩。
采訪中他提到自己最鐘愛的兩種運動,賽車和拳擊。“作為一名賽車手,賽道是我的舞臺;作為一名拳擊手,拳擊臺是我的舞臺;而作為一名設計師,T臺就是我的舞臺,我很樂意也很興奮站在這樣的舞臺上展現自己。”楊紫明如是說。無論是賽車場上的分秒必爭、毫不懈怠,還是拳擊臺上的準確判斷、迅速出擊,都充滿了緊張、刺激與挑戰,這正如他現在所從事的職業。
將西方流行風尚引入古老東方,形成東方人能夠接受的東方時尚,讓東方人真正接受西方流行風尚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工作中,他必須隨時了解世界流行界的動向,就像在賽車場上或在拳擊臺上,只要有0.1秒的遲疑,后果將不堪設想。在引入西方流行元素的同時保持原創風格也不可或缺,把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元素結合起來,使它們既對立又統一,既沖突又協調,這又是一項挑戰。
楊紫明最核心的設計理念是“顛覆時尚就是創造時尚”。很多設計師都說自己設計服裝的靈感來源于生活。楊紫明卻說:“我的靈感來源于享受生活。”生活中的楊紫明喜歡旅游,感受各地的風土人情,觀察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內心活動。“知道了他們需要什么,想表達什么,靈感自然也就隨之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