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中旬,日本時裝設計大師川久保玲推出名為“Blackshop”(中譯名“黑店”)的新限時店,并推出一系列名為“Black”的限時款式,以紀念個人40年的品牌成長歷程。從剛出道時的“黑衣怪人”到現(xiàn)今的先鋒設計大師,66歲的川久保玲依然以高傲的姿態(tài),述說著她另類的黑,另類的冷,另類的深奧。難以模仿的獨創(chuàng)性當然是她獲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她之所以具有已經(jīng)超越服裝本身的引領時尚生活的號召力,還在于在過去的40年中,她總有一種超前思考的緊迫感。有評論者笑言,川久保玲代表了一種“前衛(wèi)”的時尚產物與“犯賤”的時尚心態(tài);而她自己則說:我的裙子就是一把利劍,并且隨時準備開戰(zhàn)。
上海是川久保玲粉絲的一大聚集地之一。即使在去年年底金融危機的陰影之下,當平價時裝連鎖店H&M推出與川久保玲合作的秋冬限量系列時,還是在全世界引起了年末最盛況空前的搶購狂潮。其中,上海更是以10分鐘搶購一空的“光速”,成為H&M此次全球銷售競賽中的第一名。
“我要能用我的設計開戰(zhàn)”
川久保玲40年的時尚故事,要從1969年她在日本開辦自己的服裝店開始講起。1973年,她把品牌名稱定為法語的CommedesGarcons,中文意思是“像男孩一樣”。當時很多人會誤認為這個品牌名稱具有某種女權主義的內涵,事實上,這只是她從一首法國民謠中獲得的靈感。但這個名稱倒是直截了當?shù)卣f出了她所理解的流行與設計概念:獨創(chuàng)一格的前衛(wèi)形象,融合著東西方的理念。她的早期作品大多是一些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都市女性上班服,并無獨到之處,改變她的,是她的英籍丈夫亞德里安·卓菲(AdrianJoffe)祖國的朋克文化。
當時的英國經(jīng)濟低迷,但思想浪潮卻一波接著一波。出身低下的窮孩子們要想引人注目,沒有經(jīng)濟來源和社會地位,就只能在自己的身體發(fā)膚上大做文章。畫油彩、染發(fā)、紋身、穿洞打釘,繼而又以白粉面孔搭配復古的黑衣,展現(xiàn)新浪漫主義的街頭浪潮,表現(xiàn)對傳統(tǒng)社會體制的不滿。這一思潮給了川久保玲豐富的創(chuàng)意源泉,就在“黑色”還不能算是一種時裝的顏色、戲劇化尚停留在精雕細琢的時候,她率先大量啟用黑色,利用不對稱的時裝美學和垂墜細節(jié),用破爛剪裁出體現(xiàn)“窮風流、餓快活”的丐幫服,打破了女性時裝一貫的斯文得體,強烈沖擊了當時仍屬于有錢人的高級時裝領域。1981年,川久保玲在巴黎推出首個時裝展,以革新反叛的味道,滿足了貪新獵奇、期望與眾不同的歐美年輕一輩人的口味,大獲成功。1982年,她在巴黎開設精品時裝店,正式進入國際時尚圈。
川久保玲至今還記得當時創(chuàng)業(yè)的不易。“我從來沒有覺得我的設計作品和做一個女人有關。我不是一個女性主義者,我也從來對各種運動沒有興趣。我只是決定要開一家能夠以創(chuàng)意為主的公司,用我的設計作為一把利劍,當我想要開戰(zhàn)的時候,我能用我的設計開戰(zhàn)。”——40年之后,這把利劍已經(jīng)在時尚領域所向披靡,不變的還是川久保玲當年的戰(zhàn)斗精神。
《國際先驅論壇報》首席時尚評論人蘇茜·曼克斯(SuzyMenkes)是全球碩果僅存的勇于發(fā)言、敢對品牌設計師破口大罵的明星級“女魔頭”,她的一句話,精確地概括了川久保玲的40年:“川久保玲用黑色創(chuàng)造了時尚界一種反叛的吶喊,而創(chuàng)造的精髓,就在于好奇以及文化的覺悟。”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受朋克文化的影響,川久保玲的時裝設計會是另外一個怎樣的走向。
