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哲:五大新形勢下,把握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新方向
2020年是極不容易、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前所未有的環境考驗與發展壓力,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攻堅克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了決定性成就。其中,紡織行業在抗疫情、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中做出了突出貢獻。紡織強國目標基本達成,行業交出了一份提氣的紡織答卷。
波瀾壯歲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續征。當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在紡織強國初步建成的基礎上,行業如何實現新的跨越,是我們面臨的緊迫課題。完成好這個課題,需要我們立足實際、理清變化、面向未來。
一、進入新發展階段:“十三五”時期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成就
2020年行業發展經受住了巨大考驗,表現出強大的韌性;行業保持回暖態勢、邊際持續改善。
統籌安全與發展,行業保持發展定力,生產運營穩步向好。2020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減少2.6%,較前三季度持續收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1%;化纖行業和家用紡織品行業工業增加值實現由負轉正。企業效益持續修復。2020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5190.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064.7億元,降幅持續收窄。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6%,較年初大幅改善。其中產業用紡織品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32.57%和203.21%,利潤率11.42%。
協調內需與開放,行業煥發市場活力,內外市場協同改善。2020年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同比減少6.6%,降幅較前三季度收窄5.8個百分點;7月底全國網上穿類商品零售規模已超過上年同期水平,全年同比增長5.8%。直播電商、云展會等新模式快速發展。在防疫物資帶動下,紡織行業在各工業領域中率先實現出口正增長,出口規模創2015年以來新高。2020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2912.2億美元,同比增長9.6%,增速高于上年11.1個百分點。其中,紡織品出口1538.4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占全行業出口比重由上年的44.3%大幅提升至58.2%;服裝到年底出口額同比降幅收窄至6.4%。
彰顯責任與擔當,行業展現保障能力,民生價值持續強化。行業很快形成了防護口罩、醫用防護服、隔離服等應急防控物資的生產供給能力,有力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為全球疫情防控、國內經濟快速復蘇做出了重大貢獻。2020年,我國累計出口口罩2242億只,其中醫用口罩650億只,合計價值超過500億美元;出口防護服23.1億件,其中醫用防護服7.73億件,合計價值超過60億美元。口罩、防護服的出口額占2020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額的比重超過20%,其中口罩出口額占紡織品出口額的34.06%。
2020年行業的平穩發展,保證了行業“十三五”的完美收官。“十三五”時期,紡織行業踐行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行業已經形成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生產制造能力與國際貿易規模長期居于世界首位。中國工程院一項研究對我國26個制造業行業與全球制造業強國進行比對分析。紡織業是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5個行業之一。
“十三五”時期,圍繞建設“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人才”的紡織強國目標,現代化紡織產業體系加快形成,行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一步,紡織行業堅定不移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行業層面形成了生動實踐。
(一)行業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創新支撐作用持續強化
一是科技創新成效顯著。中國紡織行業科技創新已經從“跟跑”進入“跟跑、并跑、領跑”并存階段。從設計到材料、從工藝到裝備,全產業鏈閉環的創新生態使得行業成為當前創新最為活躍的工業部門之一。2016~2019年共有11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干噴濕紡千噸級高強/百噸級中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纖維材料、綠色制造、紡織機械等領域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被突破。
二是應用創新活躍。產品開發向著功能性、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發展。紡織產品在醫療衛生、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土木建筑、軌道交通、環境保護、體育休閑等領域的應用不斷延伸。時尚設計創新能力提升明顯,原創潮流品牌在質量、創意、文化方面逐漸成熟,時尚話語權在穩步提升。
