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鷺制衣產業轉移勢在必行!海珠服裝產業轉移調研座談會舉行
在紡織行業有一句話,“全國紡織看廣州,廣州紡織看中大”。紡織服裝產業是廣州市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海珠區分布著多個布匹市場和紡織商圈。其中,中大紡織商圈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面輔料專業市場商圈、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鏈最重要的產業資源配置中心之一。
當前,城市舊改勢在必行,康鷺片區服裝產業轉移后,從業者將前往去清遠還是回老家?抑或是在廣州另謀發展之處?7月28日,由廣東省湖北商會主辦、廣東省湖北商會服飾時尚產業協會承辦的海珠服裝產業轉移調研座談會舉行,會上,各商協會、企業負責人就海珠區服裝產業轉移目的地暢所欲言。
中大紡織商圈產業轉移勢在必行
據介紹,中大紡織商圈內有逾60家大小面輔料專業市場,商鋪約2.3萬間,經營商戶、企業近1.6萬戶,直接從業10萬人,關聯從業超200萬人,經營品類超10萬種。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圍繞著中大布匹市場這顆“太陽”,周邊的康樂、鷺江片區逐漸駐扎了數目龐大的制衣廠及小作坊,在這里,占地面積僅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卻超過10萬人,這其中,湖北籍服裝從業者占了很大的比例。
會上,據海珠區中大商圈紡織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和梯度有序轉移專班負責人彭雄軍介紹,目前海珠區城市舊改工作正在逐步推進,重點區域在康鷺片區,目前片區已劃分13個網格,產業轉移可謂勢在必行。
制衣廠“小單快返”的模式依賴廣州時尚產業聚集發展優勢
據介紹,2022年12月,海珠區明確將中大紡織服裝商圈加工生產制造業向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轉移,打造“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群”。半年來,中大紡織服裝商圈部分生產加工制造業向清遠轉移,部分企業仍在考慮。
會上,湖北“網紅大V”傅姐姐表示,目前制衣廠“小單快返”的模式正是依賴廣州時尚產業聚集發展的優勢,離開了廣州,便沒有了“快”這個核心競爭力。會上有代表企業表示,“在中大紡織商圈,一批衣服的出貨周期只需要3天:第一天客戶拿版、找面料,當天晚上工廠定版型并裁面料;第二天工廠開始做貨,第三天早上貨就可以到倉庫。到清遠的話,可能難有這個效率。”
一位企業代表向記者透露,在康鷺制衣廠的“老板群”里,80%至90%的人對廣州市場表示留戀。那么,“回老家”是一個好的選項嗎?現場企業代表認為,海珠的制衣廠大部分是“小蝌蚪”型的,高度依托廣州的服裝產業鏈條,包括中大商圈、沙河商圈、十三行商圈等。“生產必須要有銷售,才能在最短時間內產生效益,這是老家做不到的。加上目前很多年輕一代打拼的工人,也不愿意回老家去。”
番禺、新塘等地成為產業集聚發展新選擇
據悉,目前很多制衣廠選擇就近轉移到番禺區。“番禺是個好地方,但番禺現在已經沒有可以容納7000多家制衣廠全部入駐的地方了。產業必須聚集發展。如果產業被打散,東一塊西一塊,廣州的時尚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會受影響”,會上傅姐姐認為,廣州服裝人要從產業鏈角度考慮,找到一個長遠發展、有服裝基因的好地方共同謀發展。
同樣贊成在廣州發展的廣州依迪娜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擁軍在會上提出一個新方向——新塘。“新塘牛仔是全球服裝產業響當當的金字招牌,我們也有不少老鄉在那做牛仔。聽說新塘有大量閑置廠房,也有布匹輔料市場、服裝批發市場,電商基因雄厚,聚集大量產業工人,還有完善成熟的生活商業配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廣東省湖北商會會長滕華國表示,海珠區湖北籍服裝企業眾多,湖北服裝人要以“為產業貢獻力量”為原則,共商共謀發展大計。同時,廣東省湖北商會服飾時尚產業協會會長梁富斌則承諾,商會將根據海珠轉移及產業現狀,組織湖北對有利于服裝產業發展的地方進行調研考察,為同鄉找出一個真正合適發展的新天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