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紡織服裝學院采訪錄
志愿服務就像一只蠟燭,燭光雖小,卻能照亮整個房間。紡織學院的張家銘同學就是這樣一名志愿者,雖然一個人的志愿服務有限,但他一直致力于志愿活動不曾間斷。
在大一這段時間中,他用自己樸實的行動踐行著“志愿者”三個字。形形色色的志愿活動,不分大小,每一項活動都是他用愛心去參與,用真誠去服務。火車站志愿活動、校園清理自行車活動、“鯤道文化”活動、義賣獻愛心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張家銘同學一年中所參加的志愿服務活動。用心去參加志愿活動,而這樣的堅持也為他帶來了“校級志愿服務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志愿服務過程雖然免不了辛苦,但回憶都是美好的。”當談及參與志愿服務的感受時,張家銘同學認為收獲頗多。其中他提到,經常參加的火車站活動,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要組織乘客們好好排隊,遵守秩序等,但總有幾個乘客會插隊不理解。這時志愿者總是要勸解,希望大家遵守秩序,文明排隊。他提及每一次的服務,在給別人提供幫助的同時,自己也收獲了快樂,幸福與滿足感無以言表。志愿者活動也是了解社會的平臺,開闊視野,增長經驗。
張家銘參加志愿服務的熱情與他本人之前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他在來到河北科技大學之前,曾在師范大學有過一年預科的經歷,在那一年里他就已經接觸志愿服務這個行列。他對這段經歷頗有感觸,他談到自己曾一有時間就會去參加志愿活動,鍛煉自己,提高能力。其次在步入大學后,在學院里他一直參與學生工作,先后擔任班長,擁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
志和愿兩個字都有一顆心,志愿服務就是心靈的接觸。若問世間什么最香,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若問人間什么最快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們的時代并不缺少偶像和英雄,缺少的是偶像和英雄的標志。志愿服務只是一種形式,只有人人都存有“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意識,志愿精神就能一直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