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院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設計學院策劃組織的“1949年以后的中國時尚”在中國國慶日10月1日于明尼蘇達大學Goldstein設計博物館隆重開幕。展覽期間,中國時尚研討會
(Chinese Fashion Syposium)于10月2日至3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舉行。設計師吳海燕、劉燦明以及東華大學包銘新教授、卞向陽教授應邀分別進行了關于中國時尚的主題演講。
包銘新教授以“漢服運動”為題講述了漢服的前世今生,他以生動的語言和淵博的知識剖析了漢服的起源、沿革和現狀,勾畫出清晰的漢服發展脈絡和設計元素組合,描繪了漢服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教授并仔細解答了與會者問題,在現場引起強烈的反響。
吳海燕教授以中國自主品牌“東方國”為例,講述了“中國文化活化當下的實質性思考”,令人切身感受到中國傳統在當代設計中的蓬勃活力。同時,她也對中國風的服飾做了比較系統的分析與總結,生動闡釋了中國文化與中國精神在當代服飾設計中的融合與體現,并與到會者進行了現場互動交流。
卞向陽教授講述了國際品牌在中國的競爭和發展,他以直觀的圖表和具體的案例,從國際品牌在中國的類型分布、經營模式和設計、產品、銷售、品牌形象以及面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就國際奢侈品在中國的發展策略與營銷手段等和與會者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劉燦明針對現當代中國的服裝設計風格做了總結與拓展,并以其親身的設計和經營感受,對他主創的紫葛(ZIGE)和CM·Loose品牌進行了介紹,并與到會者進行了現場互動。吳海燕教授和劉燦明還應邀在研究后對于明尼蘇達大學的學生設計進行專門指導,并在次日就所指導的設計作品進行了點評。
“中國時尚研討會”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明尼蘇達大學中國中心主任張永維主任到現場致辭,該校設計學院院長Tomas Fisher教授、著名服裝學者Eicher教授和Delong教授等始終與會并參與討論。部分明大師生和東華大學服裝學院研究生也出席了會議。
“1949年以后的中國時尚”展由明尼蘇達大學吳絹絹博士、Delong教授和東華大學服裝學院包銘新教授共同策劃,本院藝術設計理論部的師生共同參與,展示將一直延續到2011年1月17日。
1949年以后,中國文化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尤其體現在中國時尚的演變中。本次展覽以實物展示為主,內容分為3個部分:以民國時期的服裝作為整個展覽的鋪墊;1949年至1977年的服裝以及1978年至今的4位中國設計師的作品。
作為展覽的主要內容,中國設計師吳海燕、王一揚、劉燦明和張達各自拿出了自己的力作。吳海燕在中國經營WHY DESIGN公司,她的作品曾在世界多個首都城市展演,包括巴黎、紐約和東京。王一揚的設計線有兩條,ZUCZUG和CHA GANG。ZUCZUG在中國已開了40多家店。劉燦明是ZIGE和CM·Loose品牌的首席設計師,他的作品近期已在芝加哥和韓國展出。張達是女裝品牌BOUNDLESS的設計師,他的作品已在世界范圍內進行過展演。
當地時間10月1日晚,展覽開幕式在明尼蘇達大學Auditorium演講廳內,隆重舉行,東華大學包銘新教授、卞向陽教授以及設計師吳海燕、劉燦明等應邀參加。明大設計學院院長Tomas Fisher、校董教授Joanne B·Eicher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包銘新教授介紹了4位設計師的成就和基本情況。
在展覽期間,中國訪問團隊多次與Fisher院長和設計、建筑與服裝系主任Beck Yust博士等人就雙方的合作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展覽開幕之前,Tomas Fisher院長于9月23日造訪東華大學,并與東華大學服裝及藝術學院院長李珂玲就合作事宜進行了熱烈的會談。大家都期待以本次展覽為成功的開始,將來就研究、教育等方面進行更多的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