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
中國傳統手工藝與時裝的結合并非易事,它們的結合常常被人們籠統,甚至偏頗地定格于幾個所謂的“中式”抑或“民族”的元素,而我們卻極少從歷代更迭的角度更立體地關注這一議題。縱觀傳統手工藝體現在服裝上的演變,既有陽春白雪,又有民俗市井,不分伯仲,滿目琳瑯。我們的傳統生活美學中,小至一絲一線,針腳扣袢的挑選,大至款式、材質、色彩、搭配,均可悄無聲息,卻又精準無誤地透露出穿者的社會角色,年齡品位,祖籍背景,甚至心境信仰。
觀之香奈爾的神話,我們不禁為高級定制與民間工坊的聯姻而鼓掌。高級定制,顧名思義,其間的“高”,即法文“haut”,不單單體現于價格,更是對每一寸細節之水準的至高定位。而現今,與成衣工業的速達及程式化相對應的,正是傳統手工藝的獨一性,以及來自世代匠心而匯聚的精妙。沒有任何兩朵香奈爾山茶花會是一模一樣的,而它們卻同樣散發著唯有手工塑形才可達到的靈動之美。希望觀者看到我設計中出自師傅們美輪美奐的繡紋時,也可同樣體會到那份莫名的感動。
刺繡是細膩而溫婉的,它將飽含著東方意蘊的美發揮至了極致;而刺繡又是需要品讀的,它的精致及工藝有著太多的說法及象征意義,若不解其中味,便會令這些作品失色不少。因而,傳統手工藝的價值難以單純按工時計算,我們亟須的,是對這種至高技藝的敬仰與認可,并將其與高級時裝對接,以期達到琴瑟合鳴的價值肯定。
飲水思源,若你了解了中國幾千種不同紋樣所蘊藏的含義的時候,你一定會由衷贊嘆那一襲新娘裙擺上蔓化而生的吉祥寓意。但愿巴別塔只是一個傳說,當你學習過,讀懂了,必然會開始欣賞,之后認同,這才有了承傳,直至新一輪的追捧。
我們不懈努力追求的,正是為了目見淵源深遠的中國傳統手工藝這朵奇葩綻放在高級時裝的土壤,并因此聚攏我國龐大的潛在消費人群。只有我們自己才是最懂自己文化的,不是么?
文化與服飾上的結合
中國傳統文化在服裝服飾上的體現由來已久,傳統元素是中國形式美學的核心所在,傳承至今,我們所見的,便是青銅器與戲曲服裝。這也是我在設計《憐相伴》昆曲系列服裝時所學到的。戲曲的歷史可追溯千年不斷,從久遠那藏傳而來的儺戲,便可見其蹤影。直至唐明皇李隆基這一史上知名的戲迷,在他名為“梨園”的花苑飲宴演奏,并親臨擊鼓,中國的戲曲服飾便從此典制成式了。因此,戲曲服裝源于宮廷,并由此美化,夸張。系統典制給了我們依循的法則,層層細分,分至曲目與角色。
比如色彩,戲曲服裝分“上五色”與“下五色”,“上五色”為那些高貴的君王、君子、國家軍隊等正面人物所用;而“下五色” 為其他的反面人物、草莽山寇、平民百姓所用。從顏色便可識別出君臣長幼,軍民善惡。再講到款式,面料,花色亦然:比方說,書生在讀書與做官的差異便一眼可識。青年書生會佩“弱冠”,踏矮踝的淺口鞋;而成年為官后便須著皂靴,戴“翅帽”了。查看明代官服,你會驚訝地發現,有95%的元素與京劇老生的著裝如出一轍。再比如,未婚小姐著一種前面開叉,中間以絲帶系住的“裙襖”,頭發也為垂肩,清清爽爽,鮮有發飾,多用淡雅的顏色;而婦人便著上“羅裙”,盤發為髻,發際上戴七顆水鉆,并多用濃重的顏色以示名分地位。紋飾亦如,有時間親自走訪故宮博物院的話,你會發現傳自康熙乾隆時期的衣物與戲曲服裝紋飾的相似度之高。
可知否,那來自傳統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本就活脫脫地在我們的身邊。
高級定制時裝的藝術價值
柏拉圖曾談到,現實與理想總隔著一段無法接連的距離,唯有藝術,人們借由之,模仿那難以企及的理想的美的境界。
我希望我的設計不斷傳達的,正是這樣的一個信息——服裝可以是美到極致,甚至不真實的;換言之,是現實至理想的蛻變,是由實用向藝術的升華。
“一千零二夜”的神話至今歷歷在目,很多人都驚訝于鞋履的高度,也有很多人難忘高聳的花褶與倒圓錐圍成的裙擺。這些元素,仿佛將穿者從現實中托舉起來,或許這正是我潛意識中柏拉圖所談的“向上”的追求。許多人評論我的作品極盡奢華,從細節,選材,版型,直至整體的氣質,卻鮮有人分辨出“此奢華非彼奢華也”。或許大家過多專注于現實層面的考量,比如,我堅持選用的水晶和皮草,歷時彌久的工時,現在看來,確實是在挑戰對“頂尖”的定義。而洛可可風格同樣是奢華的,抑或奢靡的;雍容的,抑或慵懶的。
我寄托在設計上的期待更希望是那種永遠上揚的氣勢,所以我有意將原本可穿的實用性以難以實現的震撼取代;將伸展臺上的美艷以儀式感的莊嚴傾覆。愿我的設計不僅僅滿足了穿者的喜好,同時,將這份華服之大美,更多地表現于它所給予穿者的氣質上,仿佛那圣斗士的黃金戰鎧。我認為設計本身對人的認同與嘉賞尤為重要,它將精神的力量源源不斷地注入它的主人。而這一點,也正大大地將高級定制時裝的獨特、藝術性體現無遺。
我堅信,當一切極致與精美的夢想一一實現的時候,我的設計與那理想的美更接近了。從圖稿到制成,每一個步驟都是由現實向理想的邁進。我甚至執著地試圖將“可能”變為“不可能”,將優雅推至驚艷,由此向人們宣告,原來高級定制本身便是藝術品,它是無價的,是值得珍藏的。而我也充滿信心,伴隨著新貴人群的日益成長,對傳統文化的回歸與積累,必然令他們對結合了傳統手工藝的高級定制時裝能更深地認同并珍視。那才是屬于我們中國人獨一無二的高級定制。到那時,我們也會如日本人談及和服時的榮耀感一般,追捧并支持融合中國元素的高級定制服裝。它不但為我們所穿著,更是一件深具收藏價值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