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潮牌進入內陸后能否夕夕相應?
買新衣過新年是中國人的傳統消費習慣,而春夏季的大晾裝潮流,更讓不少年輕消費者趁著各大百貨商廈進行買送活動紛紛入貨。
不少家庭發現,家里十幾歲小孩的新衣計劃卻無法落到實處。據記者了解,消費盲點的形成是因為思維日漸早熟的深圳青少年認為LEVI‘S、G-STAR等各種主流名牌的品牌特質跟90后張揚的個性相去甚遠,同時本地一些流行品牌還沒有形成固定消費群難入百貨商城法眼,而曾被寄予厚望的香港潮牌由于戰略部署近年來并沒有在深圳繼續擴大它的勢力范圍。業內人士認為,香港潮牌在深圳遭到冷遇是文化與商業氛圍合力作用下的結果,但隨著深港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這其中蘊涵的商機會逐漸顯現。
1 高昂的價格令消費者止步?
“一件印花T ee要500多塊錢,一條帶有LOGO的手機繩要200多,東西跟一般小店賣的差不多,但價格就相差四五倍!”在深大讀大二的黎同學說起潮流品牌的價格時忿忿不平。差不多到新年,他們一幫年輕人相約去東門逛香港潮牌店,希望能買到合心意的新年服飾,結果因為價格的原因空手而回,“這么高的價格誰來買啊”。
似乎是一語成讖,在深圳,眾多的香港潮流品牌正經歷著一個困境,價格的問題讓他們陷入兩難境地。Mike在東門附近經營著一家香港潮牌小店,主要銷售年輕人的T恤和牛仔褲,但在去年底,他就因為種種壓力而將主力產品改為國內品牌女裝和護膚產品。“深圳人有很強大的消費力,但對潮牌的認識不是很深刻。好像我之前賣的牛仔褲,設計、創意、制作都是在香港完成的,有些釘片還是用人手的,成本很高,但顧客拋下一句‘牛仔褲不都是差不多嗎就你這里貴’便走了,設計師的理念和用心以及品牌背后的故事,他們根本不想體會,只看售賣價格,低價是深圳消費者購買潮品的唯一因素。”Mike如此評價深圳人的潮流消費觀念。
跟Mike改旗易幟不同,香港人Jay去年12月在海岸城的原潮區開了自己的品牌店PROTEST,主攻女性飾品。他坦言自己經營得很小心,在廣州開了第一家店,三年后才來深圳開第二家分店。“我覺得現在潮品的價格很合理,跟日本韓國潮牌相比,香港甚至深圳的原創潮牌價格個人覺得偏低。我會沿用這樣的價格體系,但同時會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宣傳上。很多深圳人對潮品的認識還是不深,以為潮品就是隨便拿件衣服在上面弄點設計就拿出來賣,其實真正的潮品,制工復雜、用料講究、內含文化韻味,可以穿戴也可以成為收藏品,深圳這方面的市場還不是很成熟。”
2 一定要搭上明星才賣得好?
{page_break}
最近,明星們的動向也影響著零售業界的神經,因為他們所設計的潮牌服飾已經成為消費市場的一支生力軍,而且發展速度堪比乘數效應。歌星古巨基將自創潮牌,并將經營的觸角延伸到內地,復出的陳冠希旗下的潮品Clot在上海已經成為時尚標桿,擴大規模經營是板上釘釘的事。還有麥浚龍的SLLYTHING、周杰倫的PHANTACi、李晨的N IC都將北京和上海作為銷售的根據地,明星儼然成為潮牌的最好代言人和傳播者。
對于將深圳潮品產業發展緩慢歸咎于缺少明星效應這樣的言論,原潮集團總裁林智斌認為明星代言有一定示范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城市的文化和商業氛圍決定潮牌的生存空間。在他看來,眾多香港潮牌舍近求遠,在北京、上海安營扎寨,是因為這些潮牌與這些城市的氣質很契合,整個潮牌產業已經很成熟,商家不需要花太多力氣去拓展市場。“潮品很重視原創精神與設計理念,很多時候設計融入了當地生活的元素,容易引起共鳴,受到追捧。反觀深圳,移民城市帶來的價值觀很多元,同時城市強調精英文化,正裝、名牌、女裝成為商場銷售的中流砥柱,對一些需要幫助的、所謂‘非主流’的服裝產業扶持力度不大。像是創意集市,有關部門與企業只是給了潮品創業者吆喝的地方,至于設計理念的提升、管理手段的培養、市場出路的引導等卻很少涉及到。而在上海北京,潮品的發展已經駛進了快車道。”據記者了解,在上海北京這些國際性大都市,潮牌已經被主流消費市場所認可,像是在上海的來福士廣場,整個SHOPPINGMALL售賣的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潮流品牌,特色主題推介會、潮人潮物選舉、潮運會等日常性活動更是讓潮品的產業鏈不斷得到完善與優化。
業內人士認為,香港潮牌在深圳遭到冷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來自于消費習慣,山寨與世界頂級、便宜與昂貴在深圳各自擁有很大的消費群體。有錢人看不上潮品,認為它是年輕人的玩意,上不了臺面,穿著它出席不了重要場合,而中低端消費者則認為,潮品知名度并不高卻在價格等方面跟世界名牌接軌,與他們的消費價值觀不符,因此潮品的發展在深圳受阻是顯而易見的。
3 勤練內功,等待機遇
周春柯是東門潮流地檸檬街的主要策劃人,他最近忙著檸檬街二期的規劃與品牌引入。他表示,香港潮品雖然在深圳有一定的局限,但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從商場的戰略角度來看,潮品將會是以后各大時尚賣場提升銷售業績的一大增長點。
目前,深圳走潮品路線的賣場還比較局限,具體集中在東門南塘、檸檬街,海岸城原潮區等地點,并沒有太多的經營場所。不過有業內的資深人士透露,太陽百貨和中心城也有意向在今年戰略引入某些潮牌進駐,在豐富業態之余也測試深圳主流消費人群對潮牌的接受程度。
林智斌認為,無論是潮品商家還是SHOPPINGMALL的管理者,其實現在都在調整著各自的心態與經營戰略,尤其在深港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和商業理念不斷在融合,對于潮牌經營者來說,會在創意理念、產品質量、價格定位等方面更貼近深圳人的消費觀念,而眾多商家也會給潮牌更多經營發展機會,扶植其成長、壯大,共同分享潮牌經濟盛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