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眼中的60年服飾時尚變遷
主持人:值此建國60年之際,主持人推出了大型專題,60年生活的印記,這60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時尚產業這方面,今天我們特別請到幾位專家跟我們聊一下時尚。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的副主席蘇葆燕老師,著名的設計師郭培,白領品牌的設計師付奎老師。
主持人:不知道三位老師怎么看服裝品牌的變化,如果用一句話來說這60年變化比較大的跡象,您幾位從哪角度說,是顏色、款式、面料,請蘇老師先說一下。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的副主席蘇葆燕
蘇葆燕:服裝的三大要素:色彩、面料跟款型,在這60年當中都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化,從原來的單一到現在的非常豐富。
郭培:我覺得這60年應該說從人們只懂得穿衣到會穿衣,最除一個服裝的概念得到現在發展到了真正的時裝,這個是翻天覆地的。
主持人:兩個詞,一個是服裝,一個是時裝,完全不同。
付奎:我覺得可能是思想解放,在60、70年代,大家不知道什么是時裝,不知道怎么穿著,改革開放30年以來,大家已經基本上跟國際接軌了,在大的環境下,我們也非常時尚了。
主持人:的確是這樣,從付老師今天的裝扮就可以看出時裝行業的變遷。兩位老師評價一下今天付老師的裝扮。
著名設計師郭培
郭培:這個領帶。從領帶可以看出,以前難以想象,男士戴這么鉆石的領帶。不能想象,男士可以戴這么漂亮的領帶。
主持人:這應該是跟國際接軌的吧。
蘇葆燕:個性化的。
主持人:付老師自我評價一下?
白領品牌資深設計師付奎
付奎:作為設計師來說我不是特別夸張,我是比較內斂的,雖然內斂但也要有自己的風格,這個施華洛水鉆一直是現在流行的風向,所以我在上面加了裝飾。
主持人:施華洛大家都覺得是女性專署的品牌,男士也應該是共有的。蘇老師入行22年了,您肯定非常有發言權,您最早入行前,覺得這個行業怎么樣啊,有年景有前途嗎?
設計師回憶與自己共同成長起來的時尚
蘇葆燕:剛開始從服裝行業到時裝行業的發展,剛才郭培老師已經說了,是一個非常大的變遷。在當年因為我當時進入這個領域是負責國際交流方面的,接觸到許多國際時尚的名詞,翻不出來,我們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服裝、成衣、時裝之類的單詞不知道內涵跟外延到什么程度。當時加工業剛剛興起,還是成衣化的進程當中,談時裝和時尚當時有很多遐想,從國外能看到一些片斷,但是到我們這里距離非常遠,現在我們剛才付奎也說了,我們現在基本上跟國際接軌。
主持人:我們原來從一些影像資料看到,老輩人穿的綠軍裝,或者是藏藍色的,無論是年輕、年老都是一樣的,從看到一個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我覺得是不是服裝有了一些色彩的跳躍和變化?
郭培:我是82年學習這個專業,改革開放有30年,我們時尚28年,從頭到尾我是經歷了,那時候服裝的變化,我學服裝設計,那時候鄰居都不能理解,服裝還需要設計,你學裁縫就可以了。我也不能解釋,那時候在我也不能把裁縫和時尚說的很清楚。到現在不光是時裝,高級時裝,高級成衣的差異,所有的老百姓都能說明白。
主持人:包括三位老師都特別有成就感,剛入行的時候,這個行業是低迷的,不被人看好的,但是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變化是巨大,而且幾位應該很有成就感,因為是你裝扮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郭培:那時候覺得父母穿衣服,藍色、灰色都很少,就是軍綠色,還有一寫白布的襯衫,我們小時候過節穿紅色。我小時候記得粉顏色,我姥姥不允許我穿。在我很小的印象中,上幼兒園,不讓穿黃色和粉色,只能穿大紅色,覺得那個很有資產階級思想。我上小學的時候總是被批判,總是讓我媽媽,管管這個女兒,太愛漂亮了。
蘇葆燕:顏色是粉彩色就變成資產階級思想,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喇叭褲是不良青年的代稱。
郭培:我穿牛仔褲,記憶中有這個結了,我爸爸說你要穿這么瘦的褲子不就不認你,我到現在都不穿,我父親是***員,不允許不穿包的很瘦的褲子。
主持人:付老師小的時候有沒有人管你?
