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還有人為John Galliano醉酒后的出言不遜而求情,并且希望可以改變他被Dior掃地出門的結果,但最近聽到的是這樣一則消息:Givenchy首席設計師Riccardo Tisci將接任John Galliano的位置,成為Dior的首席設計師。雖然官方至今還未發文,但不少業內人猜測這會是定局了。
從1997年到2011年,John Galliano在Dior呆了14年,他也幾乎成了Dior的代名詞。這個怪才像個傳奇,執掌著一個同樣具有號召力的品牌,卻以讓人難以想到的方式頃刻間宣告了結束。“John為Dior設計的衣服叫好卻不叫座,他的衣服很美卻難穿。”一位業內人說,“但是我們很難想象到底誰更適合這個品牌,一聽到Riccardo Tisci的名字,就冒出了Givenchy的風格,他來了以后,Dior還是我們以前所認識的Dior嗎?或者說,他又會為Dior做怎樣的改變呢?”
除了執掌Dior14年的John,時尚圈還有一位更傳奇的設計師,就是香奈兒的卡爾·拉格斐,老佛爺從1983年一直呆到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想不出還有誰可以替代他。據說很有遠見的老佛爺已經欽點了繼任設計師Haider Ackermann,也許這些年就是漫長的培養和觀察的階段。
但不是所有品牌都有機會來考察繼任人,比如Louis Vuitton也在最近正式宣布,英國設計師Kim Jones將替代Paul Helbers正式擔任其男裝設計師職務。新設計師以活潑色彩的時尚風格而聞名,之前擔任Dunhill設計師。
一個人能夠影響一個品牌到什么程度?2009年2月,隱退3年之久的英國設計師菲比·菲羅宣布復出,出任Celine的創意總監,“時尚公主”回歸視線后的結果就是讓這幾年的Celine相當受寵,每一季發布后都是發瘋似的追捧,Celine也隨之風光起來,據說時裝周外各路潮人穿Celine服裝的比例也大大提高了。
設計師的選擇會影響品牌的定位。Jean Paul Gaultier離開愛馬仕后,新任的Christophe Lemaire起初也讓人有點擔憂,但從他接受采訪后很多人覺得至少在理念上他很接近愛馬仕。他說:“我十分討厭每6個月就要更換一次衣櫥的觀點。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特色。我很高興我們現在回歸到一個常識:高品質、不受時間限制、簡潔、經典的設計。”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為設計師心動。Alexander McQueen自殺后,不少人涌進店鋪希望買他最后的作品,沒人敢保證未來的品牌還會不會是那個樣子。誰都看到了自從VERSACE被槍殺在自己家門口后,他妹妹始終不能重新帶起這個曾經輝煌的品牌,這就是人本身的魅力。一個品牌希望延續他們的風格,就要在繼任人中找到共同點。一圈內人說:“如果大家對一個品牌的熱愛都是源于對天才型老板或設計師的迷戀,那么這品牌的發展很危險。”其實最好的解釋就是蘋果,如果沒了喬布斯,它也許不會是現在的蘋果。
但是這又何妨?有些人是為品牌而存在,有些品牌只因為人而存在。或許并不是所有品牌或人都企求永恒吧。聽到 D&G即將消失的消息時,雖說我也是粉絲,但并沒感到太大難受:因為只要人還在,精神也一定會存在,無論是用哪一種方式,它總會在某一天或某種其他渠道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