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針平縫機倒縫斷線按工作狀況分兩大類。第一類是完全在工作物上的倒縫,第二類是不完全在工作物上有可能空縫的倒縫。
在研究倒縫斷線時,要先了解造成正縫斷線的主要原因,正縫不斷線是倒縫的基礎。正縫斷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使用的機針、縫線質量欠佳;縫線與機針不匹配;包括壓腳、針板、旋梭、旋梭定位勾、送步牙在內所有過線部位有銳棱毛刺或被線拉傷的溝槽;旋梭定位勾質量欠佳(幾何形狀不利于挑線桿往上收線);旋梭質量欠佳(有的不能引導針線滑順繞過梭碗梭芯套,有的鉤線尖肥大過于圓鈍,有的旋轉起來不滑溜磨擦阻力大);針桿與旋梭的配合時機不正確;針桿與抬牙送布偏心的配合時機不正確;縫紉時機針溫度過高。這些問題都解決后一般正縫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倒縫與正縫最大區別在于線跡不同。正縫線跡是標準的鎖式線跡,就象擰繩子一樣上下線繞在一起。倒縫線跡還不知道它的正式名稱,再這里暫且叫系扣線跡,因為倒縫時上線圍繞下線自己系個死扣,就象系鞋帶系的第一個死結。很明顯系扣對線的要求更高,要求縫紉線具有更高的強度、更均勻的條干、更光滑柔軟的特性。
倒縫與正縫第二大區別在于針桿與抬牙送布偏心的配合時機要求不一樣。倒縫時由于在按下和抬起倒縫扳手的瞬時間里有可能正好趕上機針刺布,如果在此時送布牙還露在針板表面,機針會隨著縫料瞬間擺動這是造成倒縫斷針斷線的原因之一。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要按倒縫的要求調整抬牙送布偏心,使縫料在按下和抬起倒縫扳手的移動瞬間機針沒有隨著做瞬間擺動。這樣調整回避了機針瞬間擺動的問題,但是引發了另外一個問題,愛出套。
倒縫與正縫第三大區別在于要求旋梭運轉時的磨擦阻力更小、更光滑,使挑線桿在收緊上線時能用最小的力克服旋梭運轉時的磨擦阻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壓線器的壓力減到最小而不出套。因為這里磨擦阻力就是梭碗(或稱梭架、梭膽)緊靠旋梭定位勾的力,此力越大要求壓線板上的壓簧越緊,斷線的機會就越大。
倒縫與正縫第四大區別在于縫線與機針的摩擦位置不一樣,特別是針孔以下部位。正倒兩個方向的摩擦要求機針的光滑是全方位的,不允許有任何毛刺。
倒縫與正縫的四大區別確定了倒縫作業的難度。實際生產中的客觀條件決定著倒縫能否順利進行。除了維修人員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調整維修好機器外,在使用優質機針和縫紉線的情況下適當降低倒縫速度是最省錢最有效的正確方法。為什么這樣講?因為速度降低就相應降低了對機針、縫紉線、旋梭的要求,高速不行降低速度就可能行,因為維修人員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調整維修機器,維修人員不能使縫線提高質量,縫紉線達不到倒縫的使用要求維修人員也沒有辦法。再說,特別好的旋梭有,好中選優能勝任和正縫速度一樣的倒縫速度的旋梭,能夠經受住這樣連續工作考驗的旋梭根據經驗恐怕要幾十里挑一,從資金方面考慮絕大多數工廠都會放棄這條路。要是用個優質機針還容易辦到,采用優質縫紉線也有一定難度,因為錢立刻就隨著縫紉線花出去了,再說好線也不好買。只有最容易做到又不用花錢又能達到目的,即管事又影響不了多少產量的適當降低倒縫速度的方法才是除了調整維修好機器以外的最好方法。
經驗證明通過把機器該調整修理的都做好了再加上適當降低倒縫速度就可以達到一般情況下完全在工作物上倒縫的要求。
至于不完全在工作物上的倒縫(即倒針空縫),為了說明白這一問題還應該重新復習單針平縫機的縫紉原理。單針平縫機機針長槽朝向操作者左邊,工作時機器通過機針長槽給旋梭輸送縫線和收回縫線,而提供給旋梭鉤線的線環是在機針的右側形成的,形成理想線環的必要條件同時有兩個,第一是機針從下死點往上升,第二是機針右側縫紉線和縫料之間有足夠摩擦力阻止縫紉線在機針向上提升時隨著上升,說白了就是縫紉線要靠縫料管束,只有縫紉線在被縫料管束和機針從下死點上升的情況下才能形成理想的線環。同時也只有在縫料管束的情況下縫線才會規矩的完成它的規定動作。反之,離開了縫料的管束,縫紉線的規定動作就有可能不規矩,有可能斷線也有可能不斷線。再加上手工操作還有人機配合的問題,同樣一臺機器干順了怎么干都沒事,干不順怎么干都不行。
不完全在工作物上的倒縫斷線有時采取連續操作的方法也有良好效果。即兩個活離的很近,靠兩個活共同管束空縫的縫線。
日常工作中應勸導單針平縫機操作人員盡量避免不能連續操作的不完全在工作物上的倒縫,因為找不到一條理論支持倒針空縫。有可能個別操作人員個別機器短時、偶然沒事但不能以此為標準來要求所有機器都必須這樣。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得知:完全在工作物上的倒縫,通過對機器進行調整維修,采用優質機針、縫紉線并且適當降低速度是可以做好的;不完全在工作物上的倒縫(即倒針空縫)想好使就要連續操作,分開個別操作斷線不好使是非常可能的,屬于正常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