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龍山縣 織錦之鄉名遠揚
湖南湘西龍山縣充分發揮土家文化的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致富之路。
近幾年來,湖南湘西龍山縣充分發揮土家文化的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致富之路。目前,全縣有1500人從事土家織錦行業,年生產各種織錦30多萬件,年產值逾3000萬元。
龍山是土家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當地土家語稱“西蘭卡普”的土家織錦具有3000多年歷史,為中國四大名錦之一。2006年,土家織錦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龍山也被授予中國土家織錦之鄉。該縣土家織錦作品“巴陵勝景––岳陽樓”被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湖南廳。
自古以來,人們圍繞衣、食、住、行所從事的造物活動中,屬于自然經濟狀態下的手工藝制作––織錦工藝,則在居住、服飾、祭祀、禮儀諸項民俗活動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必需品,又是一種不斷完善創新發展的藝術品,具有隆重的感情色彩和個性風格。它的發展變化表述著一個民族最樸實純凈的意念追求,亦融合了一個民族特有的氣質和悠久的歷史。而今天已形成初具規模的現代文化產業,成為龍山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目前,龍山已有國家、省、州、縣土家織錦代表性傳承人22名。
2007年,全國首個織錦行業協會---龍山土家織錦行業協會成立,制定了土家織錦行業協會規范和技術質量標準,使土家織錦行業有了“龍山標準”。該縣還將土家織錦后繼人才培訓納入農民職業教育范圍,提供織錦技能培訓資金和建立織錦技能培訓基地,鼓勵土家織錦代表性傳承人開辦技藝傳習所。全縣先后創辦了7所土家織錦技藝傳習所和40多家土家織錦工藝坊,每年可培訓學員700多人。
同時,龍山科技部門派出科技特派員研究土家織錦新技術、新工藝、新形式,傳承技藝術同時又注入新的元素。據統計,龍山土家織錦已發展到豐富多彩的藝術壁掛、床上用品、民族服飾、包袋、鞋、窗簾、地毯、布藝玩具等120多個品種,獲得各種專利58件。
龍山縣政府將過去零散的個體織錦戶整合起來,提供小額貸款,成立公司,建立土家織錦基地,形成規模特色經濟,產品進入廣州、上海、深圳、北京、武漢等地市場,并遠銷歐美韓日等國家和地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