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擠出效應”影響東莞鞋材市場
“美元賺得越多,虧得越多。”東莞巨誠鞋材廠總經理成良波對記者如是說。近期人民幣再次表現出“高升”勢頭,對從事外貿出口的成良波來說并非好消息。
成良波原本在東莞有兩家鞋材廠,去年他把兩家廠合并成為一家,以減小成本壓力,目前擁有近300名員工。一般來說,從接到訂單到回款,周期至少3個月,而成良波接的訂單都來自海外市場,全部用美元結算,因此,成良波對匯率的波動非常敏感,去年因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他虧了不少錢。
成良波還算幸運,有幾個比較穩定的海外客戶,在近幾年制造業低迷的境況中生存了下來。與2009年記者第一次采訪他時相比,目前廠的規模略有擴大,但利潤率下降了5個百分點。近兩年,由于海外訂單急劇減少,加上國內人力成本、原材料價格飛速上升等因素,長三角、珠三角許多中小企業不堪壓力而倒閉、遷離。而東莞的鞋材產業,也正在向東南亞一些國家轉移。
人民幣升值產生的擠出效應正在加強。成良波說:“在不計入匯兌損失的前提下,目前做鞋材生意的利潤率只有10%,如果算上匯率上的損失,利潤率顯然不到10%。”在他看來,人民幣升值是一個大趨勢,但對于許多像他一樣的東莞中小企業主來說,都無能為力。有些規模比較大的企業,可以和客戶約定按協議匯率計價,但能有這樣話語權的出口企業非常少。成良波感覺在東莞繼續開廠的壓力太大,人力成本太高而利潤很低,越來越難生存。
“匯兌損失只能自己扛,從利潤里扣除。”成良波覺得很無奈:“除了把廠遷走,我想不出別的方法應對。”這兩年,成良波想了很多方法提高利潤,包括加強企業管理、引進先進的機器,雖然有一定效果,但扛不住整個制造業持續低迷的大環境。成良波也在考慮把廠遷到人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國家,他準備下個月去東南亞各國考察,選一個合適的新廠址。
即將離開自己奮斗了10多年的熱土,成良波比較無奈:“東莞也在走高技術、低污染的路線,從大品牌如耐克和阿迪達斯到普通的代工廠,大家都在逐漸遷離,這是大勢所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