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流的職業教育,就不會有一流的技能勞動者,更不會有一流的產業。在未來幾十年內,中國社會要實現持續、協調地發展,保持“世界工廠”的制造業活力,大力倡導、扶持職業教育是一條最有效的路徑。
一只大雁從這片森林中飛出,人們說:“看,那只大雁很神奇!”又一只大雁從這片森林中飛出,人們又說:“看,那只大雁很神奇!”當數不清的大雁從這片森林中不斷飛出的時候,人們會說:“那片森林很神奇!”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就是這樣一片森林。
幸福源于艱辛
——當21世紀的朝陽從泰山升起的時候,高新區的一群年輕人來到了山前的一片麥田。他們打算在這里做一個關于服裝大學的夢。
——其實關于服裝的夢從遠古就開始了。相傳生活在黃河流域的黃帝部落,已經用樹葉獸皮遮羞蔽體了。
——千萬年過去了,黃帝部落早已和數不清的部落融合成了華夏民族,樹葉獸皮也演化成了深衣長袍、西服時裝。
——服裝的夢還在繼續。這群年輕人的服裝大學夢一做就是十年。
……
這篇文字優美的《山服如此多嬌》,對于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的學生們來說早已耳熟能詳。其內容更是詳細的闡述了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十年來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的艱辛路程。
“在當時,很多同志都沒休過一天假,沒睡過一次安穩覺……”談起山東服裝職業學院一開始的發展,學院的首任校長孫京家仍記憶猶新,感慨頗多,“這是一條艱辛的路程。”
事實證明,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建設者們的汗水并沒有白撒。僅僅148天,他們就在一片荒草地上,使一所現代化大學儼然屹立在泰山腳下。2000年5月22日,學院舉行開工建設奠基儀式;同年10月,學院建成并迎來了首批新生入學,實現了當年立項、當年建成、當年招生的目標。
“開發區辦大學,是一項創舉;當年建成招生,更是個奇跡。”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在視察學院時給予了這樣的評價。
多年以來,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堅持內涵提升與外延發展并重,走出了一條健康發展、特色辦學的新路子。目前,學院已達到占地面積600畝,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6億元的規模,辦學層次也由建校之初單一的普通高職發展為如今的普通高職、成人本科、試點本科、在職碩士研究生等多個辦學層次,招生區域由省內擴展到北京、上海等全國28個省區市,為國家培養輸送了2萬余名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先后被國家、省有關部門授予“山東職業教育管理創新學校”、“全省高職院校最具就業推動力獎”、“山東省最受企業歡迎的高職院校”和“最受山東家長歡迎的十大學院”等榮譽稱號。
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一步先、步步先,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用10年的探索,搶到了發展的時間差,也因此創造了高職教育發展的奇跡。
“山服人”的野性
走近山東服裝職業學院,迎面屹立的是一座設計新穎、氣勢恢宏的大門,兩面是表現中華盛世與泰山壯景的長達百米的大型浮雕群,校園里各種風景樹木錯落有致……很難想象的出來,這是一所創建僅10年的學校。從寬闊整潔的校園馬路,到整齊的學生宿舍;從設備先進的多媒體電教室,到可容納千人的服裝表演大廳;從獨具特色的“服飾博物館”,到由當代著名書法藝術家歐陽中石題詞的“泰山石刻園”……“文化校園”、“特色校園”在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的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的今天,與山服人的艱辛付出是分不開的。2009年,時任泰安市政府秘書長的孫運飛來到山東服裝職業學院,擔任黨委書記一職。從風華正茂的年輕干部,到兩鬢染霜的黨委書記,這位年過半百的黨委書記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那一天開始,便與黨務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并且一干就是30多個年頭。作為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的黨委書記,孫運飛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在學校改革、發展的關鍵時刻,他多次主持召開黨委常委會,分析形勢,研究對策,與其他領導班子成員成功地將學院的建設更上了一層樓。
“要發揚‘野性’精神,抓教學的同時抓‘吃飯’,抓提高的同時更要抓發展,在科學發展的前提下,大膽探索。”時至今日,孫運飛談及學院的發展時依舊用到了“野性”二字,“野生的老虎會打食”,在山服人看來,他們的壓力遠比其他同類學校大的多。
學院是一所國辦高校,又需要在市場競爭中謀發展,為此,學院探索出一種將國辦高校事業體制和市場經濟效率機制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實行了院領導目標責任制、中層干部競爭上崗制、教職工聘用制和末位鞭策制的人事管理制度,營造出了一個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山東省高校工委領導來學院視察時曾發出這樣的感嘆:“山東服裝職業學院教職工強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進取精神令人振奮,山服的制度建設是一流的!”
