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的尼諾·切瑞蒂在上海雍福會的園子里散步,深秋的屋檐與黃葉、中式老家具和清涼的空氣都讓他感到舒適。20歲就投身其中的服裝品牌Cerruti 1881在如今時裝市場的地位,和他在時裝界的地位一樣水漲船高,當年師從他的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和受他提攜的Narciso Rodriguez、Peter Speliopoulos、Veronique Nichanian等設計師,也都成了宗師類的人物。而尼諾·切瑞蒂此次來上海,是為慶祝Cerruti 1881在中國開設第100家專門店,他要和朋友、員工一起在派對上把酒言歡,也準備和幾位年輕的中國服裝設計師坐下來好好聊聊。
尼諾·切瑞蒂從袋中取出一張紙條,念出幾位即將見面的設計師的名字,其中包括邱昊和Uma Wang。“他們的服裝使用了Cerruti的面料,和他們交流這個一定很有趣。”在他看來,面料是優質服裝的基礎,尤其現今的男裝世界,對于面料的質素、新功能的研發和不休探索已成為最主要趨勢。看看尼諾·切瑞蒂的樣子就知道了,精良面料如何幫助一個男人在舉手投足間散發“頭面人物”的精氣神——西服,看似挺括合身,質感卻是慵懶地“松弛”著的;襯衫、西褲的色調在日光下顯出暖意,與胸前掛下的眼鏡、擱在身側的手杖、頭頂的銀發之間似有呼應。他的手腕上戴著一塊卡西歐電子表,那是他的設計團隊送給他的禮物,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裝飾物。不過,他又從褲袋中掏出一塊皺巴巴的帶佛羅倫薩風情的印花手帕,稱手帕才是他“最喜愛的隨身之物”。
質樸而雅致,永遠不算搶眼,永遠力求舒適。而要一直保持舒適,似乎難度更大,因為舒適的背后,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尼諾·切瑞蒂經歷的男裝80年,風云變幻,他所堅持的東西卻從未改變。
第一財經日報:你怎么評價自己在男裝方面做出的改革?
尼諾·切瑞蒂:上世紀60年代的男裝非常莊重,許多設計師都有一些好的想法,但很難成為現實。我和Cerruti的革新性在于創意和行動力都是超前的。我一直保持的精致優雅的男裝風格,好似一種都市意大利男人的生活方式,和Fast Fashion是對立的。還有,在男裝成衣量產這方面,我想做到讓工廠成衣與設計創意很好地平衡,成衣做出來,不該被淹沒在平庸里,必須有個性、有風格。
日報:Cerruti 1881男裝給人的感覺是高品質但低調,不像其他一些品牌那么時尚和奢華,這種風格是你自己想要的嗎?
尼諾·切瑞蒂:我想要的設計風格是簡單、干凈、舒適,顏色也是清晰正統的,藍色就是藍色,米色就是米色,看上去也要舒適,可能每一季的更迭不會那么炫目。有些人的設計要修身,比如肩膀就會做得緊,但我只喜歡松而有型。要支撐這種舒適,面料非常重要。面料就像我的孩子,我要求它是最高品質的。
日報:說到面料,在男裝領域真是越來越受到重視,你怎么看?
尼諾·切瑞蒂:很多年以前,男裝,尤其是西裝,布料偏重,人們開始考慮把布料做輕,然后就越來越輕,一件西裝或夾克的面料甚至就像襯衫那么輕,現在人們又發現,太輕軟的面料做正裝其實不太好,于是又慢慢回頭,把面料加重一點兒,挺括一點,這是現在的趨勢。我們也在做這些事,有一個高科技研發面料的成果,用純天然和最纖細的纖維織成面料,再添入環保的成分混合制作。這種叫做Techno Earthy的面料很新鮮,剛剛研發出來,這個冬天就要投放市場,像Moncle等牌子已經對它有興趣了。它的伸縮性很強,便于人們輕松地穿著,不光適用于男裝,也適用于女裝。我們Cerruti的工廠在戰爭年代就給軍隊做功能性很強的制服,因此對這種運動感面料的制作很有技術實力,積累過很多經驗,現在加入很多高科技,對面料的研發更加前衛了。
日報:你經歷的男裝變革和趨勢有哪些?
