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三屆云南民族服裝服飾文化節(jié)活動中,云南省主溪市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送展的哈尼墮塔新裝受廣注。
作為第三屆云南民族服裝服飾文化節(jié)的系列活動之一,民族服裝服飾展26日在玉溪市博物館開幕。世居玉溪地區(qū)的8個少數(shù)民族共93套特色服裝參展。本次展覽以玉溪市彝、哈尼、傣、回、白、蒙古、苗、拉祜等少數(shù)民族民族服裝服為展出對象,由各縣區(qū)組織獨具特色的民族服裝服飾(參展,并同時提供服飾相關文字及圖片資料。
據(jù)介紹,哈尼族墮塔分支的新娘裝是首次在居住地元江縣外參展。哈尼族墮塔支系居住在滇南哀牢山墨江、元江一帶,生活文化習俗與附近漢族基本相近,唯婚姻禮俗卻較多保留著本民族固有特色。據(jù)玉溪博物館副館長陳泰敏介紹,哈尼族服飾因支系不同而各有差異,但多以藏青色哈尼土布為主,風格樸素。而這套墮塔新娘裝在胸前、帽沿部分有色彩鮮艷樣式繁復的刺繡,并配以大量銀飾,與黑色底料形成強烈對比,華麗美觀。云南少數(shù)民族服飾多采用銀飾,除美觀與象征地位外,另有說法是因其住所多為木、草結構,易失火,而銀飾燒融后可回收再造,是保藏財富的有效手段。該套新娘裝由玉溪元江縣澳和民族服裝廠提供。因服裝自民間征集不易,且所配銀飾價值四萬余元,是比較珍貴的民族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