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時對一些資深設計師的采訪中不難發現,他們的強勢是對人們心理需求變化的一種游刃有余的把握,而后才會對國際色彩、款式、面料流行趨勢和當地市場具體情況進行綜合推敲和預測,綜合流行、創新和市場產生成熟的設計作品。
社會在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的周圍出現了哪些新鮮事物,它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影響,人們因此產生何種心理變化,分析現象的背后——是對此產生的向往?還是背道而馳的回歸?或者新的事物分裂延伸?往往符合實際的設計理念就這樣誕生。
綠色服裝設計,已不是什么新話題,它是基于人們對工業發展中能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挽救,以節約和保護環境、關洼人類健康為主旨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是讓社會保持良性循環的一個長期設計趨勢l在近幾年的流行趨勢中回歸大自然的環境,將自然界的形態、色彩引入設計中去,喚起人們熱愛自然、保護自然、關注健康的意識。天然彩棉的開發設計、有機棉童裝的設計、無甲醛無芳香胺等化推敲"生活工用劑的環保面料開發后的服裝設計、面料可回收利用的服裝設計等等,無不折射出社會需求的方向即設計的趨勢。面對歐美對我國紡織品設限的困難局面,重視開發綠色設計理念莫不是積極應對的方法之一。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情感交流的冷落、多重精神壓力引發高度緊張,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和渴望自然、寧靜的生活,如田園式的溫馨、古典優雅風情的復古.、傳統服裝的推崇、海洋文化的風靡以及其他旅行方式的重視,無不是為緩解現代生活壓力而催生的溫情慰藉。在服裝設計中,回歸自然、舒適放松的設計理念將是一大設計趨向。
21世紀多種文化沖擊碰撞,每一個設計的理念背后總會折射出某種文化內涵的意向。人們開始認為網絡是現代的而民族文化是后現代的,對于服裝的文化內涵更注重民族傳統,通過對具體文化深刻了解甚至親身體驗式感受,從中汲取設計靈感,轉化成服裝語言,推出相應系列作品,這才是與消費者心理意向吻合的設計。
作為一名服裝設計師,能夠意識到宏觀的局勢發展并有足夠能力捕捉到人們微觀的心理需求變化,將其通過服裝語言真正貫穿在設計當中,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駕馭得了與否,還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因素——設計師的個人修養和審美,因為它直接影響著設計師的感受力和設計的最終實現程度,甚至影響到作品的最終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