緊抓“犯賤”的時尚心態(tài)
川久保玲對自己的設計有更形象的評論:“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點是信息,縱觀我的設計、我的產品系列以及我的草圖,或者是我和藝術家、攝影師的合作,都像是要講一個故事。如果沒有信息,什么都是死的,信息量讓作品深刻。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可能更適合做記者,而不是一個藝術家。”
川久保玲最終還是沒做記者,但她像最好的時尚記者一樣,牢牢把握住了人們——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在面對時尚時的微妙心態(tài):你要努力取悅他們,他們就鄙視你;你要自說自話我行我素,他們就追隨你。這種被戲稱為“犯賤”的心理,事實證明是屢試不爽的。
從創(chuàng)業(yè)開始,川久保玲就花費很大精力投入到視覺設計、廣告和店面裝潢的領域,她相信,所有這些領域其實是一個視野下的不同部分。川久保玲在東京的Aoyama店,裝飾有藍點的玻璃斜屋頂非常著名,這是她和另一建筑師共同的杰作。之后她在世界各地的專賣店,都延續(xù)了這一特別的創(chuàng)意。這些店面裝潢的費用歸根結底都是消費者買單的,但面對玲瓏剔透的川久保玲專賣店,以及那些根本不合乎正常比例、必須按照指示說明才能正確穿戴起來的品牌時裝,人們還是樂此不疲地地奉獻著自己的熱情和金錢。
除了專賣店,有趣的限時商店絕對是最具有川久保玲特色的設計。在營銷界鼎鼎大名的“限時銷售”概念,就來自于川久保玲“游擊店”。這類店鋪有如下幾條原則:首先,尚未開始,便早早地預設結束時間。它只希望在一個短暫期限內以某種形式出現(xiàn)在某個地方,下一次就是另一種狀態(tài),期限通常為1年;其次,地點不為人知,神秘性是樂趣所在。地點必須遠離傳統(tǒng)商業(yè)街鋪,必須隱蔽到眾人在聽到風聲后拿著地址在城中尋找,這樣才是完整的反商業(yè)化批量生產;第三,過期不候,讓人忍不住想去看看它每次都有什么不同的隱秘樂趣可供挖掘。遇到了,就抓住了;錯過了,它便如像泡沫一樣消失在空氣中。
動輒數(shù)萬元人民幣的品牌服裝,卻必須用一種曲折的方式才能買到,這種“花你的錢,逗你玩”的大牌游戲,吸引得眾多“時裝精”們趨之若鶩,資深的日本粉絲甚至可以通過販賣此類“信息”小賺一筆。或者說,“犯賤”往往是“時裝精”們的通病,有折磨才有樂趣,才有種自己知道了一件秘密的“竊喜”。
從數(shù)萬元到數(shù)百元一網(wǎng)打盡
毋庸置疑,川久保玲并不是一個鉆牛角尖的設計者,更是一位深諳經(jīng)營之道的生意人,“強強合作”,或者說是“跨界”,是她非常愿意嘗試的事情。上至數(shù)萬計的頂尖名牌LV,下至數(shù)百計的平民品牌H&M,都留下了川久保玲的精彩手筆。
去年,LV慶祝進入日本30周年,在川久保玲位于青山的專賣店中開出一個LV專區(qū),展示了她為LV專門設計的六款包包。川久保玲的營銷模式再次上演:該系列只接受到場預訂,只在此專賣店中銷售,不接受電話和網(wǎng)絡預訂。
