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優勢銳減 四川拳頭產品鞋類出口遭遇挑戰
12月23日訊 用工成本上漲、原料價格上漲、出口價值同比分別上漲了77%和24%,但最近4個月出口量卻一路下滑,11月更是創下了年內最低單月出口量紀錄。
11月出口量同比降三成
年內出口總量同比大幅上漲,但下半年出口卻呈明顯下滑趨勢,這是今年川鞋出口呈現的一大明顯特點。據成都海關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11月,四川共出口鞋1.2億雙,價值6.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7.9%和24.2%,量值齊升態勢明顯;出口均價為每雙5.4美元,同比下降30.2%。
雖然總量增長明顯,但川鞋出口量已連續4個月大幅下滑,11月當月僅出口804萬雙,同比下降30.9%,單月出口規模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環比降幅也達到23.5%;出口均價自8月開始呈大幅回落態勢,到11月出現明顯反彈,11月出口均價每雙5.1美元,環比增長36.7%。
在各個出口市場中,美國、歐盟和阿爾及利亞名列前三位。1—11月,四川向美國出口1619萬雙鞋,同比增長19.7%,占出口總量的13.3%;出口歐盟1425萬雙,同比大幅增長85.2%,占總量的11.7%;出口阿爾及利亞1256萬雙,同比激增80.9倍,占總量的10.3%。
生產越多虧得越多
對于下半年川鞋出口的大幅下滑,業內人士表示,以往川鞋擁有的巨大成本優勢被削弱,是出口受到影響的主要原因。“今年皮革等鞋面料價格漲了三成以上,用于制造鞋底的橡膠漲得更猛,鉚釘、鞋跟、流蘇這樣的小配件也在漲。除了原材料上漲以外,用工成本也在漲,企業不得不提高售價,川鞋的價格優勢受到極大削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鞋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受生產成本上漲的影響,目前工廠已處于半停工狀態。“生產得越多,虧得越多,現在我們已停掉了三成左右的產能。”
除了國內原料、用工成本持續上漲外,印度等國制鞋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對中國鞋類出口產生了一定影響。憑借更為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越南、印度等國已逐漸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目前,印度鞋生產量占全球鞋生產總量的16%,位列世界第二;越南鞋出口增長迅猛,今年已成為世界第四大鞋生產和出口國。
此外,主要進口國針對中國鞋的貿易保護措施仍在繼續。歐盟、阿根廷、加拿大等國均對我國鞋類產品實施了反傾銷措施,貿易保護措施頻頻出臺對進口商的采購信心產生了嚴重影響。
數據點擊
1—11月
四川共出口鞋1.2億雙,價值6.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7.9%和24.2%。
出口均價為每雙5.4美元,同比下降30.2%。
11月
四川僅出口804萬雙鞋,同比下降30.9%,單月出口規模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環比降幅也達到23.5%。
出口均價每雙5.1美元,環比增長36.7%。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