三是模式創新日漸成熟。紡織行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紡織服裝行業是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模式創新最活躍的產業。
四是創新體系持續完善。“十三五”時期,紡織行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達61家,4家分中心。目前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17家,紡織行業占2家,即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和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
(二)行業始終把協調作為重要方向,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
第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十三五”期間,衣著用、家用及產業用三大終端產品纖維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調整為2019年的44:27:29。2019年,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達5600萬噸,占全球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纖產量占全球71.7%,化纖差別化與功能化率、高性能纖維產能、產業用纖維加工量等大幅提升。紡織染有機銜接,產供銷協調推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紡織行業產業鏈與配套體系優勢更加鞏固。
第二,區域布局任重道遠。紡織產業梯度轉移的方向與區域協調發展的需求高度統一。目前,全國36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中有34個分布在中西部地區。產業的區域聯動正推動資源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從沿海到內陸的轉移。從區域營業收入看,2019年東部地區占到84.87%,中部地區占到11.94%,西部地區占3.19%。區域協調發展空間巨大。
第三,產業協同不斷深化。以制造業為核心,紡織行業的兩化融合與產融合作取得重要成果。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走向縱深。“十三五”期間,行業在化纖、紡紗、印染、非織造布、針織、服裝、家紡等智能化生產線建設方面取得明顯成效。服務型制造、個性化定制快速發展。行業企業資本運作能力不斷提升,融資渠道不斷開拓。截至2020年底,滬深兩市紡織服裝類上市公司數量192家、總市值約19658.73億元。其中,2020年共有18只新股上市,占年度IPO企業的4.55%,是近二十年來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
(三)行業始終把綠色作為戰略方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格局加快形成
行業社會責任建設不斷深化。行業持續推進社會責任建設,CSC9000T體系已經覆蓋國內紡織企業在海外投建的工廠。社會責任建設內容維度不斷拓展,責任準則的內涵不斷延伸;深化多維責任共治,實現行業共同繁榮。
行業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紡織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持續提高,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正在形成。“十三五”期間,行業共有251種綠色設計產品、91家綠色工廠、10家綠色供應鏈企業、11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被工信部列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名單;紡織行業制修訂的綠色制造團體及行業標準(含在研)共計45項;34家化纖企業產品通過“綠色纖維”標識認證。2015~2020年,印染行業單位產品水耗下降17%,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15%,水重復利用率由30%提高到40%。
(四)行業始終堅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提升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國際合作程度不斷深化
一是開放規模不斷擴大。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穩居全球第一。WTO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紡織品出口1200億美元,占全球39.2%,服裝出口1520億美元,占全球30.8%。中國企業在海外設立紡織服裝生產、貿易和產品設計企業分布已經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
二是開放格局更加完善。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與投資結構持續優化。在鞏固傳統市場優勢的同時,行業積極開拓新市場。“十三五”期間,中國紡織企業在湄公河五國投資額超過18億美元,約占同期對全球投資總額的26.6%。2019年,對湄公河五國出口比重占行業總出口的9.2%。
三是開放層次更加深入。中國紡織行業從產品走出去、產能走出去開始向品牌走出去和資本走出去邁進。跨境電商快速發展,涌現出Shein、ZAFUL等一批優秀企業。國際展會更加專業化、品牌化,已經成為國際一流的商貿平臺。
(五)行業始終堅持共享理念,以人為本,人民至上,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行業發展有效保障了民生需求。我國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萬美元時,人均纖維消費數量和結構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3萬美元時的水平。纖維消費已先于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行業促進了有效就業。紡織行業帶動了全社會2000多萬的直接就業人口。行業發展直接惠及“三農”,為農村轉移勞動者提供難度適宜、前景廣闊的就業崗位。