付奎:我受我母親影響很大,很多東西都是自己做,包括我們小時候的衣服都是她做的,當時也是80年代初,穿衣服不完全是藍綠色,還有其他顏色的,米色、黑色。
主持人:您走上這個行業受了母親很深的影響?
付奎:應該是,很小喜歡腳踩縫紉機。
從品牌到高級定制的發展
主持人:您覺得現在是變化太大了,您現在是專署白領品牌的,跟以前的服裝設計不一樣,那個概念大一些,現在是更細化了?
付奎:白領品牌是大的品牌,我們下面還有三個二線品牌。有金領是定制的,跟蘇老師說說得那樣。
蘇葆燕:我們當時碰到法文里面不知道怎么翻譯,只能翻譯成高級時裝,跟裁縫沒有什么區別,一件衣服,法國人說至少要8萬法郎,15萬人民幣以上的。貴的話甚至幾十萬,100萬人民幣。要說那種定制的那時候也不會翻,也不敢翻,我們就統稱為高級時裝。
郭培:這個肯定不是我們的裁縫,又不知道怎么定位。高級時裝出現在中國10年都不到,我慢慢被接受,認同高級時裝才是5、6年的時間。我做設計師20多年,我做高級時裝被認可,接受郭培你做的衣服,可以稱之為高級定制,也就5、6年的時間。
蘇葆燕:從高級時裝到高級定制這個概念的回歸,郭培在這里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主持人:郭老師來講一講。
郭培:經歷了,那時候經歷的很早,上學的時候,裁縫和設計覺得不一樣,又說不清,畢業以后,做設計師,慢慢從一個品牌設計師做定制設計師,覺得自己做的衣服就應該那種不是一般裁縫的,但是我也說不出來這個叫高級時裝。
主持人:國人是不接受的。
郭培:公司最早有14年了,公司剛開的時候,我做一件衣服,很多人問我,憑什么做一件衣服比買的貴。
主持人:平時的想法,我買不了挺貴了,找一個人剪一剪,應該就是成本價就應該便宜。
郭培:實際上完全不一樣,這個就是裁縫和高級定制的差別。蘇老師一直是接觸法語,法國時裝的一些文化,那時候她就覺得詞語之間的差別,我們認為是本質之間的差別,都說不清。
主持人:他們什么時候出現高級定制的?
蘇葆燕:真正高級定制這個概念的形成他們是在一八五幾您的時候,在法國地三帝國時代。
主持人:他們領先我們很多。
郭培:現在不是,現在包括我做的高級時裝,包括法國人看了,都覺得驚訝,無論從工藝、剪裁,還有使用的材料,我們各方面都達得到高級時裝的要求。他們有上百年了,我們才有這么幾年。
蘇葆燕:我們前十年基本上是加工業的形成,真正談到時裝業,90年代初才是概念的萌芽。那時候什么叫品牌,只是從商標開始,有一個名字開始就叫品牌。真正懂得品牌的概念,還是90年代中期以后。
主持人:付老師您做品牌過程中遇到了什么?
付奎:白領是90年代成立的,到現在15年。
主持人:那時候我們更好涌現很多自主品牌。
付奎:那時候有很多品牌,但是慢慢的重新洗牌,留下來的不多。白領非常的有幸,一直到現在。我們做了一點事情把中國的服裝從普通意義上比較廉價的服裝概念提升,現在應該叫高級成衣。
主持人:我們又有一個新詞,高級成衣,高級成衣和高級定制又不是一個概念?
郭培:還是有本質差別的。
蘇葆燕:高級定制是針對一個消費群,量身定制。高級成衣還是有小批量,多品種。
設計師對復古風潮的專業解析
主持人:真的是發展很快,我們真不敢回首,過去的蝙蝠杉,還有喇叭褲。我知道現在有復古,以前流行的拿到現在。
郭培:風格復古,并不是那時候的衣服拿來就能穿,無論那時候拿過來的衣服,剪裁各個方面都有不同。
蘇葆燕:尤其是材料方面有很大的變化。
主持人:我們還是注入了新時代不同的元素在里面。
郭培:它的流行像螺旋形,雖然回到了這個點上,可是高度不一樣。所以它流行永遠不可能重疊在那里。
主持人:我知道了,是螺旋式上升。多久會螺旋一次?
