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著名的服裝品牌,無不重視設計,設計之于服裝,是靈魂。
相對國際品牌,如果說中國服裝品牌10年前解決的是形似問題,下一個十年則要解決神似的問題。也就是說,中國服裝下一個十年要想在國際市場上有更大競爭力、尋求更大的話語權,就必須走重視設計、不斷提升附加值的路子。而這在這條路上,中國的設計師無疑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所以,無論他們現在存在多少困惑,下一個十年,一定是他們在自己的舞臺上心情揮灑的十年,也將是他們大有作為的十年。
設計師困惑之一:如何和企業更好地配合
剛則獲得大獎的計文波說,目前,中國的設計師和企業品牌間的搭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設計師和企業間的磨合還不夠好。
在國外,一個服裝大師參與一個品牌的程度非常深,他會參與到品牌的文化、設計等多個方面,但他和企業之間的責任范圍卻劃分得十分明確。而目前在中國,設計師對一個企業往往要承擔很多責任。如果一個企業擁有設計師,品牌做得比較成功時,企業就會對設計師比較重視;但是,品牌一旦做不好,企業就把所有的責任歸咎于設計師。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的服裝企業和設計師之間的責任范圍還不夠明確,企業對設計師的作用還沒有更科學的認識。很多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一個品牌發展遠不是一個設計師的個力所能為,它是一個整體團體智慧的結晶和能力合作的結果。
“另外,由于品牌的理念不盡相同,很多設計師感覺自己的理念不能通過和企業的合作實現時,往往就選擇離開企業另謀他處或者開自己的設計公司,按照自己的風格做品牌,這樣會使他們更好地伸展翅膀”計文波說。
這就出現了一種狀況:
一方面設計師和企業配合不夠好,既有的設計師在企業的作用不能很好的發揮,很多設計師頻繁跳動;
另一方面,企業對設計師的作用還沒有更科學地認識,還不知道究竟如何更好地去發揮設計師的作用。
一些企業的老板在選擇設計師時往往還很著很多不理智的因素。他們甚至不是按照一個設計師的水平、而是根據自己的個人喜歡和一些人際關系來決定一個設計師的去留。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品牌的提升和設計師地位的提升。
設計師困惑之二:我們還不是一個社會階層
楊仲偉介紹說,在國外,設計師的地位非常高。和設計師結合的財團通常會盡量滿足設計師的需要,為他們提供可以率性而為的工作氛圍,即使是企業對設計方案的最后調整,設計師的發言權仍很重要,財團和設計師之間會互相尊重意見。
“但是,中國服裝真正重設計的時間還不是太長,中國的設計師如今在整個行業社會體系中還沒有一個很好的位置,我們還遠不是一個階層”計文波說,電影明星、歌手可以憑借一部影片、一首歌曲而迅速走紅,他們憑借自己的作品為人們奉獻了精神食糧,已經獲得了整個社會的認可,成為了一個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階層。
而服裝設計師作為社會時尚的引導者,為人們的生活設計美麗,目前卻遠沒有受到社會的整體關注。社會至少應該給設計師一個定位,設計師的努力方向才會更加明確。
設計師困惑之三:缺少外界環境的激發
有什么味道的菜湯,就會泡出什么味道的泡菜。這是華中科技大學一位教授論述大學氛圍對于培養學生氣質重要性的著名原理。若把該原理用在一個國家的整體氛圍對于培養設計師氣質重要性的問題上,也同樣貼切。
陳敏說,那些產生著名設計師的國家一般都有著濃厚的藝術氛圍,他們的設計師從小就受到了音樂、文學、藝術、哲學等多方面的熏陶,并且在那些國家每年都有非常多的藝術類展覽、演出、事件等,這一切都刺激著那里的服裝設計師有著高度的敏感。
而中國雖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但由于其經濟發展水平目前還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階段;另外,在目前的國際時尚氛圍里中國文化還不具備話語權,所以使中國的設計師目前還缺少那樣的一種整體氛圍。
而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自身的潛能和外界的激發,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