行業促進了城鄉發展。縣域和鄉鎮經濟是紡織產業集群最主要的形式。與中國紡聯建立試點關系的產業集群,鄉鎮級集群占48%左右。紡織產業集群發展在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發展、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行業促進了區域聯動與安全穩定。紡織產業的重心與中國經濟的重心高度重疊。產業的區域聯動和梯度轉移有效激活了老少邊窮地區發展潛力,為維護邊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做出積極貢獻。
行業為脫貧攻堅做出重要貢獻。“巧媳婦工程”、“美媽媽工程”等是產業縮小區域發展差異的有益探索。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紡織行業16名個人、4個集體獲得殊榮。紡織非遺大使白晶瑩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
“十三五”期間,紡織行業取得的發展成就鼓舞人心、令人振奮。但數據依然不足以代表事實的全部,行業成績、貢獻、價值并未得到充分展示。比如,紡織行業近年來兩業融合、兩化融合深入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涌現。但經濟形態的改變給統計工作帶來了新挑戰,一些進行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的紡織服裝類企業被列入服務業統計范疇;新經濟場景下一些靈活用工模式和新型職業類型,也造成傳統用工統計不能客觀反映行業就業情況,紡織行業的用工規模被部分低估。此外,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迅猛,其應用領域持續拓展,非織造布卷材、醫用紡織品、衛生用紡織品、過濾用紡織品、土工建筑用紡織品和結構增強用紡織品是發展比較迅速并且規模較大的領域,經濟貢獻不斷提升。2020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纖維加工量達1912萬噸,同比增長18%,據初步測算,約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33%,特別要說明的是,按照國際慣例應計入紡織纖維的玻璃纖維等尚未納入統計;另據測算,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總產值約1.6萬億元。但受傳統統計體系限制,產業用紡織品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僅為3198.37億元,有大量經濟貢獻未能反映在行業統計范疇。與2020年海關統計的產業用紡織品出口874.42億美元也存在巨大差距。“十三五”期間,紡織服裝行業“科技、時尚、綠色”的社會認知不斷得到加強,但轉變社會層面對行業價值與貢獻的認知依然需要進一步努力。
二、適應新發展常態:百年變局下中國紡織工業面臨的新形勢
在對疫情的防控與適應中,全球經濟迎來恢復性增長。IMF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5%。但經濟復蘇呈現不穩定、不平衡和脆弱性。
疫情防控的差距帶來新的分化。地區間疫情狀況與醫療能力的差距正在形成經濟表現的差距。疫苗分配的不均衡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態勢。2月世衛組織發布會指出,超過3/4的疫苗接種僅發生在10個國家,且主要集中于發達經濟體。
救濟政策的反噬帶來新的風險。疫情期間各國普遍采取財政刺激計劃,2020年全球債務水平達到歷史新高,增加了24萬億美元,債務風險在加大。全球流動性大幅增長,推動原料大幅漲價、資本市場異常波動,對實體形成很大沖擊。
地緣政治的博弈帶來新的變數。疫情使得各國更加重視經濟安全,保護主義升溫。中美戰略博弈是重要變量。拜登以“美國回歸”取代“美國優先”,就是在強化與西方盟友關系制衡中國發展。經貿關系的未來發展存在不確定性。
總體看,百年變局的特征正在持續演化,疫情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廣泛深遠,我們要適應新的常態。
(一)安全穩定正成為影響產業鏈布局的關鍵因素
百年變局下,地緣政治風險、經濟貿易風險、社會文化風險、科技創新風險、數據網絡風險、資源生態風險相互疊加,持續影響著全球產業鏈布局。打造更加健壯、更具韌性的生產網絡正成為不同國家的普遍訴求。疫情的發生推動了全球產業分工邏輯由效率優先向綜合權衡安全與效率轉變。強化關鍵領域供應鏈自主與穩定成為越來越多國家的優先選擇。2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就簽署了一項行政令對關鍵供應鏈進行梳理審查,這是美國戰后歷史上第一次由最高層下令開展的產業“自檢自查”。梳理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在關鍵產業對其他國家的依賴。美歐等發達國家持續出臺針對制造業的減稅補貼政策,吸引產業鏈回遷、分流。全球價值鏈縮短與內化的趨勢在加快。
面對新變化,要準確把握產業鏈供應鏈的本土化、多元化的趨勢。一方面鞏固國內產業制造優勢,加強自主可控與不可替代性,更好發揮民生產業作用;另一方面要擴大開放,推進供應鏈的多元化布局,以降低市場風險、貿易風險。要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關鍵支撐作用。疫情中的國際實踐證明產業政策越合理、治理體系越高效,地區經濟復蘇的速度與質量就越好。百年變局之下,產業發展的質量與競合的位勢很大程度依賴政府的政策方向。要將國家心智資源與產業鏈建設充分結合。國家心智資源是通過長時間積累而形成的認知優勢。國際年輕消費者對中國文化的整體認知程度以及中國品牌的接觸意愿明顯增強。要充分利用國家心智資源優勢,加快向產業價值鏈高端延伸。
(二)雙向循環正成為未來市場布局的核心邏輯
以國內市場為主體、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是根據內外環境變化的戰略選擇,也是新時期市場特征的根本變化。