尼諾·切瑞蒂:過去的男裝主流是為英國的紳士制作的,束縛和規矩很多,后來變得更自由,我覺得男裝很大的改變是越來越舒適,類型和功能也細化了,日常穿的、外出穿的、戶外的、運動的、正式場合的,也變得越來越休閑。現在我們的進步是把正式與休閑這兩種風格混合起來,半正式的衣服對如今的男人來說是大勢所趨,這個趨勢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材質方面,注重新科技的加入,變得更人性化,有更多可能性。
有趣的一點是,男裝的料子,女裝設計師很喜歡用。比如Bottega Veneta、Celine、Balenciaga等大牌女裝,很多料子都選自男裝。我剛賣了一些料子給這些品牌,面料的可能性得到了延展?,F在的女裝世界,本來用來做西裝的面料,她們不要,很女性化、很典型的女裝料子,她們也不喜歡。她們要居于中間的面料,要不那么飄逸服帖、略為挺括、很有型的料子以及運動感的料子。
日報:現在時尚界什么事會讓你覺得欣慰,什么事讓你覺得看不下去?
尼諾·切瑞蒂:讓我看不下去的是時尚界中有很多虛偽的人做出虛偽的舉動,還有那些毫無道理的高傲、很多沒什么才華的人設計的東西。當然,我也很欣慰地看到很多優秀的設計師在埋頭做事,在奮斗。我覺得是時尚和足球聯系著這個世界,讓不同的人聚在一起。時尚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是一種自我情感的訴諸方式,時尚應該是人們天生就熱愛的東西,它很感性,不至于讓人性化和個性化的東西被機器和工業等冰冷的東西取代。不過,有一些時尚公司一味想要賺錢,要做大市場,這樣很不好,你不能只關注生意,還必須保持獨特性和感性的風格。
日報:你欣賞哪些設計師?
尼諾·切瑞蒂:現在我喜歡Celine的女裝(Phoebe Philo任設計師),Bottega Veneta的男裝(Tomas Maier任設計師),Lanvin的設計很精彩(Alber Elbaz任設計師),還有Marni(設計師Consuelo Castiglioni自創品牌),規模不大,但設計很有趣,也很有才氣,以及川久保玲的徒弟渡邊淳彌(Junya Watanabe),他新設計的戶外男裝非常好看。
男裝領域現在的危險在于,太多的男裝是由只有女裝設計經驗的人來做的,男裝的合身和女裝的合身是兩個概念,他們對于男裝的合身、男士的需求不很清楚。還有,目前的設計師對面料的知識缺乏,他們設計衣服,但面料是別人幫他們挑的,是助手挑的,這一點我不喜歡,我覺得設計師不僅要懂設計形狀,也要設計質料?,F在,基本功很好、從頭到尾什么都很懂的設計師很少,人人都希望“快速時尚”,很短的時間里什么都要,只想走捷徑,一步登天。要知道,你們在雜志上看到美麗的人穿著美麗的衣服,以為這就是時尚,但這只是時尚成功的5%,95%在這些的背后。
日報:你喜歡什么樣的衣服?你對穿衣這件事怎么看?
尼諾·切瑞蒂:在設計的時候,我會一直問自己,我自己會不會喜歡?我在做什么?女人會不會喜歡?女人天生就會照鏡子尋答案,男人也應該學會照鏡子。沒有最好看的衣服,只有你自己喜歡穿的衣服。當然有些人穿衣服也挺令我揣摩的,比如歐洲人,金頭發、淡皮膚,他們涂曬傷妝太難看了,咖啡色衣服也不適合他們。日本人很有趣,他們能穿各種各樣夸張的衣服,甚至極端的衣服。在我看來,東方女性穿衣服很有優勢,因為她們的肢體語言很優美,舉手投足仿佛都有故事,她們不必介意自己的瘦小,我就覺得歐洲女人高大,反而笨拙,韻味少了很多。女性天生有肢體語言的優勢,男士天生沒有,男人如果注意體態和動作,就會大大增強自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