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能性紡織品中添加納米材料,實現其某些功能,這種研發路徑無可非議。問題是,現在許多功能性紡織品說明書上宣稱的某些功能,普通消費者卻無法接受或無法感受到。這些經不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所謂功能性紡織品,還是收起來為好。
在日前舉辦的第11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紡織業內人士,通過交流功能性紡織品和納米新技術的成果,開展相互學習與借鑒。
這個平臺,匯集了我國紡織行業功能紡織品許多新的研究成果,對于推動紡織功能性產品研究、交流功能性紡織品研發成果、擴大功能性紡織品市場份額的積極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的研究不要“誤入歧途”,即要重視它的功能性,又不要過分夸大它的作用而忽略了其副作用。
這也是與會一些學者的共識。
近期,日本強震引發的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使世界“談輻射色變”。防輻射功能紡織品自然成為許多與會代表關注的話題。總后軍需裝備研究所施楣梧教授就此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紡織品不可能比其他材料防護用品有更強的防護核輻射、核沾染的作用,因此,那些宣稱自己的產品有多大的防輻射功能都是假的,不可能的。施教授給出了防輻射的三個原則,即輻射實踐的正當性原則、輻射實踐的最優化原則和輻射個人劑量的限制。這三原則是指導防護紡織品研究生產應當遵循的準則。
記者在會上拿到的一本厚厚的論文集中,有不少文章是談納米功能性紡織品的。記者注意到,許多所謂的功能性紡織品都是通過添加納米級材料而實現其功能性的。如添加玉石實現涼爽、添加銀離子使纖維具有抗菌作用、添加麥飯石實現保健作用等等,不一而足。姑且不論這些功能的實際作用到底有多大,僅就這種隨意往紡織品中添加納米級材料的做法,已經引起不少專家的質疑,因為納米材料對人體的負面影響已越來越多地被業界提及。
“納米”到底是是野獸還是美女?現在給出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是,是不是也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關注呢?
“國外對功能性紡織品的研究認可是比較謹慎的,”深圳德信和實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馮浩然對記者說,“我們公司通過協作生產的某些功能性紡織品,在國內的檢測報告顯示的某些功能,一旦出口到國外,經當地權威檢測部門檢測,許多功能往往檢測不到。這是十分尷尬的事。”
他表示,我國在功能性紡織品生產、研發和市場推廣方面,應當注重培養“經紀人”隊伍,并且吸引國內、國際風險投資人共同參與,以期在產學研方面有所突破。
在功能性紡織品中添加納米材料,實現其某些功能,這種研發路徑無可非議。事實上,許多納米材料通過添加到纖維母粒中,實現了某種功能的成功案例也還是有的。如咖啡纖維,利用咖啡渣天然的除濕吸附異味特點,實現紡織品的吸濕快干、祛除異味功能,在實踐和實用方面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矚。問題是,現在許多功能性紡織品說明書上宣稱的某些功能,普通消費者卻無法接受或無法感受到。如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功能保暖內衣,在大紅大紫一段時間后,已經無人問津了。這些經不起實踐和時間檢驗的所謂功能性紡織品,還是收起來為好。
不要熱衷炒概念,還是要實實在在做學問,這既是對消費者負責,也是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