不過,精明和前衛(wèi)如川久保玲,不會無視近年來低成本時裝的發(fā)展趨勢。早從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jīng)濟衰退開始,不少日本時裝公司出于謹慎考慮,開始生產低成本時裝。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日本時尚失去了原有的影響力,恰恰相反,特殊的商業(yè)環(huán)境造就了日本獨樹一幟的“街頭時尚”(streetfashion),這種街頭風格不僅在日本,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有擁躉。即使是川久保玲等設計大師們,也開始從街頭風格中獲取靈感。而在歐美,以ZARA、H&M、Gap、C&A為代表的品牌領導了時尚圈的平價力量,并稱為“四大平價時尚品牌殺手”。英國《衛(wèi)報》曾經(jīng)稱這些“時裝品牌店”為“Mc-Fashion”(快時尚),前綴Mc取自Mc-Donald’s,意為擁有麥當勞式的快速。這些品牌的特點就是:更新更快、價格低、貨品豐富、店面大而舒適。能買得起CommedesGarcons正品的消費者畢竟是有限的,所以,當H&M向川久保玲伸出橄欖枝時,她愉快地答應了。
川久保玲為H&M設計的時裝,融合了日本的街頭風格和她個人多年來喜愛的圓點圖案襯衫、散褶短裙以及不對稱外套,這些產品都受到粉絲們的追捧,也讓川久保玲顯得“親民”了許多。畢竟,要買一件CommedesGarcons要上萬元,但她設計的一件H&M,幾百塊錢就能搞定。川久保玲自己也表示:“如今的我們置身在一個金錢至上的世界,我們已喪失了部分的獨立和創(chuàng)新,價值觀定位于:簡單易行則靈。”很多人擔心此舉會不會減少CommedesGarcons的客戶,但川久保玲則認為:“更多的新顧客將通過H&M認識CommedesGarcons,這對我而言很有吸引力。”
“每位女性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并自我滿足”
川久保玲很少把自己作品中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前衛(wèi)設計用到自己身上,出現(xiàn)在公眾面前時,她總是留著刻板的劉海,一身簡單的黑衣,以及各式平根鞋。按照她的說法:“黑色是舒服的、力量的和富于表情的。我總是對擁有黑色感到很舒服。”也是從她開始,黑色成女時尚女性的不二之選。
作為女性,川久保玲不認為穿得美是女人唯一的出路,歷年來,她都是以重厚硬、中性條紋的布料,配合不對稱剪裁、漏洞與拼貼,而這種服裝通常都是忽略體型的。還有,以往時裝中見不得人的明顯縫線、內外翻轉襯里、闊而長的褲襠、歪到一邊的拉鏈,在她的設計反而成了某種意猶未盡的不修邊幅。有趣的是,在如此男性化的審美標準中,她依然固執(zhí)地保留了非常女性化甚至優(yōu)質的粉紅、桃紅、閃亮的碎片,以及各種圓點的圖案。
就算是與主流的女性文化相接,川久保玲也會完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2005年,川久保玲推出了一場名為“破碎新娘”(BrokenBride),T臺上涂著厚厚的白粉、兩腮成黑色、宛如“僵尸新娘”的模特造型令人目瞪口呆,很多人都說這樣的新娘裝束非嚇死新郎不可。川久保玲自己解釋說:“這不僅僅是一場有關婚禮的秀,雖然從字面上你可以這么理解。但是,去破壞傳統(tǒng)婚紗的規(guī)則,需要完全越過婚紗這個概念。我想要傳遞的深層含義是:就算是婚禮,也未必一定是快樂的。”
作為女性,川久保玲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遮蓋在高級時裝和流行外衣之外的許多東西,在她破破爛爛的布片背后,蘊藏著一種對自己的再認識。按照川久保玲的說法:“我的目標是每一位女性能夠有自己的生活并自我滿足。女人不用為了取悅男人而裝扮得性感,強調她們的身段,然后從男人的滿意中確定自我的幸福,而是用她們自己的思想去吸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