蘇葆燕:這不是一個規則了,是跟社會大的經濟、文化,包括藝術甚至有些時候是一步很有影響力的電影都會影響流行復古。現在這個年代,我們說復古,不是單一年代的復古,50年代,60年代都是交叉進行的。螺旋的圈不是規則的,可以有大有小的這種。
郭培:以前我們的流行速度慢一點,現在的速度越來越快,轉一圈速度很快,也可能就是一季,所謂的一季就是半年,一下子就轉回到另外一個。
時尚無定律適合自己最重要
主持人:下面一個問題,我代表各位網友請教一下幾位老師,服裝肯定是來判斷一個人時尚與否的主要標準,我們怎么樣通過自己的穿身打扮把自己變得時尚?
蘇葆燕:每個人把自己的風格有不同的界定,有的人想弄成經典型的,有些人愿意弄成時尚先鋒型的,每個人根據自己的特點和態度。
主持人:一看我就不是時尚的人。這個問題問的太大。
郭培:這個不是大,這個問題我們在90年代解釋,80年代解釋不一樣,可能在90年代解釋是包裝,把你打扮成淑女,還是時尚前衛的女性,是外在的包裝,現在來解釋這個詞,應該講是真正的融合,我們那時候講個性,講內在的,外在的東西,好象不是完全一致的,現在講時尚是一種態度,如果你從外在的東西判斷一個女孩子,或者是女性是否時尚,她的態度,穿衣服的選擇是自己的態度,她給自己的定位和內在的追求,現在不同了,有高度了,這個態度每個人理解不一樣。這么講,空間大一點,每個人想法不一樣。我的穿衣風格是不的態度,可能對我的生活、工作的要求就是我外在的東西能表現出來。現在不是90年代所謂談的包裝,包裝是從外在慢慢希望它影響到內在,也希望調發內在,氣質、個性,從內在聯系到外在。現在已經不是那么,這個詞很少人那么講了。
主持人:衣穿人,人穿衣。
郭培:90年代還是有這關系,現在的關系完全是一體的,而且個性化已經不用再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想法。不管多么普通,年齡多么小,或者是年齡有多么大,都已經有個性了,已經有追求了,已經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態度。
主持人:付奎老師對這個觀點怎么看?
付奎:時尚現在更細化一些了,你自己的風格,你的目的,還有你著穿的場合,還有什么,這個考慮在內穿的更得體一些,在得體的范圍之內有自己的個性,可能會給人感覺時尚一些。
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品牌必將影響世界
主持人:服裝只是時尚的一個元素,還有好多的一些內涵要融合在里面,包括剛才郭老師說的很重要的氣質,能不能駕馭,一件衣服很漂亮,您穿上和其他人穿上是不一樣的風格,我們這幾十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蘇老師您這幾年工作是不是跟國際接軌的工作多一些,交流多一些?
蘇葆燕:我負責國際交流和培訓。
主持人:現在中國的服裝品牌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
蘇葆燕:我們的品牌要為我們自己13億人服務,我們自己的市場和消費人群占世界市場三分之一,歐洲一個國家,比如說法國設計師,一出來就考慮國際和國內的市場,法國人口只有6千多萬,我們是他22倍,中國市場也成為國際市場一部分,所以我們這里,我們的品牌首先服務好我們自己的消費群,我們自己的市場就已經服務好了國際市場的五分之一。
在滿足自己的市場之后,在有余力的情況下走向國際市場,這樣更客觀一些。在這些年來,我們的設計師也有一些場次走出去,像江南布衣,現在在俄羅斯、東京、東南亞都開了店,反響也不錯。所以我們這些設計師品牌,也有一些工業品牌也開始走向東歐市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是我們像歐洲,法國、意大利這種傳統,從高級定制,從奢華成衣,一步一步從做二線三線品牌這種路子不一樣。我們的產業基礎從加工業開始,我們從低往高走,我們從高級定制一下子輻射全世界的話,我們的文化基礎跟他們的文化基礎是不相等的。總得來說,他們是從高往低來輻射,我們是從低往高去提升,這兩個越來越接近,我們產業跟國際接軌水平越來越接近。
主持人:這應該是真正的接軌,不是我們去追人家。
蘇葆燕:結合我們的國情,結合我們自己的消費者。
主持人:下面我們問一下郭老師,服裝的趨勢,包括女明星,她們出席派對,是選擇大品牌,還是高級定制?
