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達智的家族從北宋就在香港了,他個人卻屬于飄一代。一年9個月工作,3個月在路上。美國《國家地理》雜志選出的50個一生一定要去的地方,鄧達智就去了其中25個。他的一個時裝系列就叫“游山玩水”。
他是中國內地最熟悉的香港時裝設計師之一,他的美麗的晚裝充滿中國元素。他是香港傳媒請教得最多的點評名士淑女穿著的最佳時裝形象顧問,他寫時裝專欄,宣揚時裝文化,甚至于2000年11月加盟陽光衛(wèi)視的65集《發(fā)現(xiàn)中國》欄目主持。
他比明星更懂得穿著,比女人更了解女人。他是“香港制造”。他的英文名叫William Tang。他的品牌包括“William Tang”、“Wby William Tang”及“W10”,其產(chǎn)品系列專注女士及男士服裝設計,特別是針織及萊卡針織等,在香港、日本、馬來西亞、美國及歐洲均有銷售。
鄧達智的“中國元素”是從小穿出來的。小時候穿絲綢的唐裝,冬天穿長棉袍。就像小地主的樣子,過春節(jié)的時候戴瓜皮帽。
1997年,鄧達智開了一個“人氣五十年”,回顧香港50年來服裝發(fā)展。之后又通過一百位人物來反映香港一百年時裝文化,孫中山、貝聿銘、張愛玲、蕭芳芳、陳寶珠等等。他一直都說:香港的根,共同點就是“中國元素”。“中國元素”很多時候就是從面料方面、剪裁方面,就是色彩方面也有一種,很難說只有一種,中國服裝也不只是個單元,也是很豐富的。所以很多方面可以拿出來說那個是中國服裝,它肯定有一種中國的味道在里面。
在香港上完初中,就去了加拿大讀書,后來又去英國學時裝設計,鄧達智中文不是很好,甚至說廣東話都不得不夾雜點英文。
鄧達智說男時裝設計師分兩種:“一種是懂得欣賞女人的DESIGNER,另一種是自己很想做女人的DESIGNER。”他是前者,但客觀得有時刻薄:“亞洲女人胸比較小,腰比較長,臀比較大,腿比較短……我做了這么多年時裝之后覺得,面對亞洲女人是有點困難,在英國,衣服穿在女人身上就沒有問題。”港臺舉行“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鄧達智點評時裝的機會又到了。對于張國榮當晚所穿的黑色透視裝,他比喻為“老當益壯”。而林心如所穿的Versus珠片短裙,鄧達智就覺得珠片裙靚則靚,但她襯以長鬈發(fā)型及松糕涼鞋,就非常糟糕。
王菲新碟及臺北演唱會的形象,有人譏為“娘”味甚重,鄧達智則說:“王菲一向有自己獨特風格,這個是她成功的主因之一,她亦一向不理你明不明白、接不接受,總之令你眼前一亮,有震撼性。我就覺得王菲好標準,其實令人覺得古怪,最容易建立個人風格,況且王菲怪得起,她在臺上亦從來不會問歌迷,我今日正不正呀之類,總之她站出來就是王菲。”鄧達智總結王菲是夜包裝,一字謂之“正”。
直到現(xiàn)在鄧達智還一直保持著看日落的習慣。一個人守在香港新界屏山三百年的老屋里,他也習慣;厭倦的時候,鄧達智就去旅行。
他說:“我喜歡時裝設計,但我對設計圈沒有興趣,很多人都可以談時裝,但真正懂時裝文化的人很少很少。”時裝的發(fā)展在西方已經(jīng)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內地的時裝設計近10年、尤其是近5年來才有起色,1982年入行的鄧達智希望自己的“中國風”能在世界與中國之間成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