從全球看,國際市場開始緩慢回暖。IMF預計,2021年全球貿易額將增長8.1%。其中歐美等主要消費市場將實現普遍復蘇。但受國際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性。如美國聯合西方盟友以政治化方式阻礙新疆棉及其制品進入國際紡織服裝供應鏈。貿易區域化的發展為我國國際貿易打開了新空間。以RCEP為例,其生效實施將推動我國三分之一的貿易實現零關稅,貿易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據海關統計,2019年我國與RCEP成員國的紡織品服裝進出口貿易總額約占行業當年對外貿易總額的28.8%。高質量的貿易協定將有助于鞏固我國的外貿基本盤。
從國內看,內需市場已經成為產業發展的戰略基點。作為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我國市場空間巨大且富有韌性,展現出強大的消費引領力。優衣庫2020財年實現對ZARA的超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市場的穩定增長。隨著我國向共同富裕挺進,消費升級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我國經濟正在進入存量經濟時代,消費也呈現分化態勢。從市場的基本需求到網絡的流量紅利都呈現飽和態勢,粗放經營空間已經不多,提升供給的質量與效率成為核心邏輯。收入的差距和發展的異步帶來了消費市場的分級。目前,我國約有6.1億人口月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我們要把滿足國內市場作為產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供給的質量、效率與層次,以國內市場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三)科技創新正成為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力量
新技術革命以創造性破壞的方式深刻改變著全球產業的要素結構、價值構成和產業生態。科技創新已成為產業鏈控制力、競合新優勢的核心來源,圍繞關鍵技術、重要標準、創新體系的國際競爭日漸激烈。發達經濟體正在推動具有“超TRIPS”特征的國際知識產權新規則,尋求更高的實體權利。這意味著企業將面臨更嚴的知識產權檢查、更高的創新管理要求,更大的技術壟斷壓力。隨著我國產業地位和技術實力的抬升,我們從外部引進核心技術的難度越來越大。未來只有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才能贏得主動。
要把強化基礎創新作為產業科技自立自強的總開關。基礎研究與創新水平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前提與根基,決定了產業發展的底蘊和后勁。當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強化基礎性研究的戰略部署,科技競爭的焦點不斷前移。2019年我國基礎研究占R&D經費比重首次超過6%,2020年預計超過1500億元。產業要順應這樣的趨勢,加大在新材料、新工藝等領域的基礎創新,補齊發展短板,建立先發優勢。
要把完善創新生態作為產業科技自立自強的主引擎。創新的孵化與轉化能力是全球科技競爭的重要維度。當前,多學科交叉融通、多領域技術集成、多主體跨界合作成為常態。技術創新的投入規模和復雜程度前所未有。要實現持續創新與應用轉化,就需要打造專業化、開放型的創新生態,實現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提升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商業化的速度與成效,切實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要把保護知識產權作為產業科技自立自強的新工程。我國正從知識產權引進大國向知識產權創造大國轉變,知識產權是產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國際爭端的焦點。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家正在從戰略高度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行業要從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高度看待知識產權保護,提升意識與能力,加強關鍵領域知識產權創造、儲備與布局,實現全鏈條、系統化保護。
(四)綠色轉型正成為全球產業發展的剛性要求
從環境到地緣政治、從社會到經濟發展,氣候變化正對全球經濟體系、產業體系形成巨大的不可知、不確定的影響。全球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投資體系等都向著綠色方向轉變,綠色發展正成為構筑產業發展持續競爭力與未來話語權的重要來源。拜登上任首日就確認美國重返《巴黎協定》。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也在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并以政策形式對綠色轉型進行了全面部署。隨著綠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剛性要求,產業綠色轉型刻不容緩。
綠色約束正從單一維度向系統化方向轉變。技術的發展使得產品引起的環境變化可追溯,從設計、研發到生產、流通,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環境成本變得更加透明和可衡量。對于綠色發展的規制可涵蓋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同時,供應鏈管理的發展也推動了綠色約束從企業自身向著產業鏈上下游、各利益相關方傳導。系統性的約束倒逼全方位的升級。
綠色發展正從成本約束向價值來源轉變。圍繞著綠色材料、綠色工藝、綠色生產、循環發展的全產業鏈綠色制造體系正在形成。技術創新和系統優化,使企業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綠色制造的服務化成為趨勢。以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為代表的新模式、新業態加速發展。排污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市場交易機制的持續完善,使得企業的價值來源途徑開始來自市場的直接交易。如特斯拉在2020年依靠出售碳排放額度,創造了接近一半的營收額。面對新形勢新變化,行業要充分利用各種工具方法,提升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