學院還大膽改革教學模式,引入研究生教育的“導師制培養”模式,借鑒哈佛大學的“案例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分層施教”,開發學生個性,促進全面發展。他們先后開展了“一二三”(創建10個重點學科、20個特色專業、30門精品課程)、“十百千”(打造10個教學團隊、培養百名名師、千名名生)、“310”(建設10個實訓基地、10個實習基地、10個辦學基地)精品工程建設,造就出了一大批既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嫻熟的專業操作技能,同時具備系統的教育心理學知識等素質的“三師型”教師。如今,學院教學水平、科研成果、人才培養質量等主要指標均走在了全省同類院校的前列。
服務社會實現“互贏”
今年春節剛過,各大媒體就傳出消息,2011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將創新高,預計達到650萬!“就業難”再次成為壓在畢業生們心上的一塊大石頭。
然而,就在許多本科畢業生都深感就業困難重重之時,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卻一枝獨秀。這里有兩個令人怦然心動的數字:2010年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9.3%,今年截至目前,學生的就業率已達98%,在全省同類院校中位列前茅。這一組數字有力地證明了山東服裝職業學院辦學定位準確、目標遠大,其所培育的人才已經成為山東省內尤其是泰安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動力源。
十年一瞬。從一開始的荒蕪之地到如今600多畝的現代化校園,從只有五百多名高職班學生到現在8000多人的學生規模,從粗放式管理到一個高標準定位、高素質育人、高起點發展的學院,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用十年時間實現了驚人的三級跳,創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跡。
多年以來,學院立足市場需求和自身實際,發揮自身特色和專業優勢,選準人才培養的突破口,牢牢占領服裝專業人才這一需求緊俏的領域,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把握培養高技能人才這一基本方向,構建了以服裝專業為龍頭,以貿易、財會、計算機、機電等熱門專業為重點,相關專業協調發展的專業體系。他們適應行業發展環境,瞄準社會需求空檔,努力打造“重點專業”、“精品課程”,使服裝藝術設計、服裝設計與制作等名牌專業和《服裝結構設計》、《服裝材料學》等精品課程脫穎而出。
學院現有的28個專業中,有的專業學生人數多達幾千人,而有的只有幾十人,一切都依市場需求而定。教育教學實踐中,他們大膽探索,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個性化趨勢,“多品種,小批量”,按照企業需求設置專業體系,按照崗位需求設置課程體系,“按需定產”,確保人才“適銷對路”,從而實現畢業生的“零庫存”。
為了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要,學院還積極改進教學模式,調整教學內容。如在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上,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服裝設計,學會服飾配件的設計,還要培養學生的市場意識,懂得消費心理,培養了大批掌握扎實的服裝專業知識和與服裝專業相關的邊緣學科知識,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文素質、良好的人際交往及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服裝類人才,畢業生年年走俏,甚至供不應求,許多畢業生經常面臨著拿到多家單位錄用通知的情況。特色的教學,培育出了一花獨秀的服裝專業。目前,服裝設計等專業已美名遠揚省內外;旅游、機電等專業畢業生也是供不應求。
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快慢、好壞的晴雨表。中國在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的過程中,特別需要各類高素質勞動者和高技能型人才,這使得職業教育在建設現代化國家中成為重中之重。盡管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場需求,職業教育在中國的現實處境仍不容樂觀,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夾縫中苦苦生存。然而始終勇立潮頭的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卻在不長的辦學歷史里,完成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探路先鋒。如今的山東服裝職業學院,已然成為享譽齊魯大地的國辦重點高職學校。
十年時間,站在這一重要的歷史節點上回望山東服裝職業學院的發展,就會發現,它的每一個腳步都在解放思想,每一步路程都在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