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 這位當代最有才華的英國設計師在倫敦的豪宅中自縊身亡。自麥昆去世之后,關于他的紀念活動一直沒有停止過,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的“亞歷山大-麥昆紀念展”將于5月4日開幕,屆時人們可以在那里重溫這位設計鬼才的不朽之作……
大都會博物館時裝學院這次舉辦麥昆紀念展是對麥昆過人天賦的一種肯定,該院的傳統是只展示過世藝術家的作品;上一次在此被人們回顧的是范思哲品牌的創始人——詹尼-范思哲(Gianni Versace)。博物館館長安德魯-博爾頓(Andrew Bolton)希望趁麥昆的工作室還保存完整,在人們對麥昆的記憶還未變得模糊、扭曲時,在麥昆成為一段傳奇之前,將他的故事告訴給大家。
特里諾-韋卡德(Trino Verkade)是麥昆時代的見證者和追隨者,她是麥昆的首位員工,也是在麥昆事業生涯開端時就與其結識的密友。如今,韋卡德負責整理和編輯一些對于麥昆的記錄,這幾個月來她一直在為紀念展忙著做準備。韋卡德回憶說:“一切都是從表演開始的。李(Lee,朋友對麥昆的昵稱)把他的服飾展看做是服裝和舞臺及音樂的結合體。他的服飾展從不考慮是否合理,而是個人、感性的,他永遠也不想澆滅這些。”
戲劇化的秀場是麥昆的名片,魔幻與現實、保守與放蕩、傳統與禁忌是他的代名詞。在他的秀場上,你可以看到真正的狼,你可以看到凱特-莫斯(Kate Moss,世界超模)如幽靈般鬼魅的飄浮在舞臺中央。
如夢如幻的秀場及天馬行空的設計彰顯了麥昆作為設計師的才華,他是一個手藝出眾的裁縫,不用圖紙也可以剪裁出一件美麗的禮服。他的“草根”出身、粗魯舉止和反叛個性都使他成為一個令人生畏,但卻同時具有巨大磁場的人。
麥昆于1992年進入培育過眾多知名時裝設計師的著名圣馬丁皇家藝術學院(St. Martin's College)修讀時裝設計,畢業時他推出了自己的首個獨立服裝發布會;設計的靈感來源于“開膛手杰克”(連環殺人狂),其設計主題更是獲得著名造型設計師伊莎貝拉-布羅(Isabella Blow)的賞識。隨后在1996年,麥昆出品其首個正式系列,超低腰牛仔褲“包庇者”(bumster pant)使他聲名鵲起。當時,有人認為他設計出這種漏出股溝的低腰褲純屬嘩眾取寵;但麥昆說,他之所以采用這樣的設計,只是為了拉長女人身材的比例。
麥昆的設計生涯一直順風順水,并以驚人的速度在時尚界占有一席之地。但壓力、焦慮也隨之而來,而且命運似乎也要與他作對。2007年,麥昆的知己伊莎貝拉-布羅自殺,3年后母親又離他而去,這一切使麥昆不堪重負。在母親的葬禮前,年僅40歲的他選擇了自殺。
因為是同性戀,他被人嘲笑;因為與母親過于親密,他被人譏諷。據了解麥昆的人說,正是母親的死導致了他的自殺。麥昆的父親是一位出租車司機,他們一家人生活在為低收入者提供的公共住房里。麥昆既不時髦也不具備非凡的魅力,他的一位朋友這樣評價他,“與任何登上雜志的作品相比,他的長相更令我印象深刻。他又矮又胖,就像是一個失業的混混。他并未刻意打扮的光鮮時髦,他是怎樣就是怎樣;我覺得他對自己中產階級的出身很自豪。”
因為“草根”出身,使麥昆與中產階級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因為沒錢去上高價的服裝課程,他在16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并成為薩維爾巷(Savile Row)一家裁縫店的學徒。因為服裝設計師的角色,而得到一種戲劇感。在擔任紀梵希(Givenchy,法國頂尖品牌)首席設計師時,他的設計體現了濃郁的女權主義色彩。也因為“草根”出身,與其他設計師相比,麥昆在設計上還更傾向于強調工人階級沾滿油污的雙手,磨出血的雙腳,還有那不堪一擊的自尊心。麥昆離世時,他被追崇為是一個:雖是出身于倫敦東區的孩子,長大后卻讓權貴和明星穿上他設計服裝的人。
麥昆的作品也經常在外交場合出現,英國首相卡梅隆的夫人稱麥昆是“英國最偉大的時裝設計師之一”。但麥昆的作品絕不僅僅只具有外交意義,他的設計是以一種更精致藝術的方式對公民權利的呼喊。他所設計的“高原強暴”(Highland Rape)系列對18世紀英格蘭人對蘇格蘭人的屠殺予以指責;他曾將女性大膽的“獸化”,從而賦予女性更大的力量,這是他與性別暴力的一種對抗。
麥昆2004年的春季系列是基于西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的電影《他們射殺馬,不是嗎》所設計的,這個電影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將人們從痛苦中解救出來,還是讓其在痛苦中滅亡;這兩種選擇哪一種更加仁慈?麥昆獨特的秀場設計、不可思議的服飾,及隨性且反差強烈的模特詮釋了這個問題。
麥昆的設計的確傳達出一種冷酷的現實主義——傳達出生命的不公、殘酷及必然歸宿,而麥昆的觀眾正是沉迷在這種焦慮的美感中。麥昆的一位密友說:“他的設計結合了兩個東西——外在的時尚及死亡的無上之美,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夠引起共鳴是因為一種自我毀滅。他的野心和想法也遠遠超出了服裝設計行業的表層,他有邪惡的一面,他對自己和他人的環境有一種正義的憎惡之情。”
正因為這樣,你可以在麥昆的作品中看到一種勇敢、粗獷的真誠。不論美丑,它總是令人難以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