(五)數字經濟正成為全球產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數字經濟引發了生產方式、組織方式、創新范式的深刻變革,正成為全球經濟的普遍形態。疫情的發生加速了數字化進程。2020年全球電子商務的份額增長速度是疫情前的2~5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圍繞數據資源、基礎設施、產業生態的國際競爭日漸激烈。
數據成為戰略性要素資源。數據資源化、資產化進程不斷加快。企業可以通過數據挖掘獲得精準的商業洞見和決策依據,進而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數據要素具有邊際效應遞增效應,數據掌握的多寡成為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各國紛紛從戰略高度加大在數據、算法等領域的前瞻布局。圍繞數據的封鎖與獲取、保護與使用正成為全球產業政策與價值博弈的重要關切。2020年以來全球已經有30多個國家地區宣布對互聯網企業征收數字稅。行業沉積著大量的消費數據和工業數據,我們要認識數字資源的價值邊界,提升數據應用與保護的能力。
工業互聯網成為關鍵支撐。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底層架構,工業互聯網是釋放智能制造潛力的重要支撐,也是催生互聯制造、服務制造等新模式新業態的關鍵所在。2020年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預計對數字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16%。我國出臺了新的3年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未來,工業化和信息化將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產業要抓住機遇,不斷完善行業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以新的制造方式、商業模式為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數字經濟集群化成為趨勢。數字經濟的集群化發展一方面表現為數字經濟本身的集聚化發展;另一方面,表現為傳統集群的數字化轉型。當前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無一不是數據集群,產業集群與數字集群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產業集聚構成了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高效循環的重要基礎。如織里鎮作為著名童裝產業集群孕育了8000余家電商企業。作為高度集群化發展的產業,紡織行業要充分釋放數字經濟的倍增效應,提升集群發展能級。
三、構建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時期中國紡織工業的發展方向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紡織行業要在新的歷史時期有更大作為,需要找準定位、理清方向、明確路徑。
我們要從產業實際出發,準確理解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高質量發展階段。明確產業的價值與責任,這是我們行業發展的方位所在。
我們要從形勢變化出發,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百年變局和發展新局,堅持問題導向,增強風險意識,把握戰略機遇,這是我們行業發展的方向所在。
我們要從戰略大局出發,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在雙循環中增強產業的生命力、競爭力、貢獻力,實現供需的高質量平衡,這是我們行業發展的路徑所在。
“十四五”時期,紡織行業將以系統觀念推進科技、時尚、綠色的高質量發展。行業不再突出增量目標,而要將產業的質量提升與內涵拓展作為突破口。全面提升核心創新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使紡織行業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在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中國紡織工業要成為世界紡織科技的主要驅動者、全球時尚的重要引領者、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推進者。
(一)強化科技的戰略支撐,實現自主可控、自立自強
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加強關鍵技術突破。圍繞纖維新材料及裝備、紡織綠色制造技術及裝備、先進紡織制成品與裝備、紡織智能制造關鍵裝備等領域加強研發創新。強化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提升共性基礎技術供給。努力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重點彌補碳纖維、對位芳綸、聚酰亞胺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領域的尖端技術空白。
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行業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的建設和完善,推進骨干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推動建設產業用紡織品等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重大科技項目。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強國際合作。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產業化水平。健全知識產權綜合管理體系,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強化標準體系建設。加強基礎通用和產業共性技術標準的制修訂,推動國內國際標準一體化。
