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服荼靡在自己發布blog、微博和一年日記的基礎上,按照重要性程度,發布2010年度,十大事件,分為時政、產業、個人三大部分:
二、 產業部分
1、GXG的持續快速發展
入選理由:作為男裝發展的標志性品牌,它的歷史地位,也許比十五前的杉杉、十年前的MB崛起、五年前的ZARA進入中國,更有里程碑意義,誰能在剛成立不久的幾年內,僅國慶單日,獲得一億二千萬的零售業績呢?具體原因不表。
2、H&M快速開店
入選理由:包括在杭州、廣州的成功開店,H&M在國內的迅速發展,似乎加速了中國服裝品牌經營的2.0時代的過去。品牌經營的零售3.0時代,正大步走來。
3、GAP中國開店
入選理由:全球四大快銷品牌,終于在中國到齊了。未來將上演好戲,ZARA、H&M、優衣庫、GAP四大巨頭,究竟誰主沉浮?拭目以待。
4、亞歷山大、安德烈金等設計大師的離世
入選理由:設計大師的相繼離世,不管自然辭世還是自殺離世,才華橫溢、個性鮮明人物的離去,總是給世間留下一些黯然。這些,在業績、成長、功名成就的喜悅中,還在告訴人們,有些其他的東西,也許更重要。
5、電子商務
入選理由:雖然服裝電子商務已經過了“原始股”的階段,但它以它的成長性,不斷告訴人們,這是一番可以大有作為的天地。連朋友“北京劉二奶”,都放棄資深產業評論員的身份,去電子商務領域大干一番了。
6、創意地產
入選理由:設計師不僅僅成為設計創意上的主力,也成就了商業地產所必然要借助的一種力量。全國各地,以設計師為主材的創意地產,方興未艾。我相信,這并非是好的事情,背后可能藏著轉型的巨大困境。
7、漲價事件
入選理由:棉花的漲價,雖然對外貿和批發市場的影響更大,但在通脹壓力的國內環境下,漲價只不過產業經驗難度加大的替罪羊。這同時令我想起一本書:《T恤的全球之旅》。
8、企業經營成本
入選理由:也許這不該是一個事件,但是事實上,成本有效控制,它已經成為考驗企業經營水平高低的很重要指標之一。因為,很多企業有些社會成本的負擔,已經無路可逃。
9、設計師主導的商業品牌在北京時裝周
入選理由:最近一二兩年的中國國際(北京)時裝周,設計師商業品牌日益成為舞臺上的主角。這從杭州、廣州等所選送的設計師商業化品牌,均以第一次參加時裝周就可以獲得“十佳”身份的結果可以看出。時裝周舞臺需要有兼具了“設計師+經營者+資本者”的設計師來這個舞臺,這個舞臺也滿足了中國第三代設計師的職業方向和趨勢。但問題是,這個舞臺如何持續給兼具了三者身份的設計師帶去足夠的回報,除了北京舞臺背后的政治身份官方確認之外。
10、 大時代背后的不確定因素
入選理由:這是一個不是事件的事件。世界局勢、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等大時代所帶給產業的契機、挑戰、以及諸多不確定因素,很容易令我聯想起胡雪巖的“生絲聯盟”,以及那部著名的電視劇《大染坊》。產業經營,時裝品牌經營,始終躲不開大時代,尤其我們所處的大時代,正處于急劇變化中。我所擔心的是,一個再怎么強大的本土經營者,也始終扛不住時代風云和國外競爭對手的制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