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泉州第一大傳統產業的紡織服裝業,盡管在金融危機面前首當其沖,但廣闊的中國市場仍然是企業的信心基石,包括七匹狼、利郎、柒牌等在內的閩派男裝優勢企業,紛紛從商品、營銷、品牌等方面大力部署,厲兵秣馬,準備投入新一輪的品牌角力。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消費市場即將進入又一個快速增長期,這為男裝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增長空間。本期精英會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利郎(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良星、福建柒牌集團董事長洪肇設等業界精英,圍繞“探尋男裝品牌發展之路”展開分析指出,在轉型的大背景下、商品同質化加劇的現象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僅僅是資本和商業模式的競爭,而是上升到更深刻、更基礎的文化與價值觀的競爭,對品牌文化的追求由此成為企業的創新導向。
“當今服裝企業的市場之戰,說到底是品牌之戰和文化博弈。服裝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必須將文化與品牌建設作為經營發展的戰略支撐和牽引。”福建七匹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少雄指出,品牌文化的建設,不僅能夠賦予品牌個性與特色,提高品牌價值,更是保持和擴大市場占有率,使品牌形象獲得消費者認同和忠誠的關鍵所在。
他說,以前國內消費者趨向于崇洋,買東西圖好看、圖新鮮、圖一般的物質需求。其實在那個年代生意比較好做,反正就是大家喜歡什么,我們就賣什么,滿足消費者的物質需求就可以了,大家做的都是消費品,很少有人會去深入考慮什么才是做品牌,什么才是做服裝。
但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開始追求精神生活,開始追尋著生活的目的,生活的意義,大家都在積極探索應該怎樣去生活。也就是這個時候,這種應該怎樣去生活的想法,必然對生活用品,對民生消費品帶來一些新的機會,新發展的契機。
在他看來,如今的消費品市場,包括服裝行業市場,都在快速發展、快速增長,大部分的品牌都通過對生活方式潛入學習,通過創新,開拓品牌發展的新方向,一改以往一味學習國外生活方式的老路子,從中國自身的歷史文化去尋找,研究中國人消費個性是怎么產生的,用這些來決定品牌產品的研發節奏,從而創造有獨特個性的商品。
面對眾口難調的消費者,面對強手如林的市場,“要把服裝作成藝術品。”利郎(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王良星指出,要依靠挖掘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找到品牌定位,讓消費者容易識別自己的品牌個性。
針對目前男裝趨向同質化競爭的問題,王良星分析,品牌必然創新,要有自己的DNA,和自己的追求,利郎已經開始走個性化道路。“作為一個有志向的人,一定要有夢想,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夢想就沒有未來。”
在現代社會中,快節奏的生活讓商務人士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在穿衣打扮上,但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和態度是他們所追求的。針對商務人群的這一特點,利郎提出了“簡約而不簡單”的品牌主張。王總說:“讓利郎成為國際化男裝品牌,中國是最大的市場,我們有信心做好。歐洲做品牌有幾百年的沉淀,而設計師人才還是不足。設計師要在市場上‘悟’才是最大的設計和創意。”
他分析,借鑒國際成熟品牌的成功模式,探尋消費者著裝要求和內心情感世界,建立起自身的品牌核心價值,塑造個性內涵,才能在差異化競爭中取勝。
“隨著國內需求的進一步拉動,衣食住行是大家都需要的,特別是服裝、紡織這一塊。而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要不斷提升的同時,衣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我們的市場潛力還是非常大的。”福建柒牌集團董事長洪肇設分析說,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市場已沒有邊界可言,對中國服裝企業來說,國際競爭不請自來,只有面對挑戰,才能獲得生存和發展機遇。
他分析,現在品牌效應不是看誰的終端做得好、誰的形象做得好,說到底,品牌的核心還是產品。產品如果沒有先天性優勢,光靠推廣、包裝、亂打廣告,想做百年老店是不可能的事。做品牌的最根本的任務,就是產品的個性化。
然而,國內服裝業在邁向品牌營銷的過程中,許多新的服飾品牌還停留在低層次的推銷或者模仿式的營銷階段。“我們會用更多有趣的創意和概念來迎合消費者的個性需求,用過硬的產品質量和適合自己的銷售策略,這樣才能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找到品牌的‘藍海’。”
“中國民族文化在服裝時尚的詞典里已經缺失太久,在重要場合西裝是中國男人的不二選擇,然而這也是中國服飾的尷尬。而‘中式立領’剛健、儒雅、堅毅的民族氣息恰好消除了這種尷尬。”洪肇設說,品牌文化對于一個服裝品牌來講是相當重要的,中國服裝的未來是在產品和品牌中有自己的民族元素,品牌文化應該和具體產品有良好的結合,更貼近消費者、更時尚、更流行,不單是文化訴求。
在他看來,中國服裝的未來是在產品和品牌中都包含有中國自己的民族元素,必須充分挖掘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