提升科技人才規模與質量。發揮行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作用,建立國際領先水平的科技創新團隊。發展高水平研究型紡織學科,培養基礎研究人才。強化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擴大紡織專業性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規模。完善科技評價體系,優化創新生態。
(二)暢通產業循環,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夯實基礎,塑造制造體系優勢。完善從纖維材料生產、紡織染整加工、到終端產品制造的全產業鏈制造體系。聚焦戰略性新材料和重點領域,推進產業用紡織品發展。完善產業用紡織品相關的統計與標準體系。加快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智能紡織裝備,打造基于新興信息技術的紡織智能車間、工廠。加快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兩業融合,發展服務型制造等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打造智慧化、柔性化供應鏈。
集聚資源,推進產業集約發展。深化產融合作,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推進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提升企業應用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解決發展問題的能力。鼓勵企業之間兼并、收購和聯合,實現資源優勢互補。適當提升產業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紡織服裝企業。發揮公共服務平臺的資源集聚和整合作用,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合作、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提升能力,強化產業安全生態。梳理產業鏈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補短板、鍛長板。大力發展煤制化纖原料技術、生物基化學纖維技術,引導棉花多區域種植,保障紡織原料供應安全。積極應對“涉疆法案”帶來的挑戰,維護我國棉紡織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加快形成新疆棉及其制品的消費者認知和地理標志品牌認知,擴大國內市場消費。加強防范金融風險,防止國際資本異常流動對產業穩定造成沖擊。積極應對數據網絡安全、創新疊加風險等產業新問題。
(三)立足擴大內需,推動供給與需求的動態平衡
以品質提升為核心,優化產品供給體系。加強流行趨勢研究、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強化產品創新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加大智能穿戴、綠色健康產品等的開發力度。推廣紡織產品大規模定制化服務,適應個性化消費趨勢。以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擴大紡織產品在醫療衛生、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消費新空間。
以品牌建設為核心,引領消費升級趨勢。提升文化自信、品牌自信,以“大師、大牌、大事”為抓手,打造有中國特色、世界影響、時代特征的時尚生態。提升時尚創意水平,形成一批具有中國特色文化內涵的自主品牌、“國潮品牌”。推動品牌價值評價體系研究應用。持續推進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化和市場化發展。
以渠道建設為核心,提升消費轉化效率。積極推進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加快直播電商、社群營銷等新模式、新業態在行業的應用。探索打造行業消費節,豐富消費場景。推動渠道向低線城市和農村市場下沉,充分釋放消費潛力。積極推進專業市場的優化升級與數字化轉型。打造重點時裝周、重點展覽會,提升影響、帶動消費。
(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鞏固外貿優勢。在深化傳統市場開發的同時,開拓新興市場,打造多元化的出口市場格局。圍繞專業性與影響力,加強國際展會模式創新和內容創新。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推進行業質量標準、認證認可與國際并軌,以產品“同線同標同質”打通內外貿堵點。跟蹤貿易政策新變化,做好風險監測和預警。
引進優質資源。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以關鍵材料、重點裝備、核心技術為重點進行資源引進。探索建立數據要素的開放流通和共享協作機制。主動擴大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口,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消費新需求和產業需求。鼓勵企業通過并購、控股、戰略投資等多種方式進行全球化布局。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節能環保等領域,推動國內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推進產能合作。平衡好國內與國際產業轉移的關系,科學引導產業國際布局與合作,避免產業空心化。打造以我國紡織產業體系為資源調配中心的全球生產網絡。綜合考慮承接地的政策環境、要素成本、社會需要等因素,優化產業布局。豐富國際產能合作模式,促進自主裝備、工藝、技術輸出。進一步深化“瀾湄”等重點區域的紡織產業投資與合作。增強海外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強化行業組織、企業間的國際合作,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五)系統推進產業綠色轉型,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深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消費。