郭培:以前穿品牌是體現自己的本位,或者說體現自己各方面的定位,現在不是了,尤其這兩年的變化,大家就怕撞車。我穿一個國際頂級品牌,這個品牌很容易顯現出,我們看到廣告,很多模特穿出的效果和我的差距,或者說這個是哪年流行的,她有很多的顧慮,所以說選擇不同了,態度也不同了。現在她們選擇高級定制得多,所以為什么在國內高級定制市場形成了,也是因為這些明星的需求,除了她們以外,還有很多普通人的需求,他們想體現自我,個人的一種要求。
主持人:付老師,這些定制的服裝當中,是不是會融入中國風這個概念,也流行樂大紅色、繡花,包括旗袍在世界流行趨勢的一些體現。
付奎:我覺得中國元素從去年再往前一點,整個中國風吹遍了世界,到現在還是延續,我們也有定制的品牌。也是很多女明星或者是高端顧客就要求這個東西既要有個性,也要能體現一些民族的感覺。
主持人:接下來的時間,我特別想讓付奎老師介紹一下,您是白領的服裝定制,給我們說一下,正裝它的變遷,我也看到蘇老師給我們提供的照片。這個是95年拍的,還是格子的,現在好多是純色多一些。蘇老師特意拿過來的。
郭培:那個時候格子還是最時髦的。那時候大家都穿素色的。因為我也做品牌,天馬,也是國內比較著名的品牌,那時候我們都是彩色西服是最流行的,藍色、粉色,包括白色,白領,其實最早的成功是顏色選擇,沒有人敢穿白色,白色第一生產白色面料少,愛臟,還有這個顏色穿出去太扎了。
主持人:是嗎?
郭培:是,90年代初期,那時候白領的成功最早的成功是生產白色羊絨大衣,后來是白色西服。你看一個顏色的選定能帶動一個流行。像你說的紅裙子,我記得最早是黃裙子,我畢業是86年,我覺得跟黃蜂一樣。
主持人:那時候是不是感覺街上有顏色了。
郭培:一個新鮮的顏色。我自己學服裝設計,心里忍不住一種隨風,真的很喜歡,不是你穿什么我穿什么,看你穿的漂亮,不會想到我們兩個撞車會有什么,不像現在,不強調個性,大家追求共識,你穿什么我一定要穿什么,都買一樣的。
主持人:意識都變化了,原來是追求共性,現在是追求個性。
付奎:我們今天有一組產品,春夏產品跟這個非常接近,而且銷售的非常好。
主持人:復古了。
郭培:這個格子是復古的流行。
蘇葆燕:90年代中期,因為我們的品牌剛剛起來,就是說品牌意識剛剛覺醒,但是非常崇尚歐洲的方式,西服代表了一定意義上成衣業的興起。到了97年以后,97年香港回歸,我們反思時裝要運用一些我們自己民族的因素。98年我們就專門選了一些中國元素的旗袍。
主持人:這個是景泰藍?
蘇葆燕:這個是藍花布做的旗袍。
主持人:看著這一張張照片,可以看出服裝的變遷。節目最后,我們請三位老師展望一下你們所從事的行業,未來我們的服裝行業會是什么樣子?
蘇葆燕:我們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推出我們自己的國際品牌,我們自己的國際知名設計師。
主持人:中國大牌,我們自己的人,我們自己的服裝。
郭培:而且我覺得這個時間會很短,可能是三五年,中國的高級時裝會出現在國際舞臺上。
付奎:作為服裝基礎的產業還是在成衣上面,再過些年,中國的成衣產業會走在世界的前面。
主持人:付老師說說的太好了,蘇老師開了一個頭,兩位老師不停的加定語、加狀語,總而言之,我們的服裝品牌會走向世界,我們的設計師也會是世界上知名的設計師,頂級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