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成為鞋企內遷最大誘惑
7月13日訊,下午6點多下班時間,思麥博位于江西九江新廠的很多女工走出廠門時,她們的丈夫和兒子已經帶著買好的菜等在門口。
“如果家就在當地,員工的情緒等各方面都會更穩定。”思麥博的協理林季賢告訴記者。他認為,這是企業內遷后的一大好處。
從2007年開始,在東莞已經經營十數年的冠賀,開始在江西九江設置新的廠區,到今年春節,江西新廠的員工人數已經達到6000多人,而老廠只剩下了兩三千人。
當然,大舉內遷的好處遠不只是讓工人的生活質量更高。對于思麥博來說,搬入九江以后,企業在勞動力、土地資金等成本上有一定下降,稅收也會有較大的優惠,電力等各種資源也能得到保障。“以前在廣東的時候,經常因為電力供應緊張而被拉電,對生產造成了很大影響。”林季賢說。
但是,當地勞動力的熟練程度、產業配套環境以及運輸成本,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企業內遷的紅利。那么究竟什么樣的企業適合并需要內遷?內遷這筆賬怎么算?
企業內遷成本
盡管用本地工人比較穩定,但林季賢告訴記者:“內陸地區的工人操作技能比不上原來廣東的那些工人熟練。”
而且,在家鄉就業的本地員工,對加班掙更多錢的欲望并不像沿海工人那么強烈。思麥博在九江的新廠,人員規模是東莞老廠的兩倍多,但兩個廠最后的總產能差距卻不是很大。因此,即使每個工人的平均工資下降,最后的勞動總成本并不一定有明顯下降。不過這也取決于勞動力適應的程度。
運輸成本的增加也是內遷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最近剛從蘇州遷移到蘇北宿遷的一位體育用品出口商告訴本報記者,以前蘇州到上海港,毛重20噸的箱子運輸成本在1000~1500元。搬遷到宿遷之后,這項費用就要再加400~500元,運輸成本上浮30%~40%。
而由于遠離配套產業群,內遷企業的各項隱性成本上升。
東莞鞋業協會的工作人員曾經表示:“在東莞開鞋廠,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從設備、原材料采購到工人招聘準備等程序。”但是很多鞋廠搬遷至內地以后,附近產業鏈的不完善會使這個周期大大加長。
從無錫內遷到江西南昌的百路佳客車公司也是一個例子,雖然江西本地有汽配企業,但這些配套商的質量和種類達不到百路佳的要求,只好繼續從省外,比如江蘇、上海等地采購一些核心汽車部件。
此外,遷往內陸后,企業在接單方面的能力會相對減弱。一家生產出口服裝的廠商便告訴本報記者,對于外貿企業來說,成本略有變動還可以承受,但訂單下滑就關乎生存。
這也是為什么在人力、資源成本逐漸逼近極限時,仍有不少沿海制造商戀棧不愿內遷的原因。
土地成本最具誘惑力
不過,各企業都有一盤賬,以決定是否內遷。
以搬至宿遷的上述體育用品出口商為例,該公司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原來在蘇州的300個工人,全年勞動工資總額要達到1000萬元左右,但搬至宿遷以后,員工規模未變,人力成本直接削去一半。“這完全可以把多出來的40%運輸成本對沖掉。”該負責人說。
而且從趨勢看,近年來南方武廣鐵路、長三角蘇南蘇北之間的跨江大橋等重大交通項目的開通,使物流基礎設施不斷提升,進一步壓縮各地運輸成本差異。
“國家去年將物流行業作為十大振興行業,就是為了解決這種產業轉移帶來的運輸問題。”一家服裝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他對未來的預判,“而且,就像曾經的臺資企業遷往大陸時發生的情景一樣,隨著制造企業的內遷,各個大小配套商也一定會逐漸跟過去,使采購成本下降。”
最重要的是,在外貿企業的成本結構中,運輸成本占的比例遠小于人力成本以及土地成本,所以上升的運輸成本會很容易被后兩項成本的下降抵消掉。
而土地成本的大降對于內遷企業更是具有誘惑力。
遷入江西以后,思麥博的新廠區面積達到了60多萬平方米,是東莞老廠面積的十幾倍。相比東莞每畝已經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元的工業用地價格,思麥博在九江所使用的工業用地,其出讓價格比照的是全國最低工業用地價格——每畝僅4萬元。
政府與政府對接
不可否認,這場從沿海地區向內陸轉移產能的過程,就如上一次全球加工工序向沿海地區轉移的浪潮一樣,政府是其中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內陸地區依靠創造低成本土地、勞動力以及其他資源的投資環境,來吸引更多制造商的這個套路,和此前沿海地區如出一轍,其熱情態度上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年前5個月,有將近40個內陸城市前往東莞推介,引資總額估計超過千億元。
不過,與十幾年前不同,此輪產業轉移中,遷出和遷入兩地政府之間的合作成為一大特色,兩地共建產業轉移園區已經成為推進產業轉移的一個普遍形式。
深圳已在湖南衡陽、江西贛州等地建設產業轉移園區,蘇州也與宿遷建設聯合工業園區。這些園區從建設初期就由遷入、遷出的兩地政府共同參與,所以產業承接和轉移從一開始就存在規模優勢,以及資源整合優勢。
這種產業的集聚區往往會更快帶動配套商的整體入駐,從而大大縮短產業鏈的建設過程。
百路佳也承認,在江西新工廠的租金幾乎全部被免去,相比采購成本和人力成本,廠房租金才是大頭,所以算下來內遷還是比較劃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