強化綠色技術創新。發展綠色纖維技術,少水節能、少化學品染整加工技術,綠色制造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和廢舊纖維制品再生利用關鍵技術等。在紡織全產業鏈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加強生產過程的污染物管控與資源綜合利用。
加強綠色管理體系。推進行業社會責任建設,不斷豐富管理工具和方法,拓寬適用主體與領域。完善綠色標準、綠色認證體系,推動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行業示范。布局開展碳排放相關計量管理、碳中和前沿基礎研究等工作。加強印染、粘膠、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規范管理,建立綠色制造服務體系。
打造綠色供應鏈體系。鼓勵綠色產品設計開發,提高紡織產品綠色化水平。加強綠色纖維材料和紡織面料產品的開發及應用。以實現再生材料替代為目標,加快構建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探索開展“互聯網+”紡織品回收利用行動,建設紡織產業園區廢棄物綜合利用信息平臺。
(六)優化產業布局,構筑區域協調發展的動力系統
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將產業發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大戰略。統籌考慮經濟規律、資源稟賦、環境容量等因素,加快形成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區域聯動、協同發展的產業布局。東部地區要立足中高端,打造國際水平的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和品牌中心;中部地區要營造更加完善的營商環境,高質量承接紡織產業轉移;西部和東北地區要依托特色資源、民族文化、傳統工藝等大力發展特色紡織。
加強重點領域、區域的集群化發展。將產業集群發展同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效銜接。推動紡織產業集群的培養、建設與升級,以產業集群建設帶動縣域經濟和鄉鎮經濟發展。發現與培育具有時代性、前瞻性、引領性的數字產業集群、先進制造集群、時尚產業集群。引導各類優質資源高效集聚,推進世界級紡織產業集群和時尚小鎮建設。
引導產業科學有序轉移與承接。發揮東部沿海產業的引領優勢與中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的巨大空間,推動產業的區域平衡發展。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帶動產業鏈配套環節有序轉移,幫助承接地加快形成新的產業優勢。以行業會議、大型展會、時尚周等活動為紐帶,促進行業優勢資源向中西部流動。統籌好投資布局,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已經開啟。在新的歷史起點,行業處于全面建設紡織強國的戰略機遇期和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窗口期。2021年,我們要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獻禮建黨100周年。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讓我們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以只爭朝夕的奮斗姿態、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扎根實踐,耕耘產業,共同譜寫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 関連記事
- ニュース | 2021國內首個服裝服飾全品類時尚盛會,3月上海見
- その他 | 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は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を開催します。
- 展示會情報発表 | 針博會:前例のない2021中國下著ネット赤い生放送は商品祭りを持って來ました。
- でたらめを言う | WIND AND SEA X KANGOLの新しい連名キャップシリーズ鑑賞
- 展示會情報発表 | CHIC 3月17-19日は光を迎えて歩いて、花が咲き亂れて顔を盛ります!
- 上場會社 | 徳展健康(000813):子會社提攜プロジェクトが大きな進展を遂げた。
- 営業攻略法 | ヤゴールが発表した公告は康養分野を配置します。
- マーケット研究 | 中國の服裝市場はブランド時代から細分化時代に変わった。
- でたらめを言う | WACKO MARIA X『低俗小説』の新しい連名系を鑑賞します。
- でたらめを言う | WACKO MARIA X『低俗小説』の新しい連名系を鑑賞します。
- 東華大學は紹興市の中小紡織企業促進會と戦略提攜協定を締結しました。
- 東華大學は紹興市の中小紡織企業促進會と戦略提攜協定を締結しました。
- 2021國內初のアパレル全種類ファッションイベント、3月に上海で開催。
- 咸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は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を開催します。
- 針博會:前例のない2021中國下著ネット赤い生放送は商品祭りを持って來ました。
- WIND AND SEA X KANGOLの新しい連名キャップシリーズ鑑賞
- CHIC 3月17-19日は光を迎えて歩いて、花が咲き亂れて顔を盛ります!
- 徳展健康(000813):子會社提攜プロジェクトが大きな進展を遂げた。
- ヤゴールが発表した公告は康養分野を配置します。
- 中國の服裝市場はブランド時代から細分化時代に変わっ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